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超媛,李海霞,周國明
(1.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麻醉科;2.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疼痛科,河北 承德 067020)
七氟烷屬于新型吸入麻醉藥物,具有誘導蘇醒快、對呼吸循環影響小的優勢,被廣泛應用于小兒麻醉中,且該藥物血氣分配系數較低,易于麻醉調節,不易刺激呼吸道,術后患兒可迅速蘇醒。然而,多項研究表明,七氟烷在患兒恢復期易造成蘇醒過程出現躁動、反應過激等并發癥,且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患兒術后恢復[1-2]。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主要作用于大腦皮層下方,可發揮類似于正常睡眠的鎮靜和催眠作用[3]。且既往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在小兒全麻手術中具有良好的鎮靜作用,可降低七氟烷引起的躁動發生情況[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右美托咪定對行全麻手術患兒的血流動力學、疼痛等指標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行全麻手術的116例患兒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的麻醉方式將其分為A組(49例)和B組(67例)。A組中男患兒27例,女患兒22例;年齡2~12歲,平均(7.33±2.65)歲;體質量指數(BMI)16.15~23.80 kg/m2,平均(18.43±2.16) kg/m2。 B 組中男患兒38例,女患兒29例;年齡2~12歲,平均(6.82±3.18)歲;BMI 16.14~24.12 kg/m2,平均(18.51±2.24) kg/m2。納入標準:無手術禁忌證者;無呼吸系統疾病者;無其他嚴重并發疾病者等。排除標準:有中樞或外周神經系統疾病及肝、腎功能障礙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存在過敏現象者;接受長期止痛、鎮靜藥物治療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等。本研究經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兒術前禁食6 h以上,進入手術室后進行常規心電監測,并根據患兒身體狀況設定麻醉參數,面罩吸入8%吸入用七氟烷(上海恒瑞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172,規格:120 mL/瓶)行麻醉誘導,氧流量為6 L/min,意識消失后開始靜脈注射麻醉藥物,0.6 mg/kg體質量羅庫溴銨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88,規格:2.5 mL∶25 mg),0.4 μg/kg體質量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1 mL∶50 μg(按C22H30N2O2S計)],均靜脈注射。兩組患兒麻醉誘導后進行氣管插管,然后均使用七氟烷維持麻醉,術中七氟烷吸入濃度維持在4%~5%。A組患兒同時持續靜脈滴注0.2 μg/(kg·h)的0.9%氯化鈉溶液,至手術結束。B組患兒持續靜脈滴注0.5 μg/(kg·h)的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219,規格:2 mL∶0.2 mg(按右美托咪定計)]。根據患兒生命體征調整七氟烷吸入濃度。術后待患兒可完善自主呼吸、符合拔管特征后,進行拔管處理。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兒術后相關指標。包括拔管時間、復蘇室停留時間及蘇醒時間。②比較兩組患兒術前及術后1、2 d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5]評分對兩組患兒術前及術后1、2 d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滿分10分,分數越高,患兒疼痛程度越嚴重。③比較兩組患兒麻醉誘導前(T0)、麻醉誘導后(T1)、拔管時(T2)、拔管后10 min(T3)的血流動力學指標。采用多功能監護儀監測血氧飽和度(SpO2)、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水平變化。④比較兩組患兒術后24 h內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包括喉痙攣、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嘔吐惡心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以(±s)、[ 例(%)]表示,兩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χ2檢驗,多時間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相關指標 B組患兒拔管時間、復蘇室停留時間及蘇醒時間均顯著短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術后相關指標比較( ?±s?, min)
表1 兩組患兒術后相關指標比較( ?±s?, min)
組別 例數 拔管時間 復蘇室停留時間 蘇醒時間A 組 4 9 2 7.3 1±4.8 9 3 2.5 7±6.5 7 8.1 7±2.5 8 B 組 6 7 2 0.4 2±5.1 4 2 4.7 8±7.2 5 6.2 4±2.4 6 t值 7.7 2 8 5.9 4 4 4.0 8 9 P值 <0.0 5 <0.0 5 <0.0 5
2.2 VAS評分 與術前比,術后1、2 d兩組患兒VAS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術后1、2 d B組顯著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VAS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兒VAS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術前比,*P<0.05;與術后1 d比,#P<0.05。VAS:視覺模擬疼痛量表。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1 d 術后2 d A 組 4 9 7.8 2±1.3 4 3.4 7±0.9 3* 2.7 2±0.5 7*#B組 6 7 7.6 5±1.2 4 1.8 3±0.7 5* 1.1 2±0.3 5*#t值 0.7 0 5 1 0.5 0 5 1 8.6 7 6 P組 >0.0 5 <0.0 5 <0.0 5
2.3 血流動力學 T0~T3時A組患兒SpO2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且T1、T2時B組均顯著高于A組,T3時B組顯著低于A組;T0~T3時A組患兒MAP、HR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且T1~T3時B組均顯著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T0~T3時B組患兒SpO2、MAP和T0~T2時HR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患兒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注:與T0比,△P<0.05;與T1比,▲P<0.05;與T2比,□P<0.05。SpO2:血氧飽和度;MAP:平均動脈壓;HR:心率。1 mmHg =0.133 kPa。
MAP(mmHg)T0 T1 T2 T3 T0 T1 T2 T3 A 組 49 98.24±0.23 97.85±0.44△ 97.29±0.35△▲ 98.82±0.46△▲□77.53±1.16 82.34±1.56△ 87.25±3.75△▲ 78.29±1.63△▲□B 組 67 98.35±0.41 98.25±0.42 98.13±0.98 98.37±0.91 77.41±1.14 78.81±5.64 79.78±9.73 77.66±1.69 t值 1.692 4.966 5.733 3.175 0.556 4.259 5.099 2.01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SpO2(%)組別 例數HR(次/min)T0 T1 T2 T3 A組 49 78.62±8.67 85.74±8.27△ 92.36±6.44△▲ 82.89±6.01△□B 組 67 78.73±8.48 80.04±10.09 81.73±9.27 76.51±9.53▲□t值 0.068 3.237 7.131 4.122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并發癥 B組患兒術后24 h內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既往研究顯示,患兒全麻手術時、手術后均應給予適當的鎮痛和鎮靜藥物,以減輕或抑制疼痛應激反應,從而提高手術效果[6]。七氟烷在小兒全麻手術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其具有麻醉誘導迅速、無呼吸中樞抑制及術后蘇醒快的特點,但單獨使用會發生嘔吐、術后麻醉恢復期躁動等并發癥[7]。
右美托咪定與麻醉、鎮靜等藥物聯合使用可明顯增強手術麻醉效果,其主要是通過調節腦干藍斑產生的激動作用、減少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來抑制神經沖動的傳遞,且不會對中樞呼吸產生抑制[8]。同時,右美托咪定對脊髓背角神經元的傷害性刺激傳遞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降低兒茶酚胺分泌;右美托咪定可直接作用于腦內腎上腺素受體,減少神經元損傷,利于術后患兒恢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鎮痛和抗焦慮作用,減輕患兒疼痛,從而緩解疼痛引起的不良情緒[9]。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患兒拔管時間、復蘇室停留時間及蘇醒時間均顯著短于A組,術后1、2 d B組患兒VAS評分均顯著低于A組,術后24 h內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A組,提示將右美托咪定應用于小兒全麻手術中,可改善患兒手術相關指標,減輕患兒疼痛,且安全性高,有利于患兒術后恢復。
手術與麻醉操作都是較強的應激源,當患兒機體受到應激反應的影響時,其血流動力學指標SpO2、MAP、HR水平會隨之波動[10]。既往研究顯示,右美托咪定可直接作用于脊髓和腦內的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減輕藥物輸注對患兒機體的刺激作用;還可抑制下丘腦中樞與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保證呼吸循環的平穩,從而穩定血流動力學[11]。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患兒T0~T3時SpO2、MAP、HR水平呈現不同程度的波動變化,而B組患兒SpO2、MAP、HR水平波動程度較小,提示右美托咪定應用于小兒全麻手術中,可穩定血流動力學指標,提升手術的安全性。
綜上,右美托咪定在小兒全麻手術中具有良好的鎮痛和鎮靜作用,能減輕應激反應,穩定患兒血流動力學指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