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星,趙東陽,包賽朵
(東莞市清溪醫院重癥醫學科,廣東 東莞 52366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為慢性氣道炎癥反應和氣流受限,慢性咳嗽、氣促、喘息、咳少量黏液性痰為其主要臨床癥狀,其肺功能多呈進行性下降趨勢,與肺組織、氣道等對有害氣體、有害顆粒所導致的炎癥反應有關,同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引發患者出現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進而導致其出現呼吸衰竭癥狀。呼吸衰竭多與呼吸道痰液引流受阻、呼吸肌疲勞等有關,痰液引流受阻可增加呼吸道黏液、增大呼吸道阻力,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抗感染、氧氣支持、解痙平喘、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衡、化痰、止咳等常規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其具有糾正缺氧狀態、緩解臨床癥狀的作用,但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減低機體內炎癥反應方面作用有限,單獨使用治療效果欠佳,因此需加用其他藥物進行聯合治療[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在中醫學中屬“喘證”“肺脹”“痰飲”范疇,清熱解毒、宣肺化痰為其主要治療原則[2]。痰熱清注射液是一種靜脈用純中藥制劑,包含黃芩、熊膽粉、山羊角、連翹、金銀花等多味中藥,可發揮清熱宣肺、化毒解痙的功效,對呼吸道系統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3]。本研究采用痰熱清注射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旨在探討其對患者肺功能、動脈血氣分析指標的影響,現將本研究結果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間于東莞市清溪醫院就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13例;年齡49~78歲,平均(64.35±6.21)歲;病程5~24年,平均(15.26±8.25)年;Ⅰ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分別為17、8例。研究組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14例;年齡49~76歲,平均(64.49±6.29)歲;病程4~25年,平均(16.72±7.99)年;Ⅰ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分別16、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呼吸衰竭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中西醫結合治療》[4]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指南》[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年齡45~80歲者;治療配合度高者等。排除標準:患有肺癌、肺結核等肺部疾病者;伴有嚴重器質性病變者;合并嚴重傳染性疾病者等。本研究已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對癥治療,包括抗感染、解痙平喘、吸氧、止咳化痰、糾正水與電解質失衡等[6]。在此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者靜脈滴注痰熱清注射液(上海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0054,規格:10 mL/支)治療,將20 mL痰熱清注射液加入至25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1次/d。兩組患者均需進行持續14 d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7]進行療效評估:分為顯效(胸部X線片顯示炎癥完全消失,咳嗽、呼吸困難、喘息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胸部X線片顯示炎癥大部分消失,咳嗽、呼吸困難、喘息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及無效(胸部X線片顯示炎癥無減輕,咳嗽、呼吸困難、喘息等臨床癥狀均無改善甚至出現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③肺功能。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檢測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③血氣分析指標。主要包括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及pH值,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動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檢測。④血清炎性因子。主要包括血清白細胞介素 -6(IL-6)、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C- 反應蛋白(CRP),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3 000 r/min,1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肺功能指標、血氣分析指標及血清炎性因子)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臨床療效)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60.00%、 92.00%,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肺功能指標 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FVC、FEV1、FEV1/FVC)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
組別 例數 FEV1(L) FVC(L)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5 1.63±0.13 1.92±0.15* 2.29±0.20 2.75±0.24* 58.07±2.68 64.09±2.30*研究組 25 1.64±0.12 2.21±0.22* 2.30±0.19 3.12±0.27* 58.11±2.61 71.47±3.44*t值 0.283 5.446 0.181 5.121 0.053 8.91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動脈血氣分析指標 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PaO2、pH值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PaCO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O2:動脈血氧分壓,1 mmHg = 0.133 kPa。
組別 例數 PaO2(mmHg) PaCO2(mmHg) pH值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5 54.47±2.82 70.97±3.01* 78.35±4.20 66.15±2.88* 7.22±0.11 7.32±0.12*研究組 25 55.07±3.32 78.07±3.05* 76.84±4.87 50.15±3.29* 7.24±0.13 7.43±0.15*t值 0.689 8.284 1.174 18.296 0.587 2.86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炎性因子指標 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及CR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IL-6:白細胞介素 -6;TNF-α:腫瘤壞死因子 -α;CRP:C- 反應蛋白。
組別 例數 IL-6(pg/mL) TNF-α(ng/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5 35.09±5.07 25.74±4.68* 46.22±9.27 32.41±3.95* 20.55±6.01 16.58±1.94*研究組 25 35.60±5.33 19.39±5.41* 46.82±9.76 23.47±4.99* 20.78±6.43 10.30±2.01*t值 0.347 4.438 0.223 7.024 0.131 11.24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為臨床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機體代謝、生理功能紊亂的臨床綜合征,屬進行性肺部疾病,多由下呼吸道感染所致,可導致肺部小氣道重構、呼吸肌疲勞、氣道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其存在肺通氣功能、換氣功能障礙,導致其易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高碳酸癥,最終導致其出現呼吸衰竭癥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具有較高的致死率、致殘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嚴重的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導致患者預后不佳的根本原因,因此,抗感染、氧氣支持、解痙平喘、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衡、化痰、止咳等為臨床治療的常用方法,其具有減輕呼吸道炎癥反應、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的作用,但對清除支氣管內黏液功能較差[8]。
祖國醫學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發病多因痰蘊于肺,肺失宣降,病者痰壅肺部,傷及肺氣,以致血瘀;氣血津液散布不利則生痰濕,氣機上逆則為咳、為喘,氣虛不能行血,則血運受阻而為瘀;同時,肺主氣,機體氣虛以致氣不可清肅下行,則血脈運行受阻,加之痰濕中阻,進而以致病發[9]。痰熱清注射液中黃芩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熊膽粉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痙的功效;山羊角可清熱鎮驚、散瘀止痛;金銀花具有清熱去火、解毒利咽的功效;連翹可消癰散結、疏散風熱,以上諸藥共同發揮消癰散結、疏散風熱之功效,對咳痰、痰多型疾病治療效果較為理想[10]。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及FVC、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將痰熱清注射液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中可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改善肺功能,療效甚佳。
研究表明,機體內PaO2、PaCO2及pH值水平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關系密切,其中,PaO2是反映機體缺氧的敏感指標,也可反映肺泡通氣情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因肺部氣流受限,機體處于缺氧狀態,進而導致PaO2水平遠低于健康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因氣道氣流受限,導致機體內PaCO2水平較高;pH值具有反映機體內呼吸酸堿度的作用[11]。同時相關研究顯示,機體內炎性因子水平的高低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IL-6為機體內炎癥反應的主要調節因子,可刺激支氣管內皮細胞分泌白細胞趨化因子,進而促進支氣管黏液分泌,加重患者呼吸困難癥狀;TNF-α屬促炎細胞因子,由單核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產生,具有刺激中性粒細胞釋放IL-8的作用,可引發氣道炎癥;CRP則可在機體內感染時或創傷時迅速升高,其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成負相關[12-13]。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連翹可抑制、殺滅多種病原微生物,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可有效降低機體內炎性因子水平,促使呼吸功能得以改善[14]。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治療后研究組患者PaO2、pH值均升高,PaCO2、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均降低,提示將痰熱清注射液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中可降低機體內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機體內動脈血氣分析指標,進而控制病情進展。
綜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痰熱清注射液進行治療,可降低機體內炎性因子水平,提升血氧含量,糾正缺氧狀態,進而改善肺功能,治療效果確切,建議臨床進一步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