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琪,趙美麗
(包頭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內蒙古 包頭 014040)
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特點為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及死亡率高。目前臨床上多通過患者的癥狀特點、心電圖表現等對ACS進行診斷,但多數ACS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心電圖改變缺乏特異性,故選擇準確、快速又實用的方法診斷疾病并預測ACS病變嚴重程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ACS分型包括不穩定心絞痛(unstable angina, UA)、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缺血修飾白蛋白(IMA)作為檢測早期心肌缺血的指標,可反映心肌缺血狀況,但單獨檢測不能鑒別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1]。前白蛋白(PA)屬于在肝臟合成的一種蛋白,可直接反映肝功能是否異常,其代謝周期相對較短,可反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蛋白合成功能[2]。本研究旨在探究IMA、PA聯合檢測對ACS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包頭市中心醫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23例ACS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89例,女性34例;年齡34~81歲,平均(59.76±9.87)歲。選取同期在包頭市中心醫院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排除ACS診斷的3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37~74歲,平均(59.60±9.94)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觀察組診斷標準:參照《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臨床特點和診斷》[3]中的ACS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觀察組患者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年齡≥?18歲者;胸痛發作至入院時間在24 h之內;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PCI)者等。排除標準:先天性心臟病者;缺血性腦病者;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有傳染病史、精神病史者等。本研究已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且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①比較兩組研究對象血清IMA、PA水平。兩組研究對象均于入院即刻采集肘靜脈血5 mL,標本在室溫24 ℃,經過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后,取上層血清。采用酶標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MR-96A)和雙抗體夾心法檢測IMA。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成都恩普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A8020)測定血清PA水平。②比較不同分型ACS患者血清IMA、PA水平。所有入選ACS患者均進行實驗室檢查、臨床表現及心電圖檢查,根據患者分型分為UA組(47例)、STEMI組(44例)和NSTEMI組(32例)。③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血清IMA、PA單獨及兩者聯合檢測對ACS診斷的診斷效能。包括血清IMA、PA單獨及兩者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及約登指數。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例(%)]表示,用χ2檢驗;采用ROC曲線分析IMA、PA單獨與聯合檢測的診斷效能。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IMA、PA水平 觀察組患者血清IMA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IMA、PA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IMA、PA水平比較( ?±s)
注:IMA:缺血修飾白蛋白;PA:前白蛋白。
組別 例數 I M A(k U/L) P A(g/L)對照組 3 0 6 9.7 6±5.2 6 0.3 0±0.0 4觀察組 1 2 3 1 0 1.2 0±1 8.5 9 0.2 0±0.0 3 t值 9.1 5 3 1 5.2 6 9 P值 <0.0 5 <0.0 5
2.2 不同分型ACS患者血清IMA、PA水平 UA組、STEMI組及NSTEMI組患者IMA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NSTEMI組顯著高于STEMI組、UA組,STEMI組顯著高于UA組;UA組、STEMI組及NSTEMI組患者PA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NSTEMI、STEMI組、UA組患者P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不同分型ACS患者血清IMA、PA水平比較( ?±s)
表2 不同分型ACS患者血清IMA、PA水平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P < 0.05;與NSTEMI組比,#P < 0.05;與STEMI組比,△P < 0.05。ACS:急性冠脈綜合征;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UA:不穩定心絞痛。
組別 例數 I M A(k U/L) P A(g/L)對照組 3 0 6 9.7 6±5.2 6 0.3 0±0.0 4 N S T E M I組 3 2 1 2 2.0 5±1 1.8 6* 0.2 0±0.0 3*S T E M I組 4 4 1 1 2.2 5±9.0 6*# 0.2 0±0.0 3*U A組 4 7 8 4.5 0±8.0 0*#△ 0.2 1±0.0 4*F值 2 5 5.6 1 0 6 0.1 5 4 P值 <0.0 5 <0.0 5
2.3 診斷效能 IMA、PA兩者聯合對ACS診斷的AUC、特異度及靈敏度均顯著高于PA單獨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圖1。
圖1 血清IMA、PA單獨及兩者聯合檢測對ACS診斷的ROC曲線圖
表3 血清IMA、PA單獨及聯合檢測對ACS的診斷效能比較
ACS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最常見的癥狀為胸部有擠壓般的疼痛,常放射至左臂或下頜角點,并伴有惡心、出汗等癥狀表現,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因此早期診斷對患者臨床治療與預后至關重要[4]。
IMA是當人血清白蛋白的N末端氨基酸在酸中毒、膜破裂、自由基損傷及缺血缺氧的條件下生成的,在NSTEMI早期階段,檢測血清IMA可以為臨床提供缺血負荷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負荷的信息,對患者的治療方案選擇具有重要作用[5-6]。血清PA在肝臟中合成,血管內源性損傷、全身炎癥及營養攝入不足等都會影響PA的合成,從而導致其水平降低。PA是早期評估動脈粥樣硬化負荷的一個重要指標,可獨立預測ACS患者住院期間的主要心臟不良事件;PA、IMA兩者聯合檢測可提高對ACS早期診斷價值[7-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清IMA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NSTEMI組患者IMA水平顯著高于STEMI組、UA組,STEMI組顯著高于UA組,提示IMA、PA均對ACS早期診斷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ACS患者血清IMA水平異常升高,PA水平異常降低,且IMA在不同分型患者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IMA是目前一種比較新的心肌缺血標志物,可以通過血清IMA的測量來早期發現心肌缺血,對于心肌的缺血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別適合于肌鈣蛋白檢查陰性的情況[9]。PA由肝細胞合成,測定血漿中PA,對于了解蛋白質的營養不良、肝功能不全,比白蛋白和轉鐵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10]。IMA、PA在ACS的早期診斷、危險分層、指導治療中有重要意義,是較為理想的檢測心肌缺血的生化標志物;缺血性腦卒中、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等因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兩種因子水平變化,因此考量兩者聯合能否提高對ACS的診斷效能。本次研究結果顯示,IMA、PA兩者聯合對ACS診斷效能特異度與靈敏度均顯著高于PA單獨診斷,提示IMA、PA對ACS早期診斷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聯合檢測的診斷價值相對更高。
綜上,ACS患者血清IMA水平異常升高,PA水平異常降低,且不同分型患者血清IMA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同時,IMA、PA兩者聯合診斷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診斷效能,診斷價值相對較高,值得進一步研究和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