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裝袋、包裝……位于德惠市的德翔集團肉雞分割車間里,工人們在生產線上緊張有序地忙碌著,各個環節有序銜接,一件件肉雞產品陸續下線。
“我們已經建起了一條肉雞全產業鏈。”德翔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將肉雞養殖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糞污等制成生物有機肥料,用于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然后將種植出的農作物進行回收,送到飼料廠加工成優質飼料,用來養殖肉雞。”
糧食種植、種雞養殖、孵化、飼料生產、肉雞養殖和分割加工、冷鏈倉儲物流……如今,德翔集團實現了三產深度融合。“預計3年內,肉雞年出欄量可達到2億只,每年轉化70萬噸玉米,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春市以農業產業化為導向,加快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推動三產融合,努力構建科技水平高、生產加工能力強、上中下游承接貫通的優勢產業體系。2020年,全市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512.7億元,有力提升了農業質量效益。
“這里不僅能采摘草莓,還有很多娛樂項目,很適合全家人一起來玩。”雙陽區第八屆奢嶺草莓溫泉旅游節正在火熱舉行,“奢愛農業”又迎來了大批游客。從最初的果蔬種植,到現在的集有機果蔬種植和特色養殖、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奢愛農業”實現了三產融合發展。
只有延伸產業鏈,才能提高農業產業化的競爭力和附加值。長春市通過實施“十大優勢產業鏈壯大專項行動”,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裝備升級和模式創新,不斷推動優質大米、玉米化工、飼料加工、肉牛、生豬、肉雞、梅花鹿等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
大成、中糧等企業圍繞玉米深加工,開發了淀粉、淀粉糖、酒精、賴氨酸、聚乳酸等產品;長雙、東鰲、世鹿鹿業等企業在鹿茸、鹿肉初加工產品的基礎上,又開發了鹿骨鈣保健品、鹿生物活性成分制品、小分子多肽保健品、人參活性制品等產品……一批全鏈條、多鏈條企業正在推動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
不斷延長的產業鏈,帶動了更多農民增收。通過“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長春市龍頭企業不斷完善與農戶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聯結機制,拓寬了農民增收路。今年,全市將支持在縣域內建設農產品加工業產業園區,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實現就近就地加工轉化,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域,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我們計劃建設1000萬只大鵝屠宰加工及2萬噸羽絨分離生產車間,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元,用工500人以上。”2020年6月簽約以來,位于農安縣的肉鵝屠宰加工羽絨分離項目推進順利。
項目是農業產業化的關鍵抓手。長春市設立市級農業產業化資金,成立了現代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重大項目專班,培厚發展土壤。晰晰農業馬鈴薯、九三大豆油等項目相繼引進,公主嶺恒通農業綜合體等項目有序推進,德翔億羽孵化中心等項目投產達效……近年來,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依托農業產業化項目和農業優勢資源,長春市著力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目前,全市已形成年加工玉米700萬噸、水稻400萬噸、生豬1100萬頭、肉牛80萬頭、乳制品45萬噸、禽類3.5億只、肉兔1000萬只、大豆150萬噸、鹿產品600噸、蔬菜(食用菌)30萬噸的能力,“長字號”農產品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