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書山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脊柱外科常見病及多發病,90%以上的患者有腰痛及坐骨神經痛的癥狀,臨床表現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無力,部分患者可能伴隨著脊柱側凸、腰椎活動度減少、肌肉萎縮、肌力下降等癥狀,病程長、復發率與發病率高等是該病的主要特點,呈漸進性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后續恢復[1]。目前,臨床上對于腰間盤突出癥,多以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等治療方式為主,雖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但對于此病的治療尚無特效方法。中醫認為腰間盤突出癥屬“腰腿痛”“痹證”之范疇,其臨床主要表現為腰背痛、下肢疼痛等癥狀[2]。針刺是通過運用針具,按照穴位以捻轉提插針刺手法刺激穴位,達到治療效果,但在治療時會產生痛感,多數患者對此治療方式抱以恐懼心理。獨活寄生湯為祛濕劑,主治氣血不足,肝腎兩虛之癥。本研究旨在探討針刺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對腰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現根據此次研究所得的各項結果作以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此次的268例研究對象均于濮陽市眼科醫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選取,選例時間為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將其分為對照組(134例)和試驗組(134例),分組主要依據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對照組年齡42~67歲,平均(52.35±5.16)歲;男性70例,女性64例;病程10~28個月,平均(17.94±5.54)個月。試驗組中男性71例,女性63例;年齡43~67歲,平均(53.65±5.21)歲;病程11~29個月,平均(18.04±5.62)個月。2組患者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此研究已由濮陽市眼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進行審核,并且已獲得批準。
1.2 診斷標準中醫診斷:以《現代中醫骨科學》[3]中相關診斷為依據。西醫診斷:符合《實用骨科學》[4]中診斷相關標準。
1.3 納入標準①經比較,與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基本一致者;②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③近1個月內未使用過免疫增強藥劑者等。
1.4 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者;②嚴重骨關節疾病者;③雙側神經受壓癥狀者等。
1.5 治療方法試驗組患者予以針刺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針刺:指導患者俯臥位,對針刺穴位進行多次消毒,使用銀針緩慢進針,對患者環跳、陽陵泉、腎俞、三陰交、腰夾脊、委中等主要穴位進行針刺,根據每個患者的耐受程度進行調整,約留針30 min于針刺穴位,1次/d。獨活寄生湯藥劑組成:熟地黃、杜仲、獨活、當歸、雞血藤、桑寄生、紅花、人參、地龍、桃仁、白芍、秦艽各15 g,肉桂、川芎、防風各10 g,細辛3 g,甘草、乳香、沒藥各6 g。隨癥增減藥物應用劑量,由濮陽市眼科醫院中醫藥房煎制,取汁300 ml,150 ml/次,分早晚2次服用。對照組患者予以針刺治療,治療方法同上述試驗組針刺方法一致。14 d為2組患者的治療時間。
1.6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14 d的臨床療效,治療后患者無法工作與自理生活,體征和臨床癥狀未改變為無效;治療后患者可以承受常規勞動,直腿抬高角度<75°,臨床相關癥狀有所緩解為有效;治療后患者能夠工作與自理生活,臨床相關癥狀大致消失,直腿抬高角度>75°為治愈;(治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②治療前和治療后7 d、14 d 2組患者比較腰椎功能評分,采用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JOA)[5]對患者進行腰椎功能評價,滿分29分,分值越高代表腰椎功能越好。③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14 d血清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集患者靜脈血5 ml,以35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炎性因子水平進行測定。

2.1 臨床療效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68.66%)明顯低于試驗組(96.27%),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腰椎功能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7 d、14 d 2組患者JOA評分均升高,且試驗組高于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7 d、14 d的JOA評分比較 (例,
2.3 血清IL-6、TNF-α水平治療14 d后2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較對照組降低,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IL-6、TNF-α水平比較 (例,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髓核與其他部位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在外力作用下,椎間盤中的纖維環破裂,破裂之處有髓核組織突出至椎管內,致使其刺激或壓迫相鄰脊神經根,從而腰部產生疼痛。對于該疾病相關的穴位進行針刺刺激,通過激發周圍神經,使其提高活躍度,達到疏通經絡與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促進肌肉活力恢復以及椎間盤回位,病灶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有效緩解,改善受壓神經根情況[6],但使用針刺治療局部會產生酸脹痛感,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抗拒治療。
腰腿痛是由于腎氣虛損,外感風、寒、濕、邪,或由勞累外傷,勞傷筋骨,致氣血運行不暢,經脈痹阻而疼痛,大量臨床觀察發現,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數量最多,且在其余證型的患者中,均具有肝腎不足的癥狀,因此腰椎間盤突出癥與肝腎虧虛有關,故治宜補肝腎、強筋骨為法[7]。獨活寄生湯作為傳統湯劑,方內獨活屬于君藥,乳香、沒藥與白芍除風祛濕,桃仁與細辛溫陽祛風,桑寄生、人參通經絡,紅花與肉桂活血溫陽,熟地黃與地龍強健筋骨,川芎、雞血藤補肝腎,杜仲與當歸補氣益血,防風與秦艽止痛祛風,甘草調和藥性,全方共奏止痹痛、祛風濕之功效[8]。由上述研究結果得知,治療后14 d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及腰椎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針刺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可緩解腰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癥狀,恢復腰椎功能,與戴嘉[9]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血清TNF-α、IL-6是炎性因子判定指標,當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提示機體出現炎癥反應,可使患者臨床癥狀加重。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白芍中的牡丹酚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抑制炎性因子分泌與合成;秦艽中的秦艽堿甲具有抗炎鎮痛作用[10]。由上述研究結果得知,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針刺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可通過降低腰間盤突出癥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機體炎癥反應,與張超等[11]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針刺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可緩解腰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癥狀,恢復腰椎功能,抑制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治療使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