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建
(費縣朱田農業技術推廣站,山東費縣 273400)
花生在我國多個地方都有種植,進入21世紀后,我國逐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花生出口國家,花生的種植給全面多地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自古以來,山東省就有花生之鄉的美譽,花生是山東省主要農作物之一,其種植面積僅次于玉米和小麥,是當地重要的經濟作物、油料作物、出口創匯作物。花生在山東省種植范圍廣,全省17個地市均有種植,且種植面積大,總產量高,每年的花生產量穩居全國第一,是全國花生出口的重要支柱。山東省位于黃河中下游,在溫帶季風氣候帶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自然條件非常符合花生的生長特性,因此,山東花生的優質高產是國際上公認的。花生在山東省的種植歷史悠久,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廣大人民利用新技術、新農產設備、種植新品種的花生獲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所以相對于我國其他省份對花生種植的積極性更高,種植技術發展速度更快。
結合花生的生長條件,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選擇合適的種植環境。
優質高產的花生首位要求就是質量,質量欠缺的花生會直接導致其市場銷售和經濟效益的下降。結合當地的實際環境條件,進行多方位的考量和篩選,空氣環境篩選:選擇沒有污染氣體和粉塵污染的地域;水資源篩選:花生的生長離不開水資源的灌溉,因此在選擇灌溉用水時,要求水源上游不能有化工廢料和生活垃圾等對花生產地造成危害的污染物排放;農殘篩選:農藥化肥殘留超標同樣會影響花生種植的整體質量,必須要求花生種植人員在種植過程中嚴格控制農用藥劑、肥料、廢棄物等殘留的污染。
花生的生長對其種植土質也有相當嚴格的要求,根據花生生長特性不難看出,低洼易澇的鹽堿地和黏壤性質的土對其生長有著嚴重不良影響,因此,需要選擇地理位置平坦、肥力合適、排水方便、土壤疏松的沙質土地,并要求土壤有機質大于1%,pH值在6.5~7.5之間的中性土壤。除此之外,避免連年種植,選擇間隔式種植,可以進一步提高花生的品質。
高質量的花生種子是保障花生優質高產的基礎。首先,應全面對當地的花生種植環境進行考察,重點考察當地的生態氣候、土壤肥度、水資源條件等,根據種植環境有機地結合耕作技術選擇合適的花生品種;其次,種植人員在購買花生種子時,應去正規的花生種子銷售點進行選購,并嚴格按照花生的種植要求進行操作,進一步確保種子的質量;最后,對購買的花生品種進行嚴格的分類,避免出現大小不同的花生種子混雜在一起播種,以免引起種子發芽不同步,大苗爭奪小苗的水分和養分等問題,影響花生的發芽率和幼苗生長速率。
種子的處理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后續種子的發芽率,目前,還有不少花生種植人員在種子處理環節沿用傳統的種子處理方法,一味地選擇顆粒飽滿的花生種子進行播種,還會連續數年使用同一類的花生種子,造成花生質量和產量雙向下降。綜合分析上述情況,科學、有效的種子處理方法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
2.2.1 如需購買花生種子應到正規的銷售點進行采購,若使用自留種則需要在花生收獲時對高品質的單株花生進行分開摘采、分開晾曬、分開儲藏的原則,保證花生種子的質量。
2.2.2 根據花生種子顆粒的大小進行分類,保障種子的均一性,將相同大小等級的種子播種在相對統一的區域,對于種子等級過小則進行淘汰處理,避免出現種子大小等級不一,影響種植后的生長發育。
2.2.3 曬種。對花生種子進行分類后,要及時選擇晴朗且陽光可直接照射的天氣進行曬種,在曬種的過程中避免破壞種子的外皮,保障種子的質量符合后期花生種植的要求。
在花生播種前,按照規定的比例,將種子和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充分混合攪拌在一起。拌種的目的主要是滅菌、殺蟲、壯苗,科學、正確的拌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滅種子內部和表面攜帶的病原體和蟲害,保護種子在幼苗期免受土壤中病蟲的侵蝕。良好的拌種不僅可以減輕花生生長過程中對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工作強度,還可以提高花生種植的質量和產量。
花生具有無限開花、無限結果的特性,由此可見,氣溫是影響花生生長的重要因素,所以種植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花生的種植特性和要求進行播種。適時早播的主要目的是避開伏旱、增加有效積溫、提高種子發芽率、延長有效花的花期等,所以在土壤和環境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花生的播種可以遵照“能早播種就早播種”的原則。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播種,不僅可以有效的避開干旱期,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花生開花的速度和時限,從而提高花生的品質。由于春季氣溫冷暖交替、變化無常的情況,所以在播時,必須關注當地的天氣情況,溫度過低會降低花生種子的發芽率,所以在播種之前,可以對土壤5 cm深度處進行溫度測量,連續一周土壤溫度穩定且超過12℃以上,則可以開始進行播種。此外,盡量避免在降雨密集的天氣進行播種,降雨量過大不僅會影響土壤的疏松度和透氣度,還會造成土壤沖刷流失,影響花生的生長、發芽、開花。
據研究表明,花生帶殼播種的破土發芽齊苗期更早,比不帶殼播種的提早3~5天,且在后續生長過程中帶殼播種的花生苗更粗更壯、青葉多、坐果多、莢果更飽滿、結莢容易、收獲也更容易;花生帶殼播種后,隨著種子的破殼發芽,花生殼會爛在土地里,不僅能夠增加種子生長的根部營養,還可以改良土壤的通氣程度,有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含氧量。
花生種植中,如果種植密度過大則會造成空氣流通不順暢、光照不夠,導致花生生長過程中光合作用下降,影響花生的質量;種植密度過小,會造成土地面積利用不合理,單位種植面積降低。合理密植還需要結合花生品種、當地實際氣候條件、土壤肥力等因素進行考量,一般種植密度為:裸種壟距60~80 cm,這種種植密度,即可以保障花生生長過程所需的空氣、氧氣、水分充足,也可以最大程度上確保單位面積的種植株數,實現在保證花生質量同時達到增產的目的。
科學施肥可以保證花生生長過程所需的各種元素充足,有效地促進花生生長發育,是提高花生產量的關鍵。根據土壤中鉀、磷、氮含量的實際情況,進行配方施肥,原則上實行“保氮、促磷、增鉀”。經過長期的種植實踐探索發現,科學施肥有助于花生的優質高產。
花生種植一段時間后,要根據花生的實際生長情況,及時進行查苗補苗,對于缺苗的情況,及時發現,趁早補苗,避免出現苗株生長速率不一致,導致有些苗株生長快,有些苗株生長慢,從而影響花生的質量和產量。在補苗過程中還需根據當地發風力大小調整覆蓋的土壤量,以防大風將土壤刮走而影響補苗的生長。
在花生生長過程中,雜草生長不僅會爭奪花生生長的水分、養分,降低花生生長過程中的營養物質充裕度,還會影響花生的通風情況和光照程度,降低花生的光合作用,影響花生在生長過程中的能量攝入,從而阻礙花生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因此,除草是花生種植中保持優質高產的一個關鍵因素,田間除草需要從種子播種到收獲整個過程中一直保持的工作,值得關注的是在使用除草劑時必須把控好除草劑的量,不僅要防止除草劑對花生植株造成傷害,還要考慮到除草劑的殘留問題。
花生植株在土壤水分充足、肥力條件富裕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出現徒長的情況。所謂徒長是指:植株只長莖葉、不長果實的情況。發現徒長情況,種植人員需要對花生植株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有效的抑制花生莖葉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促進花生生殖系統的生長和發育,協調花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關系,提高花生的結果率。
病蟲害是影響花生優質高產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之一,花生在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為:莖腐病、青枯病、蚜蟲等。對于病蟲害的管理應遵照“防重于治、治早治小”的原則,前期充分做好花生病蟲害預防工作,有效地控制病蟲害對花生生長造成的損失,提高花生種植的效益。
綜上所述,花生是山東省主要的經濟農作物之一,對山東省的種植業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從選擇適合的花生種植環境、花生品種與前期處理、花生田間管理等三個方面對山東省花生優質高產種植技術進行詳細的剖析,為未來山東省花生種植的科學規劃和管理控制方面提供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