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春雷
(鎮坪縣國有林場,陜西鎮坪 725600)
巴山腹地的鎮坪縣屬陜西省重點林區縣之一,全縣國土總面積150246 hm2,2020年林地面積141681.78 hm2,占總面積的94.29%,森林面積133501.51 hm2,森林覆蓋率達到88.85%;在林地面積中國有林地面積63871.01 hm2(鎮坪縣國有林場管理的林地面積44046 hm2、國家級化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的地林地面積19825.01 hm2),占林地總面積的45.08%。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屬于重點生態功能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
鎮坪縣國有林場地處陜西省安康市東南,屬全額撥款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從事國有林森林資源管護、培育、檢測等工作,承擔著管護全縣7個鎮的國有林任務。單位內設綜合辦公室、營林技術科、森防辦、財務室,下設八坪山、小曙河、水田坪、鐘寶4個公益性管護站。
鎮坪縣國有林場現有在編職工43人,臨聘護林員31人。在編職工按學歷分本科11人,專科和高中文化程度32人;林業專技第一學歷人員共5人,其中58歲1人、52至55歲3人、47歲1人。2018年單位機構改革已經過省市上級部門驗收,按照通過的林場機構改革方案,單位工作經費和職工工資由改革前靠中央財政天保工程項目資金支付,現變為縣級財政全額支付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級別為副科級,核定事業編制53名,實行事業單位績效管理和公開招聘的雙向管理機制。
國有林場管護林地管護面積44046 hm2,按起源分人工林1376.4 hm2,天然林42669.6 hm2,按森林類別分公益林33855.4 hm2,商品林10190.6 hm2,其多數林地位于全縣中高山區域呈零星分布,且交通不便,人煙稀少,條件艱苦,森林管護任務十分艱巨。為切實抓好森林管護,針對森林資源分布特點,林場采取了管護責任合同制的方式,即場部與4個管護站簽訂轄區管護責任合同書,各管護站同職工、臨聘人員簽訂森林資源管護合同書,明確森林資源管護工作責任區面積、目標、任務及權責,把國有森林資源保護工作落實到管護站、護林員及山頭地塊,給護林人員配備專用的“林管通”APP通訊工具,確保森林巡護工作落到實處。
縣國有林場現管護林地面積44046 hm2,均分布在全縣海拔1000 m以上的中高山,多數林分處于無人區,林內森林茂盛,溝壑從橫交叉且坡度大,又無巡護小道,林地的自然客觀條件給管護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因素。
按照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相關規定,人均管護森林面積333.33 hm2的標準,林場應配護林人員132人。目前實際在編人員43人,臨聘人員31人,按規定人數還差58人。
改革后的鎮坪縣國有林場屬公益性事業單位,其工作職責為管護森林、培育森林、科學合理經營利用森林資源。但從林場在編人員看,存在林業專技人員少,年齡結構不合理,已表現出人才斷檔現象,不利于林場的科學經營管理、持續發展、職能發揮。
同在一個單位,干同樣的工種,而林場在編人員年工資平均收入達到64075元,臨聘人員年工資平均收入只有30038元。工資水平差距過大,有失于按勞取酬,按勞分配的社會分配原則,這種現象若長期存在既不利于林場的管理,又潛在著激化社會矛盾。
鎮坪縣國有林場在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客觀上存在著林地面積大、在編人員少;主觀上存在著林場改革不徹底,社會購買服務支持政策執行不力。林場要走出目前的困境,應采取購買服務方式將森林管護任務落實于社會服務機構,而對森林資源的監管、利用、培育、檢測等工作應通過合理設置機構人員,明確分工職責,健全工作制度等措施落實到位,唯有這樣才能實現規范化經營管理,步入正常的工作軌道。
國有林場是我國生態修復和建設的重要力量,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在大規模造林綠化和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保護國家生態安全、提升人民生態福祉、促進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發揮了重要作用。鎮坪縣國有林場將森林管護任務落實于社會服務機構,對林場工作職能的發揮,確保正常的工作運行機制意義重大:一是通過向社會購買服務能有效解決森林資源管護任務重,林場護林人員嚴重不足的現實問題。二是通過購買式服務將森林管護任務落實于社會服務機構,林場不再聘用臨時護林員,消除了同工不同酬的內部矛盾,更加有利于單位的團結和內部管理。三是將森林管護任務落實于社會服務機構后,林場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對森林資源的監管、利用、培育、檢測上來,更加有利于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四是通過購買式服務將森林管護任務落實于社會服務機構,林場按改革后的人員編制合理設置機構,明確人員分工職責,解決了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支持政策不健全的問題,更加有利于單位的內部管理和職能發揮。
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為此國務院對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善公共服務做出重大部署,明確要求在公共服務領域更多利用社會力量,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國務院辦公廳專門下發《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為切實解決國有林場管理體制問題,進一步釋放國有森林資源公共資產的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
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主體包括依法在民政部門登記成立或經國務院批準免予登記的社會組織,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業主管部門登記成立的企業、機構等社會力量和市場主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主體應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具備提供服務所必需的設施、人員和專業技術的能力,具有健全的內部治理結構、財務會計和資產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社會和商業信譽,具有依法繳納稅收和社會保險的良好記錄,并符合登記管理部門依法認定的其他條件。承接主體的具體條件由購買主體鎮坪縣國有林場會同縣級財政部門根據購買服務項目的性質和質量要求確定。
鎮坪縣林業局、縣財政局、縣國有林場應切實加強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績效管理,嚴格績效評價機制。建立健全由購買主體、服務對象及第三方組成的綜合性評審機制,對購買服務項目數量、質量和資金使用績效等進行考核評價。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并作為以后年度編制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預算和選擇政府購買服務承接主體的重要參考依據。
鎮坪縣國有林場將森林管護任務落實于社會服務機構后,對森林資源的管理重點放在了對承擔服務機構管護森林資源的跟蹤檢查、有效監督、績效考核方面,從而減輕了管護森林資源帶來的壓力,有利于其他職能工作的開展,為此應抓好以下工作。
3.5.1 科學設置機構。要依據上級批準的《鎮坪縣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按編制人數及工作重點,其單位機構和人員設置為:政辦綜合股5人、森保股5人、技術開發股10人、5個森林管護站33人,管護站按照轄區林地面積大小配備人員。
3.5.2 加強內部管理。要按照行業政策管理、組織紀律規定、廉政建設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鎮坪縣國有林場管理制度》《鎮坪縣國有林場崗位責任考核辦法》等操作性強的管理制度,確保股站工作人員認真履職。
3.5.3 強化業務培訓。要樹立“人才資源為第一資源”的意識,以求賢若渴的思想制定“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吸納人才政策,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培養一批政治上堅定、懂林業科技、懂經營管理、懂林業法規政策的專業人才,不斷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為林場經營管理好國有森林資源提供人力、技術支撐。
實踐證明,推行國有林森林資源管護實行社會化購買服務是陜西追趕超越推進林場改革的必然要求,對推動林業部門職能轉變,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增強公眾參與意識,激發經濟社會活力意義重大,能有效提高國有林場的經營管理水平,充分彰顯森林資源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強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