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宇縣那爾轟鎮堅持黨建引領,以“星星產業、旨在富民”為理念,大力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持續壯大集體經濟。截至2020年末,全鎮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322.56萬元,村均40.32萬元。
聚焦“精干”強示范,增強“引導力”。始終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書記工程”,成立集體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制訂“三年行動計劃”,全力構建黨委主導、支部主責、村屯主抓、幫扶單位聯抓的責任體系。配齊配強班子,提升內力。通過“兩委”換屆選舉出了一批“能力強、責任心強、素質強”的“兩委”干部,選調了一批優秀第一書記,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夯實了組織基礎。創新基層主體,激發活力。采取“投資拉動、服務創收、產業帶動、入股分紅”等方式,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促進脫貧增收。
聚焦“精良”挖潛能,配優“各要素”。在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強化制度性供給和政策安排設計,讓土地、人才、資金、技術等各類發展要素更多流向發展不充分的村屯,全力構建共享共贏機制。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累計爭取中央扶持資金100萬元,發展甜百合種植項目和煎餅加工項目,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萬元;4個國定貧困村使用下撥黨費及引導資金58萬元,每年村集體增收6萬元;4年累計收到幫扶捐贈資金457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0余萬元。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協調各類資金1.2億元,用于“兩不愁三保障”等重要民生工程。特別是省委統戰部、省水務投資集團等幫扶單位,5年來累計捐贈資金1100萬元,為510戶貧困戶實施了“暖房子”工程;累計投入資金7000萬元,加快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
聚焦“精準”謀發展,找準“切入點”。項目上得準。緊扣“一谷一城”發展戰略,發展3個木耳基地,實施13個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帶動310人就業、900余人次增收;累計投資1438.4萬元,實施灰蘇子等10余個“以獎代投”“因戶施策”項目,累計受益貧困人口5500余人次。優勢找得準。依托松花江小氣候優勢,沿江村、平崗村、西頭村、那爾轟村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沿江村、北溝村大力發展“寒富”蘋果種植產業,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發展格局。短板補得準。借助“拼多多”“淘寶”等直播平臺,2020年,全鎮銷售扶貧產品119.56萬元。立足豐富的紅色資源,全力推動東北楊靖宇抗聯紀念園、“重走抗聯路”經典旅游線路、黃酒館村黃氏客棧抗聯遺址等紅色旅游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