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振
(朝陽縣東大道鄉人民政府,遼寧朝陽 122630)
物聯網技術和農業信息化發展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物聯網技術和農業信息化發展兩者互相促進、相輔相成,只有把新興的物聯網技術和現階段的農業信息化生產環節進行充分地結合,才可以最大化地推進農業生產資源配置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促進國內農業生產質量及效率的全面提升,切實把控勞動力成本的投入力度,確保我國在現代化市場競爭形勢下具有更多優勢。
物聯網技術,即為運用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掃描器及紅外線感應裝置等相關手段,基于選定的指令協議,將互聯網平臺和目標對象相連接,開展信息存儲、傳輸、轉換工作,從而達到智能化識別、定位、導航、追蹤及管理的一種信息化技術手段[1]。農業信息化的概念并不唯一,充滿復雜性,大多數的概念較為抽象化。總體而言,農業信息化可以概述為:人們在開展農業生產活動過程中,充分運用網絡通信技術等相關技術手段,科學合理地對農業信息資源進行開發及運用,全方位地落實我國現階段的農業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任務和建設工作[2]。
在運用物聯網技術開展工作時,物聯網技術人員的職能素養和工作能力存在差異,極易導致物聯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出現一系列負面問題,進而使得物聯網技術出現穩定性較差、可行性較差的情形。此外,技術人員的上手操作能力有強有弱,這也使得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信息化的應用過程中出現了諸多無法預測的因素,尤其是在技術性問題環節中,則更難控制應用過程中的問題,從而對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質量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3]。
在開展新時代農業信息化水平建設工作時,大部分農業種植工作人員幾乎不重視物聯網技術,具體表現為:相關機構并未基于農業信息化的現代化建設任務創建一套完備的管理機制,且這些人員對現階段的農業現代化建設存在根本意義上的錯誤認知[4]。基于當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形勢,在進行農業信息化管理過程中,受我國傳統觀念的制約,人們過分強調對農業資料的搜尋過程,但卻忽略了搜集到農業資料后的查閱及分析,很難實現農業信息所具有的實際應用價值,導致了資源的浪費,對農業信息化的建設進展起到了負面作用。
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及發展受到資金投入量、企業運營規模大小及員工職能水平等方面的影響。資金投入量多、企業運營規模大及員工職能水平高的企業機構,在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具有強有力的優點。此外,在農業信息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質量往往還受到相關管理人員工作觀念的影響,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可以充分發揮出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質量,只有在確保無風險狀況及經濟問題等現象時,才可以全方位地推進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信息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應用[5]。
在開展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時,其中用到物聯網技術最多的領域便是節水灌溉領域。農業灌溉自動化系統大致可以分為以下4 個步驟。1)數據信息的采集與歸納,主要是要深入了解農業灌溉范圍內的淡水分布情況;2)分析與加工處理,即利用計算機的智能化體系全方位地分析及處理采集到的信息數據,從而進一步增強水資源利用效率;3)實踐操作步驟,基于已歸納好的數據信息,再依照這些信息來采用最有效的灌溉手段、最適宜的水資源灌溉量;4)信息反饋步驟,物聯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應把實施灌溉后的農作物生長效果進行實時記錄、存儲并定期反饋,有關工作人員能夠直接通過計算機實時接收信息,并基于此建立最佳化的灌溉方案,科學化地配置農業資源。
農業信息共享除了能夠有效促進企業機構和廣大農民群眾進行溝通交流外,也能夠快速創建多功能的管理技術平臺,全面達到農業政策和信息上傳下達的目的;通過創建多功能管理技術平臺,可以把實際的民情實時反饋給當地政府部門,加快農業信息的現代化建設速度與效率。因此,在開展農業信息的現代化建設工作時,通過物聯網技術能夠建立一個實用性較強的信息管理技術平臺,達到農業信息資料共享化的目的,為農業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建立最佳的前提條件。在信息管理技術平臺的建設過程中,應切實按照實際的發展進度進行定位,開發不同的模塊,以達到銷售的需求[6]。
在開展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時,虛擬農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它可以被稱為當前農業領域發展的主要趨向,而物聯網技術則是虛擬農業發展的實際切入點。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中的信息技術工作人員應基于農業信息的現代化建設需求,制定一套全方位的指令系統,并按照各地域間農業發展的實際進度,來圍繞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需求及標準展開系統化地探討分析,并對各地域間產品的質量類別展開全面化地分析研究,通過分析,可以為虛擬農業后續的設計環節帶來可行性較高的數據依據,從而進一步保證虛擬農業的科學性、準確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等[7]。
在現階段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信息化已成為農業發展的基本趨勢。為了更快地步入全面的農業信息化時代,技術工作人員應提高個人的物聯網觀念,在我國農業迅速發展的同時緊跟新時代腳步,科學有效地利用物聯網技術,加快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速度,全面促進經濟實力的進步。此外,在農業信息現代化建設方面,技術管理人員還應全面增強個人素質,通過持續地學習新興的物聯網技術,來熟練掌握計算機系統化管理技術,從而提高個人系統化的管理能力。在開展農業信息的現代化建設工作時,技術工作人員還應及時改變個人觀念,加強對農業信息的開發與運用,拓寬個人視野,將物聯網技術有效地運用到農業信息化管理過程中,從而進一步增強農業信息化質量與可行性。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全面建設完成農業信息化管理體系是當前的發展趨向。因此,在農業信息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為有效確保農業信息化建設質量,應科學合理地加大資金投入量,全面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改革。農業信息現代化建設對于計算機的操作熟練度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應充分提高農業信息化建設相關人員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以提高農業信息化建設水平。從農業信息化建設硬件角度來說,除了要搭配對應的計算機系統,還要配載光盤刻錄機、激光掃描器等裝置,從而達到農業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從軟件的角度來說,則應優化處理軟件的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進一步保證農業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開展農業信息化管理工作時,為進一步提高農業信息化建設水平,引進先進的人才是極其重要的。農業信息管理部門應依據相關政策和計劃來引進物聯網技術人才,改革并強化部門的原有體系,以提高農業信息化管理水平。此外,加強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力度,農業信息管理部門應階段性地開展物聯網職能信息培訓課,全面強化相關技術人員的知識與技能結構,充分增強相關技術人員的個人素質與職能修養,切實保證農業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在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通過利用物聯網技術對增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水平起到了促進作用。信息管理方面的相關技術人員要全面優化農業信息化管理的設計方案,并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從而充分提高農業信息化管理水平,將互聯網技術有效地應用到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提高農業生產質量與效率,全方位地推動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