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軍茗
(通化市二道江區二道江鄉綜合服務中心,吉林通化 134000)
退耕還林是關系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措施,對改善我國的環境問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退耕還林工程不僅可以調整我國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還可以保障我國農業和林業的高速發展。當前,我國的退耕還林工程在個別落后地區還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據此,以下筆者將從各個角度分析目前退耕還林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深入地探討利用林業技術推廣,促進“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在當前的退耕還林工作中,存在著部分地區的農民群眾,甚至是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對退耕還林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對林業技術推廣不重視的情況,這直接導致了部分政府部門,對退耕還林政策的宣傳工作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這樣的宣傳工作顯然無法改變落后地區,人們存在的思想觀念保守僵化的問題,導致部分農民不愿意接受先進的林業技術,不配合甚至是阻撓退耕還林的相關工作,嚴重影響了退耕還林工程的推進速度和工作效果。
目前,部分農村和林區居民的知識文化水平不高,在接受新信息和新技術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一情況,導致了部分貧困落后地區的居民,甚至是當地的領導干部,缺乏對退耕還林工作的相關政策和理論知識的基本理解,對林業技術知識更是知之甚少。這不僅不利于林業技術知識的推廣,更阻礙了退耕還林工程的建設和發展。
當前,我國林業技術推廣與退耕還林實際需求之間存在一些溝通障礙。林業技術與退耕還林之間不協調統一。在推廣林業技術的過程中,部分地區的技術發展程度無法滿足退耕還林的需求,林業技術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技術創新的成果并不完善,準確性有待提高。這種技術支持上的缺陷,會影響到退耕還林工作的效果和質量。
在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中,部分落后地區出現因當地相關部門宣傳工作不到位,農民的思想觀念落后,導致的林業技術難以推廣,退耕還林工程進展緩慢,退耕還林的效果達不到預期,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針對這一現狀,相關部門機構要提高對林業技術的重視程度,制定切實可行的林業推廣方案,轉變當地農民落后的思想觀念,將林業技術運用到當地實際的退耕還林工作中去,推動退耕還林工作的進展,提高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效率。
例如,關于林業技術推廣的方案問題。首先,相關政府部門要提高對退耕還林工作的重視程度,履行本部門機構的相關職責,大力推廣林業技術的宣傳工作,促進相關思想觀念和技術知識的普及。相關科研部門和機構要發揮帶頭作用,針對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歷史背景和風土人情,研究國家退耕還林的相關政策,制定出符合當地實際的林業技術推廣計劃,和具體細致的退耕還林實施計劃。相關主管部門應該積極動員林業科學技術人員,參與目前正在進行的“耕地退耕”調研工作,做好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各方面的計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林業技術支持方案,并將林業技術支持落實到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各方面,推進科學技術高效地轉化為退耕還林建設的動力。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還要注意林業技術的知識更新,用理論知識聯系退耕還林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技術困難,推動科學的退耕過程發展。在退耕的同時,有計劃的不斷提高山林的面積和林業的效益工程,最終實現把耕地還給山林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其次,相關宣傳部門要配合政府主管部門的工作,加大退耕還林工作政策和林業技術的宣傳工作,提高人民群眾,尤其是當地農民對相關技術和政策的認識程度,使農民在思想上接受退耕還林政策,認識到退耕還林工程對其自身生活的益處,促使廣大農民能主動去學習相關的林業技術。目前,大部分退耕還林地區屬于經濟落后地區,人們生活水平不高,思想觀念相對落后和保守,作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農田對他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退耕還林過程中可能會傷害到農民的當前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甚至是阻撓。針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必須把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放在首位,加大宣傳力度,針對農民困惑的問題和誤解的政策,給予準確而切實的解答。從實際上改變農民的陳舊觀念和落后思想,做好廣大農民的思想動員工作,開展各種形式的林業技術宣傳活動,為農民了解退耕還林,學習林業技術,創造必要的條件,鼓勵農民主動參與退耕還林的相關工作。發動村民自治組織的力量,基層干部可以組織當地的群眾參與退耕還林的討論和建設中來,以提高廣大農民對退耕還林工作的主動性和責任感。
針對當前退耕還林工作中,由于相關人員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專業素質和能力水平,導致的退耕還林工作進展緩慢的問題,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在農村和林區建立專門而固定的林業技術培訓機構或學校,對當地居民進行必要的退耕還林知識培訓,和林業技術知識培訓,提高當地居民在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中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
例如,關于林業技術的培訓工作問題。首先,相關部門和當地政府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在合理位置設置固定的退耕還林示范點,進行退耕還林相關技術的推廣和培訓工作。在退耕還林工作中,林業技術的應用需要相關的林業技術知識以及政策知識做基礎支撐。在林業技術推廣宣傳的基礎上,對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和農民、林區居民進行教育和培訓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這關系到退耕還林政策在實際工作中的落實情況。在缺少學習資源的落后地區,建立固定的退耕還林示范點,通過示范點向農戶進行退耕還林的成果宣傳工作,理論知識教育工作和技術培訓工作,不但能給退耕還林工作打好基礎,還能提高當地居民農業和林業相關的知識水平,促進當地農林業的長遠發展。
其次,相關部門要加大林業技術推廣的財政投入,保證林業技術培訓學校正常的運轉。研究發現,在實踐中,由于資金短缺,許多好的科學技術沒有辦法被落實,基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不高,基層的林業技術宣傳工作也進行緩慢,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我國退耕還林工作的進展。因此,當地政府部門一定要保證專項資金的投入,提高研究人員的研究資金,保障基層人員的基本工資待遇,確保林業技術推廣示范點的正常運轉。
最后,相關部門要加大林業技術培訓工作的力度,注重示范點的教學水平和教師水平的提升,提高農民的林業技術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為了提高林業技術培訓的效果,需要加強對林業技術培訓的重視程度,同時還要注重示范點的教育教學質量,要鼓勵教育人員根據當地農民的實際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高效學習方法,提高農民的學習觀念和意識。此外,培訓教師還要多組織林業技術現場操作的培訓,組織學習的人員參觀退耕還林的現場,提高農民的直觀經驗認識。此外,在教育培訓過程中,培訓教師要特別注意對農民思想觀念的引導,在講授林業技術知識的同時,讓農民認識到退耕還林的經濟效益。退耕還林不僅可以體現林業技術的實用性,同時也可以促進相關經濟產業鏈的發展。退耕還林的目標是為了促進經濟的長遠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培訓過程中,教師要引導農民群眾主動參與,使其認識到退耕還林對他們自身生活的好處,使農村居民能主動加入到退耕還林的工作中來。示范點可以通過設立先進農民代表的方式,以點帶面的調動起當地居民參與退耕還林建設的積極性。另外,相關部門和示范點一定要注重加強,對林業技術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培養,再安排這些高層次的技術人才去示范點授課,可以有效提高相關工作人員和農民的技術培訓水平。
針對目前,在退耕還林工作中,存在的林業技術創新成果應用不到位,退耕還林過程中科技含量水平較低的問題。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可以運用數字林業技術開展退耕還林工作,此辦法可大幅度提升退耕還林過程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依托于大數據庫的數字林業技術,還可以關注林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林業發展的模型,在提高林木數量的同時,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具體來說,首先相關政府部門要加強引導。根據相關市場的變動調整退耕還林的計劃細節,強化林業技術信息的設施建設,同時根據當地的現實需求建立重點退耕還林區域,發展林業經濟,促進當地經濟水平的提高。在此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要全程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嚴格把控數字林業技術的具體使用過程。其次,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在退耕還林工程中,要學會應用數字林業信息技術,對“退耕”和“還林”兩大環節的具體細節,和意外情況進行監控,盡量避免自然意外或人為情況造成的經濟損失。
例如,利用數字林業技術來完成“還林”工作。一方面,對于林業相關的自然災害,數字林業技術可以用來預警,在問題發生時制定適當的工作計劃,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損失。比如,在數字林業技術中,氣象衛星遙感技術可以與定位信息系統相結合,這樣能妥善監測森林火災的發生,捕捉火災的原因和情況,分析火災造成的損失,并及時制定恢復的計劃,減少農戶的損失,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通過數字林業信息系統的數據庫信息,相關部門可以對“退耕”面積進行適當的預算和研究,找出“還林”過程中,種植樹木的最合理的種植數字與距離。同時通過對林業數據的分析,可以確定樹林中占優勢的樹種和樹種分布,根據樹林面積、環境和氣候變化,選擇樹林中種植的規劃。這種穩健而科學的“還林”計劃,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林木的健康生長。
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為代價,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才是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社會長久穩定的有效措施。每個人都應該關注環境問題,尤其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退耕還林問題。利用林業技術推廣促進退耕還林工作的高效發展,解決退耕還林中存在的問題,在更好地改善環境問題的同時,可以提升我國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