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冠豪,劉雪梅,王會戰
(惠陽三和醫院兒科,廣東 惠州 516211)
早產兒呼吸暫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是新生兒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指呼吸停止超過20 s或呼吸停止不足20 s,但伴有心跳減慢、皮膚青紫或蒼白、肌肉張力減低等狀況,若長期、反復發作將引起患兒腦部缺氧、腦神經損傷,從而影響患兒身體機能。氨茶堿屬于甲基黃嘌呤類藥物,也是目前臨床上用作治療AOP最常見的藥物之一,但其會造成低血壓、心動過速、胃腸道出血等不良反應[1]。枸櫞酸咖啡因也屬于甲基黃嘌呤類藥物,能夠競爭性抑制腺苷與其受體結合,提高機體對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增加膈肌收縮力,從而興奮呼吸中樞,改善氧合,且其具有半衰期長,生物利用度高、毒性較低等優點,臨床上也被用于AOP患兒的治療[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枸櫞酸咖啡因與氨茶堿對AOP患兒肺功能及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 -3(IGFBP-3)、β- 內啡肽(β-EP)水平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惠陽三和醫院收治的70例AOP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5例)和觀察組(35例)。對照組中男患兒20例,女患兒15例;胎齡28~35周,平均(31.62±0.56)周;出生體質量1 302~1 758 g,平均(1 480.50±130.33) g;出生后開始出現呼吸暫停時間2~5 d,平均(3.69±0.85) d。觀察組中男患兒21例,女患兒14例;胎齡29~35周,平均(31.75±0.19)周;出生體質量1 318~1 780 g,平均(1 490.42±170.50) g;出生后開始出現呼吸暫停時間2~6 d,平均(3.71±1.62) d。兩組患兒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及出生后開始出現呼吸暫停時間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實用新生兒學》[3]中關于AOP的診斷標準者;孕周≤?36周者;出生體質量低于2 000 g者等。排除標準:伴有心血管系統疾病者;伴有感染性疾病者;先天發育異常或畸形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兒法定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予以暖箱保暖、心電監護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氨茶堿氯化鈉注射液(四川奇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207,規格:100 mL∶氨茶堿0.25 g與氯化鈉0.9 g)治療,首次用藥劑量為5 mg/kg體質量,靜脈滴注30 min以上,12 h后改為維持劑量2.5 mg/kg體質量,每12 h滴注1次。觀察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枸櫞酸咖啡因注射液(山西國潤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092,規格:1 mL∶20 mg)治療,首次用藥劑量為20 mg/kg體質量,靜脈滴注30 min以上,24 h后改用維持劑量5 mg/kg體質量,1次/d,若AOP仍發作頻繁,則增加藥量至維持劑量10 mg/kg體質量。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臨床療效,用藥24 h內癥狀完全緩解,未再發生呼吸暫停,呼吸規律為顯效;用藥48 h癥狀明顯緩解,呼吸基本正常(呼吸暫停< 3次/d)為有效;用藥48 h臨床癥狀未緩解,仍頻繁發生呼吸暫停(≥?3次/d)則為無效[3]。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肺功能。治療前后采用肺功能儀(上海耶格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MS-Diffussion)檢測兩組患兒呼吸頻率(RR)、每分鐘通氣量(MV)、潮氣量(VT)、達峰時間比(TPTEF/TE)、達峰容積比(VPEF/VE)及呼吸比(TI/TE)等指標水平。③血清IGFBP-3、β-EP水平。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兒空腹外周靜脈血2 mL,離心(3 500 r/min,10 min)處理后,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IGFBP-3、β-EP水平。④并發癥。觀察兩組患兒動脈導管未閉(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ronchopulmonory dysplasia, BPD)、顱內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 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肺功能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RR水平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患兒MV、VT、TPTEF/TE、VPEF/VE、TI/TE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RR:呼吸頻率;MV:每分鐘通氣量;VT:潮氣量;TPTEF/TE:達峰時間比;VPEF/VE:達峰容積比;TI/TE:呼吸比。
組別 例數 RR(次/min) MV[L/(min·kg)] VT(mL/k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58.20±4.58 43.27±3.16* 0.36±0.11 0.42±0.12* 6.85±0.55 8.36±0.74*觀察組 35 58.11±4.67 42.43±2.51* 0.37±0.14 0.59±0.07* 6.88±0.59 9.02±0.68*t值 0.081 1.231 0.332 7.239 0.220 3.88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TPTEF/TE(%) VPEF/VE(%) TI/TE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31.20±0.52 33.25±0.43* 30.51±0.56 33.63±0.28* 0.68±0.20 0.78±0.19*觀察組 35 31.22±0.58 36.78±0.74* 30.50±0.55 35.98±0.17* 0.69±0.22 0.89±0.23*t值 0.152 24.401 0.075 42.443 0.199 2.18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清IGFBP-3、β-EP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IGFBP-3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兩組患兒血清β-EP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兒血清IGFBP-3、β-EP指標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兒血清IGFBP-3、β-EP指標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IGFBP-3: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 -3;β-EP:β- 內啡肽。
組別 例數 IGFBP-3(mg/L) β-EP(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44.60±6.89 65.22±8.36*333.81±40.25 183.45±21.60*觀察組 35 46.32±7.07 81.77±9.41*336.70±37.64 128.67±15.33*t值 1.031 7.779 0.310 12.235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并發癥 觀察組患兒PDA、BPD、ICH、NEC及ROP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4。
表4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新生兒易發生AOP,與其呼吸中樞和呼吸系統解剖結構發育不完善有關,肺泡通氣量、潮氣量較小,肺代償能力差,肺牽張反射較弱,當呼吸負荷增加時,則易發生呼吸暫停,且新生兒出生胎齡和出生體質量越低,則發病率越高,若前期處理不當,可能導致患兒ICH甚至臨床死亡的現象。氨茶堿可直接刺激呼吸中樞產生興奮,增加其對二氧化碳的敏感性,起到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環磷酸腺苷水平的作用,從而提高呼吸功能,減少呼吸暫停發作[4]。雖然氨茶堿在療效上值得肯定,但其帶來的并發癥較多,在使用安全性上的控制難度較大,一旦使用藥物后患兒出現血藥濃度偏高,極易引發心動過速、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5]。
枸櫞酸咖啡因的作用機制類似于氨茶堿,其大部分通過拮抗腺苷受體A1和A2兩種亞型發揮作用來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擴張氣管,改善膈肌通氣功能,從而改善呼吸功能[6];且枸櫞酸咖啡因血藥濃度穩定,安全性更好,并發癥也較少,目前在臨床中已有用枸櫞酸咖啡因代替氨茶堿治療的嘗試[7]。肺功能指標是檢驗呼吸系統的必要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早期肺、氣道病變,可評估病變程度和評定治療效果等,其中RR主要用來監測和評估患者呼吸速度,RR過快或過慢都需重點關注;TPTEF/TE和VPEF/VE是評價氣道阻塞的重要標準,其水平升高,則表明患兒的氣道阻塞障礙得以改善,呼吸功能增強;MV與VT主要用作判斷肺功能,指標數值越高,表示肺功能越完善;TI/TE是指每次呼氣和吸氣所占的時間比例,其水平越低,表明患兒呼吸功能越差[8]。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MV、VT、TPTEF/TE、VPEF/VE、TI/TE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相較于氨茶堿,枸櫞酸咖啡因治療AOP,更易刺激患兒中樞神經興奮,改善患兒肺部氣泡彈性和通氣功能,從而提高肺功能,且治療效果顯著,安全性較高。
原發性AOP會影響患兒心腦血管的供血、供氧量,反復發作會導致患兒智力低下、身體機能受損,從而影響正常生活。血清IGFBP-3是一種能夠調節細胞代謝水平、促進神經器官生長發育的胰島素樣因子結合蛋白,其水平越高,則表示調節細胞代謝的能力越好;β-EP是一種受應激反應后會大量釋放的內源性阿片肽,β-EP含量的上升會對新生兒造成腦損傷[9]。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兒IGFBP-3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而β-E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枸櫞酸咖啡因相較于氨茶堿治療AOP,能更有效地抑制患兒腦損傷。分析其原因可能為,枸櫞酸咖啡因中咖啡因屬于甲基黃嘌呤類藥物,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劑,能夠刺激和興奮呼吸中樞乃至大腦皮層;此外,咖啡因還可強化肺牽張反射,增加呼吸肌收縮、舒張支氣管、緩解膈肌疲勞、增加心排出量,從而增加血氧供給量,且枸櫞酸咖啡因脂溶性比氨茶堿更高,更易透過血腦屏障,吸收代謝速率更快,有效血藥濃度范圍更廣,能夠保證患兒腦部供血和供氧充足[10]。
綜上,相較于氨茶堿,采用枸櫞酸咖啡因治療AOP患兒,能夠提高患兒肺功能,調節機體血清IGFBP-3、β-EP水平,且并發癥少,療效顯著,建議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