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
2022年,國內面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貨幣政策仍會維持適度寬松,這無疑將降低固定收益產品的波動風險。同時,一系列新政將會對各類固收產品產生影響,個人投資者尤需注意。
對于穩健型的投資需求來說,2022年固收產品會發生哪些變化呢?總的來說,受到資管新規等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影響,銀行現金管理產品監管有收緊的趨勢,風險相對較高的凈值型產品將成為理財市場的主要選擇,可滿足保本需求的大額存單在收益率上的吸引力仍顯不足。
銀行現金管理產品監管趨嚴
日前,銀保監會、央行正式發布《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制訂了新的監管標準,這意味著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強監管大幕正式開啟。
整改后,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的監管標準將向貨幣基金看齊,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同一產品當日贖回金額不高于1萬元;第二“,當日購買、當日起息”不再合規;最后,以上規定的過渡期為自《通知》施行之日起至2022年底。
而當前現金管理類產品之所以能夠實現高收益率,主要是因為投資了相對久期較長或是風險相對較高的債券。業內人士評估,在《通知》實施以后,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品的收益性。此外,針對個人投資者而言,產品的申購、贖回、起息日等方面的變化也值得關注。
2022年銀行現金管理產品將處于整改的過渡期。未來,受監管政策的影響,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收益率將下行,與余額寶等貨幣基金的收益率看齊。投資者需要逐步降低對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收益期望,讓此類產品回歸“現金管理”的本質。
凈值型產品成固收主力軍
隨著資管新規的發布,2022年,銀行理財即將迎來全面凈值化時代。凈值型理財產品與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最大的不同在于打破了銀行理財產品剛性兌付的潛規則,需要投資者自身來承擔產品的風險。
過去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人們通常只關注投資期限與收益率,而對于凈值型產品而言,需要關注的就不止這些了。在購買凈值型理財產品前,投資者無法預知產品的收益率,只能參考銀行定期發布的“業績比較基準”。不過,業績比較基準不代表投資者可能獲得的實際收益,也不是銀行對理財產品的收益承諾。本質上來說,業績比較基準更像是一個業績分成的指標,根據產品的不同規則,有的產品達不到業績基準不收取管理費,有的產品則會在表現超過業績基準后從投資者處收取一定比例的超額收益分成。因此,投資者要注意銀行理財產品超額管理費的收取情況(有產品超額管理費收取比例高達80%)。
購買凈值型產品前,要特別注意產品的風險等級和投資標的,這在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中都會有詳細的說明。每個銀行的風險等級評判標準不同,但總的來說風險等級在R1和R2級的屬于低風險產品,而高風險等級的產品則往往有損失部分甚至全部本金的可能性。看投資標的時,投資者要尤為注意產品是否投資于權益市場,這類產品的凈值波動性會更高。如今除了銀行自身發行的產品,還有各大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這類產品原則上可以直接投資于股市,投資者需要仔細了解。
和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債券基金的管理費和交易費用更高,但在流動性方面要優于銀行理財。債券基金除少數定期開放型以外,大多可以隨時申購或贖回,贖回后資金2~3個交易日即可到賬;而銀行理財多數有固定的投資期限,長的有3年的,到期前無法贖回。有些債券基金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率,會大量持有可轉債,使得投資的風險高于普通的債券基金和R2級銀行理財,投資前也需要注意。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習慣和資金需求,選擇銀行理財或債券基金進行投資。
此外,投資者還需要關注利率風險,固收類產品(投資標的為中長期債券)的收益率主要看市場利率的變動情況。如果市場利率下行,銀行理財產品和債券基金都會有良好的表現;而在市場利率上行的時期,則可能遭遇風險,甚至有短期虧損本金的可能性。
大額存單仍是穩健投資選擇
過去,大額存款一直備受儲戶的青睞,因為它不僅安全保本,而且還能享受基準利率上浮。但是自從2021年6月的存款利率定價機制出臺后,大額存單長期利率大幅下調,出現“量價齊跌”的現象。
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0月份大額存單發行數量為347只,環比下降14.53%。其中,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新發數量為92只,占比創近年來新低。在利率方面,2021年10月份新發的大額存單,3個月期平均利率為1.831%,6個月期平均利率為2.042%,1年期平均利率為2.278%,2年期平均利率為2.884%,3年期平均利率為3.517%,5年期平均利率為3.951%。可見,大額存單等儲蓄產品的利率今年出現了比較大的降幅,目前的吸引力不足,2022年預計會保持在現有水平上。
不過,對于保守型投資者而言,大額存單仍是可以考慮的產品,如退休人員賬戶里的養老金、購房款等需要將安全性置于首位的投資需求,在現金管理產品收益率下降的時期,大額存單仍具備一定的優勢。
但投資者仍需注意,在新規指導下,大額存款提前支取規則也有變化。去年以來,監管部門通過窗口指導形式,要求全國多省市的銀行機構暫停新增定期存款“靠檔計息”類的產品余額和新增客戶,此后各大銀行均下架了靠檔計息相關產品。取消“靠檔計息”對于存款人而言,無疑會增加提前支取帶來的利息損失。目前,不同銀行對于大額存單提前支取給出的優惠條件已經基本取消,提前支取大額存單只能按活期利率計息。投資者在購買大額存單時,要避免“慣性思維”,在購買前做好資金規劃,不得已時可選擇部分提前支取(而不是全部支取),在平時則給自己留出充足的應急準備金,盡量避免提前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