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玲,趙 霞
(沂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山東沂南 276300)
魯東南位于山東省臨沂、日照、濰坊等地,主要分東部丘陵、中部平原、西部山區,這些地區的土壤類型有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5大類,適合種植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蔬菜、果樹等農作物。
土肥水是農業的基礎,是糧食安全、“四減四增”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節水節肥是當前農業工作的首要任務。節水、耕地質量保護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工作是實現農業節本增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生產農產品的保證。近幾年魯東南地區采取的主要灌溉方式主要是水肥一體化微滴管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的農業新技術,實施水肥一體化可實現節水節肥。以沂南縣為例,2017—2020年,在全縣16個鄉鎮新增發展果樹、蔬菜、糧田、茶葉、煙葉、花卉、苗木等水肥一體化面積為5 274.76 hm2,節水35%,節約肥料30%,果園增產18%左右。尤其是魯東南地區的果園和設施蔬菜,需要采取水肥一體化的方式,用有機肥代替化肥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肥料的利用率,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1]。首先通過水肥一體化能夠節水,還能促進作物產量提高和農產品品質的改善。
作物是否能夠茁壯成長和土地內的養分量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因為農作物的養分量比較少,就會使農作物的生長受到抑制,導致農作物的產量降低[2]。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根據土壤供肥特性、作物供肥規律與肥料效應,在合理使用有機肥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的適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應的施肥技術。首先,技術人員需要構建土壤養料成分檢測體系,動態檢測土壤中營養成分的變化。自2007年至今,魯東南地區各縣區全面開展農業農村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全覆蓋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通過化驗分析,對土壤中的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pH值、全氮、緩效鉀、有效鐵、錳、銅、鋅,有效硼等中微量元素有了全面系統的了解。每個縣共測土樣10 000余個,化驗項目十幾萬項次。當前我們主要任務是管理好土壤中的養分,選用正確的肥料用量,正確施肥時間,肥料施在正確的位置,根據作物需肥特性,對土壤及植株中的養分適時檢測,根據診斷的結果對土壤進行對應的養分補充。
通過推廣配方施肥技術,調整化肥使用結構,優化肥料品種,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2019、2020年制定了《科學施肥暨化肥減量工作方案》,實施了耕地質量保護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項目,將科學施肥、減量施肥的方法、措施等通過宣傳培訓告訴百姓,達到在實際生產中減少化肥使用的效果。根據數據統計,2019年沂南縣化肥使用量較2015年下降19.8%,遠遠超出農業部“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下降6%的目標。
農作物秸稈還田技術,顧名思義就是把植物秸稈、莖葉、根茬等直接或間接歸還到土壤中的一種方法,近年來特別指秸稈直接還田技術。實行秸稈還田具有如下優點,首先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從而改善土壤的培肥地力,其次是改善土壤的環境,改造了中低產田,降低病蟲草害的發生率,最重要的是優化環境、防治污染。
由于長期旋耕,耕作層變淺,有些種植戶耕地深度只有10 cm,土壤板結嚴重,土壤保墑性、透氣性差,農產品產量和品質降低。采用土壤耕層構造和培肥技術結合,結合深耕利用有機物料進行全耕層(0~35 cm)培肥,能夠顯著降低亞耕層(20~35 cm)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飽和導水率,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水分利用率和有機質含量,進而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
在施肥期間,可以加入部分的抗性元素,也有利于抑制蟲害的作用,從而使植物能夠形成更好的抵抗力。
做好“四減四增”肥料方面的工作,主要技術是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增加有機肥使用量和自制有機肥。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主要模式:①“有機肥+配方肥”模式;②果-沼-畜模式;③“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模式;④“自然生草+綠肥”模式。
2020年,沂南縣商品有機肥使用量達到6.4萬t以上。推廣秸稈粉碎還田,過腹還田等技術,使秸稈回歸于田,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農家肥、沼渣沼液等替代部分化肥。發展果園綠肥、果園生草覆草技術,培肥地力,防止水土流失。積極推廣商品有機肥、生物肥、配方肥和土壤調理劑。
引導農民自制自用農家肥。生活中常見的有機肥主要有人畜糞便,雖然這類有機肥屬于純天然無污染的肥料,但是有機肥在環境保護型農業土肥管理技術的研究中,還不能實現大批量的實際投入管理,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3]。首先是糞便養分問題,由于糞便主要來源于人畜動物攝入的食物殘渣,加上人畜糞便很難實現管控,所以制約了有機肥的應用。其次是鹽類蓄積的問題,使用有機肥時,如果是使用糞便,一定要用徹底腐熟的糞肥,不然會引起種子不發芽、燒苗、燒根、土壤鹽漬化還越來越重。同時使用成品有機肥,一定要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有機肥。在發展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中,應用堆肥技術,大量施用有機肥,2~3 t/667m2,對改善土壤結構、協調土壤中的水、肥、氣、熱,土壤酸堿度得到改善,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生產力,促使農產品品質得到提升,生產出綠色、優質的農產品。
微生物肥料又稱生物肥料、接種劑或菌肥,是一種新型的肥料,可以用于浸種、蘸根、混拌底肥,溝施或穴施,越早使用效果越好。微生物菌肥還能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提高作物抗病蟲害能力。所以在育苗期就開始使用生物菌肥,對作物的病蟲害提前預防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間接地減少了因病蟲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因為微生物肥料是“活的肥料”,含有大量的有益菌,而有益菌的活性受到地溫、濕度、光照等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使用方法上有著合理的規范,方法使用對了,效果發揮好,不浪費。
根據植物需要的全營養測土配方,采取缺什么補什么的措施,根據不同生長階段配方,針對不同階段植物需要提供什么,補充什么營養物質位置,例如在蔬菜2~3個階段,可以對蔬菜進行全營養配方的提供,其中包括的營養元素有N、P、K、Ca、Mg、S、Fe、Zn、Mn、Cu、B、Mo,而不需要補充的元素有C、H、O、Cl、Ni等,根據植物需要的數量、濃度、形態和比例配方,實現對微量元素螯合態配方。
輕簡化堆肥是和工廠堆肥比較而言,一是設備輕簡化,用一些簡單的設備甚至不用設備,二是技術簡單化,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不需要硬化,可以在地頭、行間,路邊、空地等進行。自制堆肥成本大約低3~10倍,用200~300元/t的成本即可將廢棄物轉化為高質量的有機肥。低成本有機肥大量應用,顯著改良土壤,提高農產品品質,提高效益。
輕簡化堆肥應該注意的技術問題:生產畝用量堆肥2 t(4 m3)60%含水量,需要3 m3畜禽糞便,1 m3碎后的果木枝條,菌劑用量依照菌劑合格證的標記說明使用。
發酵原料配比與調節:調節C/N為25~35:1左右,畜禽糞便的C/N高,可以相互配比進行調節。
在農業施肥中,建立以有機肥、土雜肥、微量元素肥料和生物菌肥為主的施肥制度,從根本上改良土壤保證作物生長發育所需各種營養元素的全面供應[4]。根據土壤檢測和植株分析的基礎上綜合核定有機肥、無機肥、微量元素肥料和生物菌肥的用量和作物施肥日期,進行科學動態養分管理。節約成本,避免化學污染,提質提效、環保節肥。
自動化施肥機可以根據作物生長需求,配置多種營養配方的施肥方案,供用戶選擇使用。通過監控操作計算機智能調控各灌溉區的自動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
在土肥管理技術中,通過對土地進行改良,使用有機肥替代化肥,不僅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同時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通常在進行土肥管理的時候,對土壤環境、土質以及營養缺失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采取滴灌施肥等方式,能夠有效的調節土壤中營養成分的不均衡,隨后結合環境保護型農業土肥管理技術的應用優勢,最終保障了對環境保護型農業土肥管理技術方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