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霞,計曉蘭,繆鑫霞
(蘇州市吳江區兒童醫院兒內科,江蘇 蘇州 215200)
支氣管哮喘是小兒呼吸系統的常見病,其是一種以氣道高反應性和可逆性氣道狹窄為特征的氣道慢性炎癥,且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T淋巴細胞共同參與慢性氣道炎癥反應過程。肺炎支原體(MP)是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之一,小兒在感染了MP后,不僅會誘發并加重呼吸道上黏膜細胞慢性炎癥,同時也可對機體的免疫功能產生影響,主要表現為T淋巴細胞表達水平異常,同時免疫球蛋白水平也會相應改變[1]。有研究表明,MP感染與小兒支氣管哮喘存在相關性,但MP感染誘發或加重小兒支氣管哮喘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認為支氣管哮喘可能與機體免疫調節功能紊亂有關[2-3]。基于此,本文對小兒支氣管哮喘合并MP感染的免疫功能指標的改變及臨床意義展開探討,旨在為臨床治療及預后判斷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蘇州市吳江區兒童醫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支氣管哮喘患兒作為觀察組,按照血漿MP抗體(MP-IgM)表達水平分為MP-IgM陽性組(67例)及MP-IgM陰性組(53例),其中MP-IgM的檢測結果按照明膠顆粒載體的間接凝集試驗法判斷,若MP-IgM滴度≥?1∶80為陽性;另選取同期行健康體檢的健康兒童60例作為對照組,開展前瞻性研究。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童、女童分別為32、28例;年齡2~13歲,平均(5.24±1.09)歲。MP-IgM陽性組中男、女患兒分別為36、31例;年齡2~10歲,平均(5.14±1.22)歲。MP-IgM陰性組中男、女患兒分別為28、25例;年齡1~11歲,平均(5.20±1.32)歲。3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支氣管哮喘患兒納入標準: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和防治指南(2016年版)》[4]中關于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者;年齡在14歲以下者;在入組前4周內未接受糖皮質激素或者免疫調節劑治療者等。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損傷或功能障礙者;因肺炎以及肺結核所引起的慢性咳嗽或者氣管異物誘發的支氣管癥狀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等。所有研究對象的法定監護人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檢驗方法 入組后采集3組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6 mL,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血樣靜置60 min后,做離心處理,離心轉速為2 000 r/min,離心時間為10 min,提取血清后,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型號:7600型)及配套試劑,通過免疫比濁法測量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Th1細胞因子γ- 干擾素(IFN-γ)及Th2細胞因子白介素 -4(IL-4)水平,并以IFN-γ/IL-4表示Th1/Th2比值。一部分血樣采用流式細胞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型號:FC 500)檢測外周靜脈血T淋巴細胞亞群(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8+百分比),并計算CD4+/CD8+比值。全部操作均由同一組醫護人員完成,并且嚴格按照說明書及實驗室標準進行。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研究對象免疫球蛋白水平。②比較MP-IgM陽性組和MP-IgM陰性組患兒免疫球蛋白水平。③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研究對象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及Th1/Th2比值。④比較MP-IgM陽性組和MP-IgM陰性組患兒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及Th1/Th2比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照組與觀察組研究對象免疫球蛋白水平 觀察組患兒血清IgA、IgG及IgM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研究對象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s?, g/L)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研究對象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s?, g/L)
注: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
組別 例數 I g A I g G I g M對照組 6 0 1.1 6±0.3 5 7.3 6±2.7 5 1.3 6±0.4 2觀察組 1 2 0 1.7 8±0.3 0 1 2.0 2±3.6 4 2.6 3±0.8 5 t值 1 2.3 5 2 8.7 4 3 1 0.9 1 5 P值 <0.0 5 <0.0 5 <0.0 5
2.2 MP-IgM陽性組和MP-IgM陰性組患兒免疫球蛋白水平 MP-IgM陽性組患兒血清IgA、IgG及IgM水平均顯著高于MP-IgM陰性組患兒,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2。
表2 MP-IgM陽性組和MP-IgM陰性組患兒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 ?±s?, g/L)
表2 MP-IgM陽性組和MP-IgM陰性組患兒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 ?±s?, g/L)
注:MP-IgM:肺炎支原體抗體。
組別 例數 I g A I g G I g M M P-I g M陽性組 6 7 1.8 5±0.4 1 1 3.6 9±4.2 5 2.8 4±0.9 2 M P-I g M陰性組 5 3 1.6 2±0.3 0 9.3 5±3.0 1 2.4 3±0.6 5 t值 3.4 2 2 6.2 8 8 2.7 4 6 P值 <0.0 5 <0.0 5 <0.0 5
2.3 對照組與觀察組研究對象T淋巴細胞亞群及Th1/Th2比值 觀察組患兒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4+/CD8+比值、Th1/Th2比值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而兩組研究對象CD8+百分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對照組與觀察組研究對象T淋巴細胞亞群及Th1/Th2比值比較( ?±s)
組別 例數 CD3+(%) CD4+(%) CD8+(%) CD4+/CD8+ Th1/Th2對照組 60 72.33±6.54 41.28±6.20 28.35±4.55 1.46±0.38 5.52±2.74觀察組 120 60.38±7.74 34.96±6.54 28.98±4.83 1.21±0.41 3.39±1.48 t值 10.263 6.217 0.841 3.950 6.77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4 MP-IgM陽性組和MP-IgM陰性組患兒T淋巴細胞亞群及Th1/Th2比值 MP-IgM陽性組患兒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4+/CD8+比值、Th1/Th2比值均顯著低于MP-IgM陰性組患兒,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而兩組患兒CD8+百分比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MP-IgM陽性組和MP-IgM陰性組患兒T淋巴細胞亞群及Th1/Th2比值比較( x ±s)
小兒支氣管哮喘合并MP感染的發生、發展多與機體的免疫功能失調具有密切的相關性,當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時,外源性致敏原則被抗原遞呈細胞所吞噬,并對T淋巴細胞產生較強的激活作用,由此過程所產生的大量炎性因子及各種活性物質開始對氣道平滑肌產生較強的刺激激活作用,導致氣道平滑肌細胞的收縮以及分泌物增多,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及病理改變[5]。免疫功能紊亂后,還可在吞噬炎性細胞期間,釋放出大量的細胞因子以及炎性介質,由此導致氣道受到炎性因子長時間的影響與刺激,加重病情[6]。
有研究表明,體液免疫功能異常直接參與肺炎支原體感染后疾病的進展,其中IgA是機體黏膜防御系統的主要成分,能夠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著,有重要的免疫屏障作用;IgM是MP感染后早期出現的免疫球蛋白,具有殺菌、激活補體、免疫調節等作用;IgG則在MP感染后較晚期出現,可以發揮中和游離毒素、調理吞噬細胞的作用[7]。支氣管哮喘患兒合并MP感染后,機體主要通過B淋巴細胞分泌免疫球蛋白、T淋巴細胞分泌細胞因子及補體系統而發揮免疫應答作用,這時患兒體內B淋巴細胞免疫功能亢進,多存在著B淋巴細胞過度激活及增殖的表現,引起宿主細胞膜抗原結構改變,從而導致免疫球蛋白分泌增加,導致免疫性損傷,進一步損傷肺部,加重機體免疫功能紊亂的情況,進而易誘發肺外器官多器官以及多系統的損傷,導致患兒本身病情遷延[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血清IgA、IgG及IgM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對象,且MP-IgM陽性組患兒血清IgA、IgG及IgM水平均顯著高于MP-IgM陰性組患兒,表明支氣管哮喘患兒IgA、IgG及IgM水平高于健康兒童,且支氣管哮喘患兒MP-IgM陽性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表現更加顯著。
小兒MP感染后,除了影響體液免疫功能,細胞免疫功能也參與了病情的動態變化。外周血T淋巴細胞參與機體細胞免疫反應,并在免疫應答中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其中CD3+可反映T淋巴細胞成熟程度,表示患兒細胞免疫功能狀態;當患兒感染MP后,CD4+可輔助T、B淋巴細胞發揮免疫應答的功能;CD8+則主要發揮細胞毒作用殺傷靶細胞,是早期抗MP感染的免疫細胞,而CD4+/CD8+可反映細胞免疫系統的總體功能狀態,CD4+和CD8+調節失衡,則表明患兒機體免疫功能減弱,病原菌侵襲的風險增加。
輔助性T淋巴細胞可分為Th1和Th2亞群,Th1可產生IFN-γ、腫瘤壞死因子-β(TNF-β)等促炎介質,具有較強的細胞免疫誘導作用,而Th2產生IL-4、粒 -?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細胞因子,具有較強的促進增強體液免疫應答的效果,正常人體內,Th1和Th2的前體細胞Th0按一定比例向Th1和Th2細胞分化,兩者相互拮抗,保證機體免疫及防御功能的穩定性,而雙方中任何一方出現異常改變,或者呈現出優勢狀態,均可誘發免疫功能紊亂,增加外界病原菌侵犯人體的風險[9]。支氣管哮喘本身屬于一種慢性炎癥性反應,體內Th1/Th2已經失衡,感染MP后,可進一步促進Th0細胞開始向著Th2細胞所分化,這就對Th1/Th2的平衡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以Th1功能降低作為主要表現,隨著Th1細胞水平的降低,也會對T淋巴細胞以及B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產生刺激激活作用,而釋放出更多的免疫抑制物質,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在臨床表現上則是進一步地加速了氣道狹窄的進程,誘發出更加嚴重的哮喘癥狀及病理表現[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4+/CD8+比值、Th1/Th2比值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研究對象,MP-IgM陽性組患兒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4+/CD8+比值、Th1/Th2比值均顯著低于MP-IgM陰性組患兒。表明在發生支氣管哮喘后,支氣管哮喘患兒體內的T淋巴細胞活化功能開始減弱,細胞免疫功能低下,且這種表現在MP-IgM陽性組中更加顯著。但MP-IgM陽性組患兒和MP-IgM陰性組患兒CD8+百分比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有關。
綜上,支氣管哮喘患兒多存在著免疫調節功能紊亂的表現,其中免疫球蛋白呈現出了異常升高的趨勢,T淋巴細胞活化功能開始減弱,細胞免疫功能低下,且這種表現在合并MP感染患兒中更加顯著,在臨床工作中可指導治療以及對患兒預后進行判斷,值得臨床進一步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