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凱
(武威市涼州區雜木河水利管理處,甘肅威武 733000)
推廣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擴大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普惠面,是當前甘肅現代化農業生產提速優質的基本前提保障。尤其在在水資源持續短缺的大背景下,做大做強農田水利資源節水灌溉意義非凡。文下以科學而理性的角度出發,在認清農田水利節水灌溉重要性的基礎上,堅持走內涵式節水灌溉發展思路、注重節水灌溉綜合技術集成與配套建設、以較大流域為單位推廣節水灌溉、兼顧節水與效益適中畝灌溉定額、重塑節水服務于社會的發展理念為今后改進探索農田水利資源節水灌溉措施的主要突破口。
就甘肅水情來看,本地屬嚴重缺水的地區。這表現在:
第一,工程性缺水。隨水利工程項目推進,當前甘肅建成水庫數量增多。但是,工程性缺水的問題依然嚴重,因為缺乏外延項目水源,本地農田抗干旱能力較差。此外,已建成的水庫項目,年久失修,內涵性缺水嚴重,水資源缺失嚴重,上游澇下游旱現象普遍存在。
第二,季節性缺水。待農作物需水量大時,反而降水少,旱情較為突出,導致部分水田不得不種植耐旱經濟作物。相反,進入降雨集中時節,雨量大,無法控制導致泛濫成災沖垮堤壩,而影響到渠道的安全運行。
第三,區域性缺水。甘肅地區,長期有北澇南旱問題。尤其在糧食主產區,普遍存在干旱問題,供水需求矛盾大,而最終影響到整體水資源補給。
第四,地質性缺水。甘肅個別為石灰巖區,降水不少進入溶洞、形成暗河,很難形成徑流而影響地表水利用率。加上地質的影響,興建水利工程困難。尤其在干旱地區,吃水問題都很難解決,發展農田水利就更為困難。
就甘肅大宗糧食作物產量變化來看,無論是水稻,還是玉米,這些年都沒有大的變化。就其原因分析,與灌溉面積減少,長時間的農業灌溉缺水有著很大的關系。以水稻為例,由于缺水,那些原本適合種植水稻的地區,水稻也插不進去了,只能改用經濟旱作物,甚至被拋荒,進而導致糧食安全生產危機持續不斷。
作為農田水利大省,甘肅節水工程務必要重視農田節水灌溉技術。
第一,當前,甘肅農業用水占到總用水的60%之多。由此,農業是第一用水大戶,更是第一節水大戶。
第二,灌區水資源利用率低,水利用系數不高。由此,農田節水任務極為繁重。
第三,節水灌溉比例小,技術推廣任務繁重。就統計數據來看,自2015年開始,6年的時間里節水灌溉僅占總灌溉面積的10%不到,主要渠道防滲長度較短。在這里,與節水推廣發展緩慢有著直接的關系。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甘肅農田節水灌溉實現了質的飛躍,逐漸呈現重規模與提效益雙頭并進的局面,并發展成融渠道襯砌、管道輸水灌溉、噴灌、微灌等多節水灌溉技術并存的格局。
渠道襯砌為農田節水灌溉主要形式,應用的材料種類多,有漿砌石、混凝土、塑料薄膜等等。該技術應用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灌溉效率,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管道輸水灌溉是以管道替代明渠輸水的形式,以分水設施通過壓力將灌溉水引灌到田間。與明渠灌溉比較,管道輸水有節水、低耗、省工等特點,為節水灌溉技術的主要措施。同土渠比較,省水45%。同混凝土板襯砌,省水7%。而將管道埋入地下,較明渠至少增加1%的耕地面積。這些年,受管道輸水顯性效益的影響,該項技術的灌溉范圍已逐漸實現由井灌區向提水灌區發展、由平原區向山區發展,展現的社會效益受到民眾的普遍認可。
借助壓力通過管道、噴頭在空中均勻撒水灌溉,該技術最大的優點:省水、灌溉均勻、地形適應性強,明顯的缺點:受風力影響大,而且投資成本較高。
甘肅為國內大型噴灌機引進推廣最早的省份之一,就引進到發展至今,效益比較好的噴灌設施,有固定管道式噴灌,投資大。但是,勞動力輸出低,作物損害少,尤其適合大田糧食作物推廣。半移動式管道噴灌,投入成本低。但是,行走不便,勞動強度大,群眾認可不高。當前,多適用于大田矮桿作物、蔬菜和牧草等等。紋盤式噴灌機,多用于草地,農田適用少。中小型機組,以農機驅動,使用靈活,投資有限,比較前幾種發展前景最好,深受水量少、水源分散、地形起伏不平地區民眾的喜愛。
總之,近些年發展起來的噴灌形式各有利弊,適合在不同條件下的灌溉選擇,我們務必要做到因地制宜。
通過水壓將水流細小成分流或水滴,以濕潤根部的灌溉形式。當前,有滴灌、微噴灌等形式。滴灌最為精密,只灌溉農作物,不灌溉土壤,增產、增效、省水、省時。但是,缺點是易堵塞滴頭。微噴灌流水口徑大,速度快。較滴灌,不易被堵塞。近些年,微噴灌有替代噴灌的趨勢。但是,在溫室內使用該節水技術,會增加棚內濕度,不利于濕度敏感農作物的種植。這幾年,微噴灌發展勢頭較猛,到2020年底噴灌面積近上百公頃,由此可見微噴灌在節水灌溉工程中的重要性。
隨西部大開發戰略推進,工農業生產用水比例大幅增加,持續加大生態需水的保護力度成為必需。特別為推進城市、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水資源持續緊缺的大環境下,農業用水的總量只會減少不會增加。就此,走內涵式節水灌溉極具現實意義,一定要以此為把手尋求農田節水灌溉的新突破點。
推廣節水增效技術,配合做好農田節水工程建設,是農業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今后,持續將節水灌溉效益發揮到最大,務必要重視配套技術的發展,將農藝措施、生化措施融合發展,做到節水與優化種植結構的整合,切實將節水、增效融合到農作物生產力提升上,狠抓落實,以推進科學合理用水方式的變革,為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自新農村建設以來,國家尤其重視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隨后這些年,各省市相繼創建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為農業發展的節水、增效切實起到不錯的影響效益。但是,自影響面來看,示范項目建設規模小,零散存在,對整個流域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影響甚微。就此,有必要改變散而雜、小而亂的局面,堅持從大局出發,力求以較大流域為節水影響單位,推廣實用的節水增效示范技術模式,以切實激發節水灌溉的效力和潛力。
現階段,農田灌溉用水的資源管理,是建立在農作物需水基礎之上,以田間作物需水比例配置畝灌水率,這樣必要造成節水與增效的矛盾關系。一般而言,高產值的糧食作物,需水灌溉需求量也大。老百姓為提高作物產出效益,必然會偏大量的灌溉給水,農田節約用水的自覺性就大打折扣。在這里,建議以節水、效益為出發點,根據流域內水資源儲備總量,由水管單位定額畝灌溉用水量。同時,根據每戶農田占有比,詳細分配水權。作為土地承包人,則需結合土地承包面積分配用水權和用水量,自己決定種植形式、灌溉方式,自負盈虧。受此影響,老百姓必然會選擇高收益、低耗水的農作物,久而久之節水就成為一種習慣,節水工程的開展就變得順水推舟。
當前,水資源短缺即成事實,工業、農業、生產等用水的矛盾日漸現,節水將成為各行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任務。而發展節水灌溉也是農田水利發展的必由之路,由節水而形成的效益最終將體現在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所以,務必要在全社會范圍內,重塑節水服務于社會的發展理念,國家應加大節水灌溉公益項目的投建力度,加大投資比例,規劃籌建一大批節水工程,以獲得更大范圍的節水效益。同時,還應嘗試投資多元化,鼓勵、引導老百姓籌資、投勞,籌建一批節水灌溉工程獲得節水效益。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甘肅的水情、糧食安全,還是從甘肅的節水現狀來看,當前重視并做好農田節水灌溉的技術推廣工作很有現實的必要性。也正因為受重視程度的提升,在各方面不懈的努力下,甘肅農田節水灌溉項目建設基本實現了由工程節水向綜合節水的過渡,由重規模擴張向效益、規模并重的轉變,基本形成了融合渠道襯砌、管道輸水灌溉、噴灌、微灌共存的節水格局。未來甘肅節水灌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整體的發展思路來看,還是要持續秉承以節水與效益并舉,以內涵式節水灌溉為引領,重點做好較大流域節水灌溉工作的推廣,配套集成節水灌溉綜合技術,以實現節水服務于社會的發展理念,推進農田水利資源節水灌溉工程的有序高效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