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以壘
(石林縣板橋街道辦事處,云南昆明 652200)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綠色食品也倍受青睞,這也標志著農業生產整體向綠色食品方向發展。目前,果園中最容易忽視的就是果園土壤問題,化肥歷來是農作物增產的重要因素,然而長期以來化肥施用不合理,給土壤質量帶來一系列問題,導致果實品質下降、樹體生長不均衡、病蟲害多樣化,嚴重制約了果樹產業的發展。
土壤是果樹生產的基礎,是果樹根系生長、養分吸收、養分合成的重要場所。土壤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樹勢及果品的產量和品質。長期以來果園土壤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是目前果園普遍存在的問題。按照果樹生長發育的規律,果園秋季施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而現在果農在秋季施基肥時以化肥為主,很少施有機肥,即使有個別果農施有機肥,但在施肥量上也遠遠達不到生產優質高產果所需要的量。
在防治病蟲害時,許多果農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并隨意加大用藥量,忽視了濫用農藥對果品質量帶來的安全問題和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農藥施用后,一部分農藥會直接進入土壤,大氣中或枝葉上殘留的農藥也會經雨水沖刷后落入土中,這些進入土壤中的殺蟲劑、殺菌劑可殺滅土壤中的多種微生物,破壞土壤微生物的種群結構,導致土壤板結、生產力下降,進而會影響果樹的正常生長發育。
果實套袋和鋪反光膜后產生的塑料垃圾被隨意丟棄在果園,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會造成白色污染。大量塑料遺留在土壤中,不僅會破壞土壤結構,還會阻礙果樹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1]。
土壤酸堿度和含鹽量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果樹的生長發育,土壤中的鹽分含量若超過0.2%會抑制果樹發新根,超過0.3%會使根系受毒害。大部分果農習慣上不施用微量元素,造成果樹酸根、氯根積累嚴重,果實反而長不大,進而會滋生真菌、細菌性根部病害,破壞土壤結構,打破平衡關系,果樹抗逆能力下降,造成果樹根系生長受限,樹勢衰弱,葉小而少,甚至枯枝死樹。因此,有必要對土壤進行改良,確保果樹正常生長發育,從而提高果園的經濟效益。
由于上述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果園土壤出現了耕作層變淺、有機質含量太低、土壤板結嚴重、土壤酸化、養分不均衡等多種問題,嚴重影響了土壤的水肥氣熱、理化性質、微生物比例等,使果園土壤處于不同程度的“病態”狀況,果園的優果率及生產力明顯下降。目前,造成這些問題的錯誤管理措施仍舊在使用,致使土壤的自我調節能力受到限制,難以得到緩解。
近年來,隨著土壤質量的下降,帶來的問題是樹勢差、病蟲害嚴重、果品質量下降。
土壤有效耕作層變淺和不同程度的土壤板結嚴重影響了果樹根系發育和下扎,大大縮小了根系吸收養分和水分的范圍,土壤的透水性變差,根系活力下降,降低了土壤養分的有效利用率。
由于根系吸收養分和水分的能力降低,樹體養分越來越不平衡,果樹生理病害嚴重,樹勢變弱,病蟲趁虛而入,進而會影響果品的產量和品質。
土壤的種種問題致使有些果樹已不能正常生長,會直接影響產量和品質。隨著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產量不但沒有上升反而呈現下降趨勢,再加上農藥殘留嚴重,嚴重影響果品的品質。因此,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果園土壤的生產力是果園管理的當務之急。
土壤有機質在果樹優質、高效生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果園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不但能實現穩產高產,還可以提高果品品質和優質果率。有機質含量高,則果樹生長健壯,病蟲害少,果實個大、口感好,優果率高,抗逆性也強。
3.1.1 科學增施有機肥
科學增施有機肥作為基肥,應在果樹秋梢停長后及早施入,此期正值根系生長高峰,地溫也較高,有利于有機肥的分解和吸收,為樹體儲備更多的營養。秋施基肥不僅能提高樹體的抗寒抗旱能力,還能大大提高有機肥的利用率。有機肥包括農家肥和商品有機肥。1)農家肥應選用優質、充分腐熟的雞糞、羊糞、豆餅糞、綠肥等。2)商品有機肥包括果樹專用有機肥、腐殖酸有機肥、微生物肥等,這些有機肥不僅能增加果園土壤中的養分含量,還可以改善果園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3.1.2 果園覆草
果園覆草是旱地果園保水保肥的一項技術措施,即在果樹樹盤內或行間用作物秸稈或雜草等進行覆蓋,蓋至秋施基肥時翻入地下。這些覆蓋物腐爛后能夠增加果園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達到蓄水保墑肥田的目的。
3.1.3 果園生草
果園生草是改善果園小氣候、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生產優質果的重要途徑。果園草種主要有苜蓿、油菜、綠肥等。果園生草可穩定地溫,不僅有利于果樹根系生長和吸收養分,還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更好地保護土壤。對于自然生草果園,應在草長到30 cm以上時,在離地面10 cm 處進行割除,覆蓋在樹盤周圍,可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機質,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種群。
3.1.4 果園埋草
果園埋草要結合秋施基肥進行,最好選用易腐爛、養分含量高的秸稈、綠肥或雜草等進行挖溝埋草。在樹冠外緣開挖深、寬各40 cm 左右的溝,埋入約20 cm 厚的秸稈。埋草時加入適量速效氮肥(每667 m2撒施尿素40~50 kg),以加快埋草腐熟分解的速度[2]。通過以上幾種途徑可增加果園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有機質不僅能使沙土變緊、黏土變松,還能改善土壤的蓄水性、透水性及通氣性,使果樹的根系有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進一步提高樹體的營養水平,增強樹勢。
在改善果園土壤質量的基礎上,要緊緊圍繞“精準施肥”這一核心,合理施肥,平衡土壤養分,堅持“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控氮穩磷補鉀、配施微肥”的施肥原則,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精準調控施肥結構和用量,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同時,要大力宣傳培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并根據土壤缺素情況科學施肥,以提高施肥水平和肥料的利用率[3]。合理的化肥施用量應根據果樹的需肥特點、規律和目標產量來確定。
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通過多年觀察掌握果園容易發生的病蟲害,大力推廣農業、物理和生物等綠色防控措施,有針對性地把病蟲害對果園造成的為害降到最低。當發生病蟲害時,應適當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做到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精準施藥,遵守無公害果品農藥使用規則,盡可能選用植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等,最大限度降低農藥殘留對土壤和果品造成的污染,保證環境安全和果品安全[4]。
針對土壤酸化問題,可施用鈣鎂磷肥、鉀硅肥等堿性土壤調理劑提高土壤的pH 值。施用鈣鎂磷肥、鉀硅肥等堿性土壤調理劑后,土壤的pH 值平均每年可提高0.1,農作物可增產15%左右;增施有機肥后,土壤有機質每年可提高1%,增產達到15%~20%。在施用硅鈣肥等酸化土壤調理劑時,每667 hm2施用50~75 kg,均勻撒在果園土壤表面,耕翻10~20 cm;果實采收后溝施微生物有機肥(每667 hm2施用300~500 kg)或土雜肥(每667 hm2施用1 000~2 000 kg)[5]。
通過增施有機肥、生草覆蓋、改善土壤pH 值、減少農藥使用量等措施,可綜合改善果園土壤的理化性狀,增強土壤的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的綜合生產能力,實現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果園有了優質的土壤才能長出健壯的果樹,才能獲得優質、高產、穩產的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