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彩琴,孫專意,任玲玲,謝 靜,應巧紅,曾 潔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 310000
肛周感染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通常由肛管部的肛竇、肛腺、肛門周圍間隙組織、骶尾部軟組織發生感染而引起,主要表現為肛周膿腫、浸潤、多發性潰瘍等[1]。粒細胞缺乏癥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發生肛周感染[2],若處理不當可發展為肛周膿腫、肛瘺甚至引發敗血癥,威脅病人生命。目前,肛周感染的預防措施包括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氯己定溶液坐浴[3]等,但坐浴液的濃度配置不易掌握,且病人需保持蹲位或坐位15 min 以上,不適用于乏力明顯的病人。此外,部分案例報告存在尿道口灼痛、皮膚瘙癢、過敏[4]等不良反應。因此,亟待研究便利、有效的措施預防肛周感染。本研究比較康復新液濕敷與氯己定溶液坐浴預防肛周感染的效果,為粒細胞缺乏癥病人的個性化護理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1 月—2019 年3 月在我院血液科治療的粒細胞缺乏癥病人200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 例。納入標準:①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0.5×109/L;②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不合作的病人;②對康復新液不耐受或過敏的病人;③試驗前已明確診斷有肛周疾患的病人;④研究過程中主動退出者;⑤研究中依從性差,資料不完善者;⑥研究期間發生嚴重不良事件、并發癥或特殊病情變化,不宜繼續接受試驗者。觀察組病人年齡(42.2±11.8)歲;男55例,女45例;原發疾病:白血病58 例,淋巴瘤32 例,骨髓瘤10 例;粒細胞缺乏癥持續時間為(15.60±6.72)d。對照組病人年齡(43.90±12.0)歲;男52 例,女48 例;原發疾病:白血病60 例,淋巴瘤28 例,骨髓瘤12 例;粒細胞缺乏癥持續時間為(16.70±6.20)d。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肛周感染預防 觀察組采用康復新液肛周濕敷方式預防肛周感染。具體方法:先用溫水清潔肛周皮膚,取滅菌紗布1塊放于治療碗中,倒康復新液20 mL(天冷時可將藥液加溫為39~41 ℃),充分浸濕滅菌紗布后,敷于病人肛周15 min,每日1 次,病人排便后增加1 次。對照組采用氯己定溶液坐浴方式預防肛周感染。具體方法:先用溫水清潔肛周皮膚,再用1∶2 000氯己定溶液坐浴15 min,每日1 次,病人排便后增加1 次。
1.2.2 效果評價
1.2.2.1 肛周感染發生率及程度 責任護士每天觀察病人肛周皮膚并做好記錄,肛周感染嚴重程度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分為4 度。0 度:肛周皮膚黏膜正常;1 度:肛周皮膚黏膜紅腫、疼痛,大便時疼痛、無出血;2 度:肛周皮膚黏膜紅腫、疼痛,肛管淺表皮膚有縱裂,大便時疼痛出血;3 度:肛周皮膚黏膜紅腫、疼痛,肛周附近有波動感或有竇道,病人高熱、脈速[5]。至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0.5×109/L 時終止試驗,記錄粒細胞缺乏期間肛周感染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
1.2.2.2 病人滿意度 采用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于試驗結束時對病人進行滿意度調查,包括藥物價格、藥物使用方式、舒適度、隱私保護、安全性5 個問題,每個問題包括滿意、不滿意2 個選項。
1.2.2.3 病人依從性 由責任護士記錄病人每日完成康復新液濕敷/氯己定溶液坐浴情況,依從率=病人按時按量完成肛周護理的天數/病人粒細胞缺乏的天數×100%,90%~100% 為依從性好,低于90% 為依從性差。
1.2.3 質量控制 為減少由于治療、護理操作手法差異而引起的結果偏倚,兩組病人均由經過培訓的同一組醫生、同一組護理人員實施醫療操作及護理;由責任護士以外的2 名經驗豐富的臨床護士評估病人肛周感染的發生情況及嚴重程度,嚴格按照肛周感染分級標準獨立評估,若評估結果存在分歧則由第3 名臨床護士進行判斷,盡可能避免因護士主觀因素導致評估結果產生偏倚。
1.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 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及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連續變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進行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定性資料采用例數表示,進行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病人肛周感染程度比較單位:例

表2 兩組病人滿意度及依從性比較單位:例
3.1 預防肛周感染對粒細胞缺乏癥病人至關重要粒細胞缺乏癥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計數<0.5×109/L[6]。疾病進展及化療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均可導致病人中性粒細胞下降,對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降低,易發生感染。肛周皮膚黏膜溫暖潮濕、大小便及分泌物反復污染,細菌易在肛周皮膚、黏膜生長繁殖引起感染。多項研究結果[7?8]表明,粒細胞缺乏是引起病人肛周感染的危險因素,感染的危險性與粒細胞計數呈負相關,即粒細胞計數越低,病人肛周感染的危險越大。一項涉及79 例粒細胞缺乏癥病人的回顧性研究[9]中,6 例(7.6%)病人在粒細胞缺乏癥持續期間發生肛周感染,其中3 例發生感染性休克,1 例發生壞疽。國內研究同樣表明,粒細胞缺乏可導致病人肛周感染率升高[10],粒細胞缺乏癥病人肛周感染發病率為10.0%~36.6%[11?13],因肛周感染死亡的病人占20%[14]。肛周感染可引起肛周嚴重腫脹、疼痛、便秘,腫脹、疼痛進一步加重便秘,大便干硬難以排出,最終引起肛周組織損傷、破潰,加大肛周感染控制的難度,延緩傷口愈合時間,甚至引起全身感染,發展成敗血癥,威脅病人生命。因此,加強粒細胞缺乏癥病人的肛周護理,預防肛周感染至關重要。
3.2 康復新液濕敷與氯己定溶液坐浴預防肛周感染效果比較 目前,臨床預防肛周感染的常規護理方法包括1∶5 000 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和1∶2 000 的氯己定溶液坐浴。氯己定是一種廣譜殺菌劑,對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均有強大的殺滅作用[15]。多項研究表明,氯己定可有效降低重癥監護病房(ICU)病人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16]發生率,同時對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17]、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18]、多重耐藥菌感染等[19]均有良好效果,可有效預防各類醫院感染[20]。本研究中,康復新液濕敷與氯己定溶液坐浴預防肛周感染效果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康復新液濕敷預防肛周感染與氯己定溶液坐浴效果相近。康復新液是一種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從美洲大蠊中提取并精制而成的液體制劑,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可促進新生肉芽組織生長,修復潰瘍創面,增強免疫功能,抑制炎癥,促進組織再生[21]。目前,康復新液多用于促進各類潰瘍[22]、創面[23]的愈合,探討其對感染預防效果的研究較少。周建芳等[24]研究顯示,康復新液口腔護理可有效預防人工氣道病人口腔感染,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康復新液濕敷可有效預防肛周感染,其作用機制可能為:①提高免疫功能,康復新液可增強巨噬細胞對病原微生物的吞噬作用,增強免疫應答;②抗菌作用,康復新液重要成分抗菌肽使其具有抗菌作用,抑制了肛周部位的細菌繁殖;③消炎、鎮痛、抑制滲出,康復新液具有消炎、鎮痛作用,對炎癥引起的組織水腫和滲出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有利于維持肛周皮膚的正常形態和功能;④促進創面愈合,對肛周已發生的皮膚損傷、潰瘍,康復新液可增加傷口處中性粒細胞數量,改善其功能,有利于創面的清理及傷口修復,還可營造良好的修復環境,啟動自身黏膜修復因子,促進潰瘍早期愈合。
3.3 康復新液濕敷的優點及注意事項 本研究中,在隱私保護、藥物價格方面,康復新液濕敷與氯己定溶液坐浴兩種肛周護理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藥物使用方式、舒適度、安全性、依從性方面,康復新液濕敷優于氯己定溶液坐浴,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可能為:①與氯己定坐浴相比,康復新液濕敷無須專用的坐浴盆或坐浴架,也無須配置溶液,使用更為便捷,病人依從性更高;②氯己定溶液坐浴需保持蹲位或坐位15 min,部分病人起身時可出現暈眩、心悸等不適,康復新液濕敷僅需病人保持側臥位,對乏力明顯的病人更為適用,且更加舒適、安全。康復新液濕敷注意事項:治療前囑病人盡量排盡大小便,徹底清洗局部污物,濕敷前可對康復新液進行適當加熱,確保溫度適宜,避免對皮膚造成過冷或過熱刺激;治療過程中注意詢問病人感受,避免不良反應,注意觀察肛周皮膚、黏膜顏色、溫度及紅、腫、熱、痛情況。向病人及家屬解釋保持肛周清潔的目的及重要性,指導病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4 局限與不足之處 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研究對象均來自同一家醫院,樣本的代表性有所欠缺。建議后續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調查。
粒細胞缺乏癥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易發生肛周感染,康復新液濕敷與氯己定溶液坐浴均可有效預防肛周感染的發生,提高粒細胞缺乏癥病人的生活質量。與氯己定溶液坐浴相比,康復新液濕敷更加簡便、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