韓 旭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0)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推動,大量的鄉村人口開始向城市遷移,與此同時鄉村學齡兒童開始逐漸減少,鄉村學校的規模也變得越來越小。現階段,還存在著大量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非常簡陋,教師資源不足,這也就意味著我國鄉村教學還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對于鄉村孩子來講,教育質量會對其終身學習和綜合成長都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提升鄉村兒童的整體教學質量是現階段我國教育部門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相關研究表明,截至二零一五年,我國一共有283560所小學,在此其中包含鄉村小學200199所,超過了全國小學數量的百分之七十。同時我國鄉村地區規模不到一百人的學校達到了111420所,占到了全國小規模學校的百分之八十八。甚至全國范圍內不超過十人的鄉村學校都已經達到了3.39萬。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我國鄉村寄宿學校也變得越來越多。到二零一五年年底為止,我國的鄉村寄宿中小學生已經超過了兩千六百萬人,其中我國西部地區的寄宿學生數量占到了全國總人數的百分之六十七。在此過程中,我國城鎮學校開始大力控制班級規模,導致我國城鎮小學班級規模開始持續下降。長此以往,我國逐漸形成了一種以鄉村小規模學校、鄉鎮寄宿制學校和城鎮大規模學校為主的基礎教育基本格局。伴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導致我國鄉村社會開始逐漸出現了階層分化,甚至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為了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而將孩子送到鄰近城鎮上學。但其實,城鎮化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需要循序漸進的完成,我國鄉村學生也會緩慢的遷移至城鎮,再加上現在有很多地區存在著先天的地域劣勢,導致鄉村小規模學校并不會在短期內消失,甚至還有可能會在數量上增加,同時鄉村小規模學校也依舊會是鄉村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提升鄉村小規模學校的教學質量,改善其教育現狀是城鎮化進程中國家教育部門需要首要解決的問題。對于現階段我國的鄉村教學而言,師資問題也是相對較為顯著的問題之一。對于鄉村小規模學校而言,多學科教師比例較大,由于鄉村教師數量有限,導致鄉村學校教師與任教學科專業對口概率較低,教師的教學壓力過大,在我國鄉村小學教師中,任教兩門學科以上的教師占到了總教師數量的一半。另外,對于鄉村學校而言,最為缺乏的其實還是副科教師,比如音樂教師和美術教師。雖然幾乎全部的鄉村學校都會設立音樂課和美術課,但幾乎沒有專業的音樂教師和美術教師。隨著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的推進,鄉村教師成為廣大教師隊伍中的弱勢群體,不僅高職稱教師數量少,而且鄉村教師工作量和收入不成正比,影響了鄉村教育質量的提升。伴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鄉村也開始逐漸變得沒落,同時鄉村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很多鄉鄉村教育已經逐漸成為城鎮教育的復刻版本。隨著教師年輕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很多先進的教育理念也開始逐漸進入了鄉村教學過程中。這樣的現代化教學設計雖然能夠改善教學狀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鄉村教育逐漸地失去了原本的特點。甚至隨著鄉村學校的不斷撤并,導致我國很多鄉村學校開始出現了空間地域上的變化,同時鄉村學校也開始大量地轉移向城鎮。這樣的轉變使得很多鄉村學校的本土文化受到了影響,尤其是隨著現代化知識的普及,導致現代化知識逐漸控制了鄉村教育,大部分的鄉村教育開始與城市教育環境越來越相似。大部分的教師都認為鄉村教育方式本身就是落后的,所以對其進行不斷改變。但其實,這一改變的過程其實完全忽略了鄉村教育的基礎和價值,同時現代化教育模式的引入也沒有獲取較為顯著的效果。另外,不同教育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制度的時候都是需要結合自身實際狀況來展開工作的。要知道,鄉村教育治理不僅要求頂層設計和框架系統能夠具備完整的系統,同時還要求學校在執行政策時具備一定的銜接性和連續性。但是,受到治理力量過于分散的影響,導致我國鄉村教育在改革發展過程中,還常常會出現治標不治本的狀況。
要知道,鄉村教育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理念是我國鄉村教育治理理念改革的重要前提和保證。保證鄉村教育治理要嚴格遵循國家的憲法相關法規,使得德治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推動鄉村教育法治與德治之間的相互融合,充分發揮出教育中的法、理以及情的所有功能。在鄉村教育治理過程中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需要針對性的進行放權,同時還需要適當減少對鄉村教育治理工作的干預,為我國鄉村教育質量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間。與此同時,行政管理部門還需要積極地發揮出“元治”的作用,對鄉村教育的治理和未來的綜合發展作出規劃和設計,為鄉村教育治理創建一種新的方向,積極協調我國鄉村教育主體之間存在的矛盾和沖突,真正的推動主體之間的利益擴大,保證鄉村教育治理過程中的宏觀監測評價,使得鄉村教育治理整體質量能夠得到保證。
2.2.1 角色定位目標的確定
只有一種正確的定位才能夠更好的形成一種更加合理的認同角色。對于國民教育而言,鄉村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的就是村落教育和鄉鎮教育。要知道,鄉村教育和城市教育需要承擔一份相同的責任,享受相對平等的權利。在此基礎上,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鄉村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城鄉教育中的平等,均衡以及公平發展。即使現階段鄉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在我國教育中占據著不同的位置,但其實其本質意義都是一樣的,都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
2.2.2 時代發展目標
目前,我國在進行鄉村教育治理的時候都是將全球化的時代作為最重要的背景,將新型的城鎮化建設作為重要的現實場景。在這一基礎上,我國鄉村教育治理工作最主要的時代目標就是緊緊抓住全球化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契機,一些以西方發達國家的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教育發展經驗作為重要的借鑒依據,充分借助現代化文明技術,以此來推動我國鄉村教育治理現代化,最后才是價值目標的定位。
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在進行鄉村教育治理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領導、決策以及設計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通過評估判斷鄉村教育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從而制定出一種鄉村教育發展的重要政策,及時監測出我國鄉村教育的整體發展質量。要知道,教育管理部門在進行鄉村教育的時候擔任的是“元治理”的位置,更重視的是要保證好鄉村教育治理整體工作的設計。鄉村學校不僅是鄉村教育治理工作的參與者,同時還是鄉村教育治理工作的政策執行者和最終效果展現者。鄉村學校需要認真的領會相關政策文件精神,借助教育政策和相關實施綱要來對學校的長遠發展作出具體的規劃,同時還需要結合自身實際狀況來有序組織教學,有效的推動我國鄉村學校的穩定健康成長。
總之,本文主要結合對城鎮化進程中我國鄉村教育現狀的分析探討了推動鄉村教學質量提升的措施,希望本次研究能夠為我國鄉村教學質量的改善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