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燕
(卓尼縣農牧業集體經濟經營管理站,甘肅卓尼 747600)
隨著我國對農業發展以及農村建設事業重視程度的提升,有效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也獲得了顯著的改善,但農村經濟與城鎮經濟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也較多,這不僅需要相關部門根據農村發展現狀合理規劃具有針對性的科學管理方案,更應重視并切實發揮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推動作用。
農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一,部分農村居民對教育工作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高,在子女受教育方面的關注程度和投入也較少。第二,很多農村的教育條件以及教育水平與城鎮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從而對當地教育成效的提升帶來了較大影響。第三,大部分接受高等教育的農村年輕一代,通常會選擇留在更為發達、生活條件更好的城市工作和定居,導致很多農村地區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人才斷層現象。而農村居民文化程度偏低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理念的接受及運用能力不足,不僅會制約當地農業的進一步發展,還會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造成一定阻礙。
農村生態環境以及農業生產環境的逐步惡化,是影響農村現代化建設以及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很多農村地區的農業生產模式仍然是以小規模、分散式的個體生產模式為主,一方面不利于農業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機械化生產模式的開展,另一方面這種農業生產模式也不利于人力、物力資源的高效利用,無形中降低了農戶的經濟收益,并對農業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其次,農村生態環境的逐漸惡化,主要是工業生產活動等因素帶來的影響,一方面是工業生產占用了部分農村土,而這部分土地本應用于農業生產活動,另一方面則是工業生產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和破壞,從而進一步制約了當地農業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
加強農村教育條件的改善,實現農村居民整體文化水平的提升,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首先,應加強農村地區中小學等教育場所的建設以及教學設施的配置,從而為農村地區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環境條件,同時,當地教育部門還應加強義務教育宣傳和推廣工作,提高農村居民對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以及認可程度,從而促進農村地區適齡兒童入學率的提升。
其次,政府相關部門還應加強對農村地區大學生的幫扶力度,除了可以通過制定大學生資金支持政策,避免農村大學生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還可以針對畢業大學生制定人才招攬計劃和相關支持政策,從而吸引更多的農村大學生回到農村,加速農村整體文化水平的提升。
農業經濟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農村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對農村經濟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而生態環境則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重視生態環境的治理與保護,對農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首先,應從農業生產新技術、新設備以及新理念的引入為切入點,推動農村地區農業生產模式的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發展,并提高農村人力物力資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大多是以大量資源的消耗以及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所以,對于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保護,應積極吸取工業發展過程中的教訓和經驗,除了應加強農村地區環境問題治理與改善工作的開展,更應貫徹綠色農業生產和發展觀念,加強現代技術手段以及病蟲害生態防治措施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減少農業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和損害,平衡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發展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實現農民經濟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升,而農業經濟不僅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農民主要的經濟來源。目前,很多農村地區農業發展現狀除了存在生產技術較為落后以及生產模式較為傳統等問題以外,農產品銷售渠道以及農業信息獲取渠道較為匱乏也是影響農村經濟以及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通過制定相關扶持政策以及加大資源投入力度等途徑,推動新農村建設步伐的深入,并通過良種以及技術引進等舉措,促進農村地區農業生產模式的轉變與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的改進與完善,應對當地經濟狀況以及農業發展現狀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以此為依據開展農業發展規劃的研究與設計,提高農業發展規劃的針對性、科學性以及實效性,確保農業發展規劃能夠緊密貼合當地經濟發展特征。
其次,相關管理團隊還需要深入挖掘農業經濟管理體系以及基層農業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并綜合考量市場經濟特點以及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等各方面因素,對農業經濟管理體系加以改進和完善,從而確保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得以正常、有序開展,并推動當地經濟的飛速發展。
管理團隊作為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主要參與者和執行者,其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對農村經濟管理水平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農村經濟管理隊伍建設工作的開展,應先從管理人員的挑選與嚴格把關入手,除了需要確保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以及職業素養能夠符合管理崗位需要,還應在管理人員進入工作崗位之前對其進行現代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的培訓工作,從而建立起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高素質管理團隊,并使管理人員能夠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其次,為了保證管理人員能夠適應不斷發展的市場環境以及經濟發展要求,還應規劃并實施管理團隊培訓方案,比如,不定期開展新技術、新知識、新政策的專項培訓活動,以及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活動等,結合公正、合理的績效獎懲制度以及升遷機制,激發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自我提升意識,為新農村建設工作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貢獻出更多的力量。
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有效且符合當地發展需要的管理制度,其對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的制度保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規范化發展,而且,農業發展也更加貼合農村實際以及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農村經濟各階段發展狀況能夠達到預期目標。
其次,有助于對農村經濟發展制度進行補充和優化。發展制度是指引農村經濟發展方向的主要手段,也是確保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而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以及管理工作的完善,既可以針對農村經濟發展制度中的不足之處給予補充,還可以結合農業發展需要以及農村實際對農村經濟發展制度進行合理調整與優化,從而促進農業生產效益的提升并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
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是以農業發展需要以及農村實際狀況為主要開展依據,而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標,則是為了實現農業經濟活動的科學、高效開展,為了切實發揮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作用,需要管理團隊全面收集和深入研究當地資源情況,并根據當地經濟發展規劃以及農業實際科學設計資源利用方案,所以,無論是在農村經濟發展方面,還是在新農村建設方面,農業經濟管理都可以提供理論指導,一方面有助于為農村經濟發展進行引導和指點,從而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目的性、有效性以及發展速度,另一方面也指明了農村經濟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對新農村建設進程的深化以及推動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面臨著許多的制約因素和阻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農村經濟發展步伐,更是對農村經濟發展成效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而農業經濟管理不僅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管理制度進行了補充和優化,并為農村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以及提供大量的理論指導,還針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提供了妥善、可行的應對和解決方案,更是通過農村資源整合以及高效利用等舉措,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強大、持久的推動力。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而農業經濟管理不僅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支撐和推動作用,更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所以,新農村建設的首要工作,是保證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科學開展,從而為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