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榮,田亞莉,付會恒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二科,廣東 韶關 512000)
卒中相關性肺炎是腦卒中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患者通常會出現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中樞性咳嗽反射消失等,從而易造成患者出現反復性肺部感染或痰阻窒息。以往,臨床針對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主要采用常規輔助吸痰方式進行治療,然而常規吸痰管吸痰治療方式僅能對淺表分泌物進行清除,對于呼吸道較深處的分泌物卻無法徹底清除,因此治療后不能達到理想效果,且會引發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并影響痰培養結果的準確性,不利患者預后的改善[1-2]。隨著國內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上逐漸實施纖維支氣管鏡輔助吸痰治療肺部感染疾病患者,其可經口腔、鼻腔、人工氣道進入氣管與支氣管,具有創傷小,且對患者呼吸道損傷小的優勢,且安全性較高[3]。鑒于此,本文針對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治療卒中相關性肺炎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2020年3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42~75歲,平均(54.89±8.69)歲;疾病類型:腦梗死后遺癥16例,腦出血后遺癥14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41~72歲,平均(56.31±9.74)歲;疾病類型:腦梗死后遺癥17例,腦出血后遺癥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卒中相關性肺炎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9更新版)》[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咳痰、吞咽障礙者;腦卒中后72 h內發生肺炎者等。排除標準:多發性肺大泡者;合并嚴重心律失常者;存在新發性不穩定心絞痛或心肌梗死者;存在支氣管鏡治療禁忌證者;合并活動性大咯血者等。本研究已經院內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或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包括抗感染、祛痰、解痙平喘、霧化吸入、氧療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開展常規吸痰管吸痰輔助治療,對于霧化后痰多、呼吸困難或者是存在痰鳴音者則隨時開展吸痰治療[5]。觀察組患者采用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輔助治療,在治療前3 h禁食,同時做好相關術前準備工作,囑患者仰臥位,在血流動力學與心電監護監測下選擇鹽酸利多卡因對患者支氣管、氣道行濕潤處理,將纖維支氣管鏡置入氣道,進入各級支氣管后將20 mL氯化鈉溶液緩慢推入反復灌洗、抽吸,控制負壓在3.3~13.3 kPa之間,抽吸至沖洗液澄清,并留取肺泡灌洗液做細菌培養與藥敏實驗。在整個操作過程中保持動作輕柔,避免呼吸道受到損傷,導致患者出現嘔吐,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若心率>130次/min或血氧飽和度 < 80%,則立即將支氣管鏡退出,并再次對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直至徹底穩定后再完成操作,每隔3 d治療1次。兩組患者均于治療1周后觀察療效。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效果。參照《卒中相關性肺炎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9更新版)》[4]中的相關標準評估患者的治療效果,其中顯效:治療1周后,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各項臨床癥狀均已完全消失,血細胞檢查恢復正常,胸部X線檢查顯示肺部陰影基本消失;有效:治療1周后,各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血細胞檢查基本恢復正常,胸部X線檢查顯示肺部陰影部分吸收;無效:未達到上述治療標準,且胸部X線檢查肺部陰影未有改變或出現新病灶。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臨床相關指標。統計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發熱持續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包括動脈血氧分壓(PaO2)與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采集患者外周動脈血3 mL,采用血氣分析儀進行檢測。④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血清C- 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 -8(IL-8)、降鈣素原(PCT)、白細胞計數(WBC)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一部分血樣離心(以3 5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CRP、IL-8、PCT水平,另一部分血樣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WBC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治療效果為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臨床指標、血氣分析指標、炎性因子為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2.2 臨床指標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發熱持續時間及抗生素使用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s?, d)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s?, d)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 發熱持續時間 抗生素使用時間對照組 30 14.15±1.05 4.05±0.87 13.28±1.50觀察組 30 10.02±1.44 2.65±0.51 8.82±1.04 t值 12.693 7.604 13.383 P值 <0.05 <0.05 <0.05
2.3 血氣分析指標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PaO2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s?, mmHg)
表3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s?, mmHg)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PaO2:動脈血氧分壓;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P a O 2 P a C O 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 0 5 7.1 3±3.3 5 7 7.6 2±3.7 7*5 9.8 3±5.3 7 4 8.7 9±4.4 6*觀察組 3 0 5 7.0 7±3.2 0 8 8.6 3±3.6 1*6 0.1 3±5.1 9 4 5.3 4±4.2 5*t值 0.0 7 1 1 1.5 5 3 0.2 2 0 3.0 6 7 P值 >0.0 5 <0.0 5 >0.0 5 <0.0 5
2.4 炎性因子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RP、IL-8、PCT及全血WBC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CRP:C- 反應蛋白;IL-8:白細胞介素 -8;PCT:降鈣素原;WBC:白細胞計數。
組別 例數 CRP(mg/L) IL-8(pg/mL) PCT(μg/L) WBC(×109/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117.89±25.56 75.47±31.97*149.54±12.25 121.96±9.43* 1.87±0.37 0.73±0.14* 16.14±3.23 9.85±2.34*觀察組 30 118.03±25.43 58.07±12.16*150.08±13.10 97.07±8.57* 1.85±0.19 0.46±0.07* 16.65±3.16 7.82±2.13*t值 0.021 2.786 0.165 10.699 0.263 9.448 0.618 3.51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目前,臨床針對于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主要采用常規抗感染藥物治療,從而緩解炎癥,但常規藥物無法直接作用于病灶,導致痰液阻塞呼吸道,易引發患者出現呼吸衰竭[6]。而常規吸痰管治療是臨床常用的吸痰方式,由于吸痰管的密封性較強,能夠避免吸痰時痰液濺出,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交叉感染的發生率,但同時在使用吸痰管時,其吸痰力度較大,易導致患者氣道黏膜受損,且對高血壓、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易引起刺激而導致顱內壓增高,加大治療風險,因此臨床效果不理想[7]。
纖維支氣管鏡作為一項內鏡技術,是一種優質、高效的治療方式,目前,逐漸應用于臨床,其能夠深入氣管、支氣管及肺內深部,可通過反復灌洗、抽吸,徹底清除深部痰液,從而保持氣道通暢,改善肺部通氣與換氣功能,促進氧氣交換與二氧化碳的排出,進而起到有效緩解肺炎患者癥狀的作用[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Pa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發熱持續時間及抗生素使用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證實了對卒中相關性肺炎采用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輔助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通氣情況,達到快速緩解患者癥狀的目的,進而縮短患者治療時間,療效顯著。
臨床相關研究表明,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具有個體差異性,且對炎癥反應、病原體感染的差異不同,并在出現相關性肺炎的早期階段,其病原體抗原被炎癥效應細胞表面的受體識別后,誘導釋放大量的血清促炎因子,如CRP、IL-8,同時生成和釋放PCT,導致患者的炎癥反應擴大化,加重機體的炎癥反應,從而促進WBC水平的升高[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CRP、IL-8、PCT及全血WB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采用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輔助治療更利于降低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機體炎癥反應,進而抑制炎癥進展。分析其原因在于,纖維支氣管鏡輔助治療是通過對肺炎患者肺部進行反復肺泡灌洗,可有效阻斷炎癥痰液滯留患者肺部,從而減輕肺部炎癥;同時,還可對留取的肺泡灌洗液做細菌培養與藥敏實驗,通過實驗結果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抗生素治療,從而進一步抑制患者肺部炎癥的進展[10]。
綜上,采用纖維支氣管鏡輔助治療卒中相關性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通氣情況,減輕并抑制患者肺部炎癥程度,從而增強治療效果,相較于常規吸痰治療,其可進一步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更符合臨床快速康復理念,建議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