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艷艷,邵 平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江蘇 連云港 222061)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發病初期可出現關節晨僵、疼痛、腫脹等癥狀,晚期可發展為關節畸形,嚴重影響關節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骨質疏松(osteoporosis, OP)多是由于骨密度(BMD)低下、骨強度降低、骨組織結構遭到破壞及骨脆性增加等諸多因素引發的代謝性骨病,其也是RA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多發于老年患者,而老年RA患者發生OP后,即便因輕微外傷、日常活動時也易導致患者發生脆性骨折,使得老年RA患者的致殘率、致死率處于較高水平[1-2]。鑒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老年RA患者發生OP的相關影響因素,以期盡早給予高危人群相應的干預措施,改善預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200例老年RA患者的臨床資料,并依據BMD測量結果將其中未合并OP的患者分為非OP組(91例),合并OP的患者分為OP組(109例)。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參照《2015年美國風濕病學會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指南》[3]中RA的相關診斷標準;合并OP組患者同時參照《中國人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專家共識》[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均符合上述相關診斷標準,同時經影像學、實驗室等相關檢查確診者;年齡≥?60歲者;近期未使用過影響骨代謝的藥物進行治療者;采血前1個月未合并炎癥、感染性等影響實驗室結果的疾病者;臨床病例資料齊全者等。排除標準:合并骨腫瘤者;合并骨關節炎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合并其他內分泌系統疾病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①兩組患者BMD檢測方式: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美國Hologic公司,型號:Discovery Wi)對兩組患者中軸骨進行BMD測定,BMD以T值表示,其中T值為測量所得的BMD,與同性別、同種族的峰值BMD值進行比較,有≥?1個部位T值在以下標準范圍內,即可判定,其中正常骨量:T值≥?-1.0;骨量減少:-2.5 < T值 < -1.0;OP:T值≤?-2.5。②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檢測:分別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其中3 mL靜脈血置于離心裝置中(轉速:3 000 r/min;離心時間15 min)分離血清備用,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C- 反應蛋白(CRP)、血紅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剩余的2 mL靜脈血采用血沉動態檢測儀檢測紅細胞沉降率(ESR)水平,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甲狀旁腺激素(PTH)、血尿素氮(BUN)、β膠原特殊序列(β-CTx)水平,采用放射免疫發光法檢測血清抗環胍氨酸多肽(CCP)抗體、25- 羥基維生素D3[25-(OH)2D3]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包括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MI)(BMI=體質量/身高2)、病程、家族史、攝入鈣>600 mg、使用糖皮質激素、血清 CRP、Hb、ALB、ESR、PTH、BUN、β-CTx、CCP、25-(OH)2D3水平。②將單因素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老年RA患者發生OP的相關影響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相關獨立影響因素篩選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OP組患者中攝入鈣> 600 mg 的患者占比、BMI、血清 ALB、PTH、25-(OH)2D3水平均顯著低于非OP組,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占比、血液ESR、血清β-CTx水平均顯著高于非OP組,年齡均顯著大于非OP組,病程顯著長于非OP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影響老年RA患者發生OP的單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影響老年RA患者發生OP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高齡、病程長、使用糖皮質激素、血清ESR > 60.00 mm/h、β-CTx > 450.00 ng/mL均為老年RA患者發生OP的獨立危險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OR= 1.578、1.428、4.773、1.412、1.446,均P< 0.05);BMI>24 kg/m2、攝入鈣 > 600 mg、血清ALB > 35.00 g/L、25-(OH)2D3> 13.00 ng/mL均為老年RA患者發生OP的保護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OR= 0.765、0.522、0.481、0.566,均P< 0.05)。
RA的臨床治療目標為促使患者病情緩解、恢復正常生活與工作。OP為老年RA患者常發生的并發癥,易引發骨端OP表現,造成不可逆轉的關節周邊骨質破壞,重者引發骨質疏松性骨折。因而分析并總結老年RA患者發生OP的相關因素,并盡早給予相應的預防與干預措施,可降低老年RA患者的致殘、致死率。
本研究中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齡、病程長、使用糖皮質激素、ESR>60.00 mm/h、β-CTx > 450.00 ng/mL均為老年RA患者發生OP獨立危險因素,BMI > 24 kg/m2、攝入鈣 > 600 mg、血清ALB > 35.00 g/L、25-(OH)2D3> 13.00 ng/mL均為老年RA患者發生OP的保護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大,機體的免疫功能逐漸下降,同時BMD也會隨之降低,故骨礦物質含量也會隨之降低,而隨著病程的延長,老年RA患者的關節功能則會不斷下降,導致患者的運動負荷功能嚴重受到影響;同時其活動受限,接受陽光照射不足,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使得PTH分泌增多,影響腸道對磷、鈣的吸收,使得老年RA患者發生OP的風險嚴重升高;對于高齡、病程長患者應注意補充鈣質、增加營養,控制老年RA患者的病情進展,預防OP發生[5-6]。糖皮質激素是治療RA的主要抗炎藥物,可以快速緩解臨床癥狀,但其易抑制成骨細胞的活性,增強破骨細胞的活性,影響骨礦化,使得骨量降低,進而易導致患者發生OP[7-8]。高血清ESR、β-CTx水平則代表老年RA患者關節腫脹、疼痛程度、破骨細胞活性較高,而局部腫脹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加重骨質丟失,三者互相影響,使得患者發生OP的風險升高[9]。高BMI水平、攝入鈣>600 mg、高血清ALB、25-(OH)2D3水平提示老年RA患者營養狀況較好,患者的免疫力相對較高,同時提高鈣的攝入可以補充患者的骨質含量,改善患者鈣質流失的狀態,因而其為OP的保護因素。因而臨床上應定期監測老年RA患者的相關臨床指標水平,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對應的措施,預防老年RA患者鈣質流失,改善預后。
表2 影響老年RA患者發生OP的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綜上,高齡、病程長、使用糖皮質激素、高ESR、β-CTx水平均為老年RA患者發生OP獨立危險因素,高BMI水平、攝入鈣>600 mg、高血清ALB、25-(OH)2D3水平均為老年RA患者發生OP的保護因素,臨床上應盡早給予高危人群相應的干預措施,降低老年RA患者OP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