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軍
(壽陽縣景尚鄉人民政府,山西壽陽 045499)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隨著社會主義的發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單純的家庭承包經營體制不能完全適應當今經濟的發展。推進集體經營與家庭經營的相結合,這就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堅強的動力保障。集體經濟發展的壯大了,就能有更好的條件幫助和引導農民充分利用現代農機技術進行農業生產,達到科技興農,科技富農的目標。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農村開展各項工作的物質基礎,更是凝聚黨心民心、鞏固執政基礎的力量之源。基層黨組織在理論上應積極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在實踐行動中要充分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帶領村民“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謀發展,這就為建設美麗鄉村,發展特色農業,改善人居環境,完善村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隨著經濟集體經濟組織的不斷壯大,村集體的發展道路進一步的拓寬,創造財富的途徑不斷豐富,為村民的物質生活提供了結實的保障。有了堅強的物質基礎,這就為精神文明建設鋪好了道路。依托村集體經濟,大力培育獨具特色的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踏著幸福小康的道路,人民群眾逐漸改變生活方式和破除陳規陋習,從而樹立綠色健康鄉村文明意識。
2020年,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脫貧攻堅工作圓滿收官。無論是防止村民貧困反彈,還是進一步邁向小康社會,核心都在增加農民的收入。作為一名辛苦的勞動者來說,增加收入的關鍵就是拓寬產業發展道路,增加就業途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能夠有效整合集體資源和農業生產要素,從而培養出新型農業主體,如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實現農業發展的現代化,從根本上改善了農村經濟落后的局面。因此,壯大集體經濟組織是農民走向富裕、奔向小康的根本措施。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關鍵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動作用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發揮村兩委的作用。例如,景尚鄉在2020年年底進行的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成員組建時,按照“兩推一選”的程序,全部實現支書、主任一肩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達95%以上,班子成員普遍年輕化。村委會積極按照縣委關于強化網格化管理的文件精神,兩委成員全部進入網格擔任網格長,摸清底數便于管理。同時按照法定工作時間到村委會實行坐班制度,確保群眾辦事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二是提升思想理論水平,發揮出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村兩委利用“學習強國”、“三晉先鋒”、“主題黨日”和“三會一課”等多種學習平臺,加強黨員學習,增加黨性修養。“七一”建黨之際,各村黨支部組織形式多樣的紅色教育,重溫入黨誓詞,傳承革命先烈的優秀品質,深刻領會建黨、建國的歷史光輝。三是聚焦精神文明,實現鄉風文明新改觀。黨支部要依托一系列的愛國教育基地,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后植村民愛黨愛國愛村情懷。同時組建一支志愿服務隊,協助“兩委”開展精神文明和鄉風文明宣傳活動、志愿幫扶服務活動。四是完善規章制度,確保工作有序進行。基層組織要堅持民主管理,完善“三資”管理制度、村規民約等,實施重大項目“四議兩公開”程序,增強村民積極投身農村建設的動力。五是要增強黨員干部以及人民群眾對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意識。為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兩委班子成員廣開思路,充分發揮網格長的作用,積極收集群眾意見,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十四五”規劃的建設藍圖。
發展特色產業,牢固基石之路,走好特色之路。充分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地制定各村經濟發展規劃,引進一個符合本村實際的發展項目,選準一條符合本村實際的經濟發展路子。近兩年來,按照產權制度改革和“五地一產”入市改革的要求,景尚鄉對所轄區域內的資產、資金、資源等進行全面清查摸底,登記造冊,規范使用從而增加集體收入,助推經濟發展。在清查的過程中,景尚鄉按照“依法依規、民主管理、分類實施、市場主導”的原則,以村組為單位,對農村集體“五地一產”進行全面清查,共摸排非承包地314.57 hm2(已簽訂合同886份),四荒地195.21 hm2(已簽訂合同23份),集體林地146 hm2,宅基地8497.07 hm2(涉及559戶),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摸清了底數。為了發展特色產業,拓寬村民致富之路,景尚鄉積極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方法路徑。以提高農村土地資源利用率、增加集體收入為目標,賈豹村積極申請壯大集體經濟的扶持資金。通過項目資金的扶持,賈豹村利用農村閑置的宅基地和建設用地完成了農特產品加工園的建設,順利實現了賈豹米粞、油柿子的傳統產品到農特產品的華麗轉身。米粞和油柿子加工在該村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傳承,其中米粞加工于2017年成功申報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申報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正在進行中。在壯大集體經濟的過程中,賈豹村受到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土地流轉、項目審批、技術支持等方面開通了“綠色通道”,適時組織兩委班子到外地參觀學習。這一特色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為脫貧攻堅的勝利奠定了堅強的基礎,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在發展鄉村振興,提高村民收入的道路上,既要加強疫情防控的措施,又要繼續推進特色產業的發展,農特產品采取抖音、淘寶等多種渠道進行銷售,這就為賈豹農特產品的銷售和打造尋求了一條新路徑。
認真學習上級政策,深刻領會文件精神,用好扶持資金的同時,尋求符合自身的新途徑。作為一個農業鄉鎮,景尚鄉挖掘新的發展道路,創造一系列的示范園區。一是盤活現有產業資源。以玉米種植為主導產業逐步調整為實施有機旱作谷子封閉規模化種植為主,建設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區。2020年以來,景尚鄉積極引進金穗、晉重泰種植專業合作社托管種植,依托山西農大谷子產業技術創新團隊(山西省1331工程重點創新團隊)、山西省雜糧學會的先進理念與技術在園區內研發、試種谷子新品種,建立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有機旱作農業地方標準體系,在4個村實施托管種植400 hm2,已建成1個省級示范園區和3個縣級示范園區,轉變了以玉米單一種植格局,增產增收凸顯,提高產業效益,召開的全國農業生產托管現場會在景尚進行了觀摩;二是盤活用好閑置資源。景尚鄉現有集體個人閑置荒山荒坡宜林面積超533.33 hm2,在推進“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工作中,積極協調并依托林場平臺,致力構建綠色生態板塊,將村組荒山荒坡列入綠化范圍。三是盤活壯大集體經濟。在完善規范非承包地和四荒地承包中,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合理合規定價入市,優先原承包戶競爭,集體經濟比去年增收61萬元,壯大了集體經濟。從而形成了“產業發展明顯提升,生態治理有效提升,集體經濟顯著提升”。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創新,單靠村集體的自身力量進行改革還不行,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資金的大力支持,從而確定集體經濟組織在市場中的地位。政府對強化資金扶持力度方面,應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采取適當的形式,支持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涉農項目資金向有利于集體經濟發展的項目上傾斜,特別是農村信用社要把扶持新型特色農業、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信貸的重點,為鄉村振興趟出一條新型之路。激發村集體經濟活力,與扎根農村土生土長的龍頭企業加快推進“村企共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時尋求特色資源,憑借“五地一產”的項目優勢,打造發展特色產品與旅游、產業、養生相協調的農康旅融合發展新天地。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一個長遠的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黨組織凝聚服務群眾能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各級集體組織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不斷加強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理解和認識,不斷地創新發展途徑,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