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英
(太原學院,山西太原 030002)
當前積極利用鄉村優勢,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的理念已經得到廣泛認可,實踐活動也日益豐富,很多地區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突破資金壁壘和技術壁壘的抓手結合本地的資源優勢,采用“旅游+鄉村”的模式促進“三農”經濟發展。
雖然很多發展旅游經濟的鄉村都位于偏遠的山區,但是這類區域自然風景優美,物產也比較豐富,第一產業本身的優勢明顯。在發展旅游業時,只需要對一產的農業資源稍作改良,就可以變成三產的旅游產品。例如果農的蔬果種植基地可以開發為游客喜歡的農產品采摘園等,這可以極大的滿足人們的旅游體驗需要,也可以借助到農產品采摘的體驗來滿足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和特色農產品的采購需要,同時農民也可以借助發展旅游經濟來提高自己的收入,因此大多數鄉村都具備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的資源條件,有關部門做好政策引導和統籌規劃,引領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需要。
鄉村旅游經濟與其他旅游項目有很大不同,主要體現在鄉村二字。伴隨城市化進程,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不斷深入,到旅游景點去參觀旅游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旅游的需要,現在的人們更加崇尚自然,喜歡到大自然中去享受和體驗田園生活,因此鄉村旅游可以很好的滿足人們的這一需要,目前鄉村旅游的各種項目都是圍繞田園生活而開展的,因此人們參加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到鄉村真實的生活,也能在旅游的過程中親近大自然,這與旅游景點人山人海有很大不同,人們在旅游的過程中不必為了趕時間而在景點內走馬觀花的參觀,可以靜靜地享受親近自然的樂趣,使人們緊張的情緒得以放松,因此借助鄉村旅游,可以滿足人們對田園生活的渴望,因此發展鄉村旅游經濟具有非常強的可行性。
旅游是一項放松身心的活動,但是參加旅行團到遙遠的地方去旅游很高的成本,現在人們工作和生活壓力很大,面對沉重的經濟負擔,大多數人盡管也想參加旅游活動,但是面對高昂的旅游成本,很多人只能望洋興嘆。但是鄉村旅游就有所不同,因為鄉村旅游本身就是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做出的產品開發,開發成本和維護成本都比純人造旅游物要低,而且鄉村旅游大多吸引的是周邊客源,周末時光三五好友到附近的鄉村去參加旅游活動,這種旅游活動具有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低的特點,人們可以就近享受親近自然和旅游的樂趣,同時也能借助旅游加深對鄉村生活的認識,使人們更加愿意親近自然。所以出于經濟角度考慮,大力發展鄉村經濟也具有非常強的可行性。
基礎設施的便利和完善程度,決定了不同鄉村旅游目的地對游客的吸引力大小,也是開發商是否會選擇投資的標準之一,但是很多地區的財政并不能滿足發展鄉村旅游經濟對資金投入的需要,因此鄉村旅游項目在發展和開發的過程中,大多會引進開發商來投資經營,而開發商更加注重盡快收回投資成本,考慮的是投資回報率高低的問題。對于基礎設施這種投資大、回收慢的支出,只能依托當地政府財政來解決,這無疑增大了鄉村旅游經濟開發的難度。
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鄉村居民的收入,促進新農村建設活動的有效開展。但是在實際的鄉村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大多會將相關項目委托給開發商來運作,這就會導致鄉村居民參與度過低問題的出現,由于開發商在開發過程中出于利益協調方面的問題,不愿意過多和當地居民發生聯系,因此大多會獨立開展相關項目的開發與運作,致使游客活動的范圍大多限于旅游區,當地居民很難從發展鄉村旅游經濟中獲益,這是需要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的問題。
發展鄉村旅游經濟是國家為了促進新農村建設而提出的一項改革措施,但是在具體的發展實際中,由于思想意識和行政能力的不足,勢必存在政策引導性差宏觀調控有失偏頗的問題。例如由于缺乏法律法規的引導和調控,導致在鄉村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很多短視行為,甚至出現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利益的行為,這些都會對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活動的有效開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需要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緊緊圍繞促進鄉村旅游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制定各項招商引資政策,借助資金扶持和稅收優惠來促進此項工作的有效開展,使政府各部門都積極參與到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和建設活動中。
為了更有效地促進新農村建設,在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的進程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進一步努力。
發展鄉村旅游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和生活品質的有效途徑,所以有關部門要對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給予特別的關注,在開發活動開始之前,各級政府都要根據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的需要設計頂層制度,切實解決所有權、經營權的分配問題,政府、開發商和農戶三個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分配方式問題等,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資源和環境不會被破壞,農民收入得到提高,開發商效益得以維護。同時政府部門要在全面調研的基礎上編制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在發展旅游經濟和開發相關旅游項目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政府的發展規劃來展開基礎設施建設,要確保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鄉村旅游經濟能夠相輔相成,只有這樣才能約束和規范開發商的行為,不斷提高鄉村旅游的品質,確保基礎設施建設活動能夠得到有效開展,使相關建設資金得到有效利用。
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與傳統旅游經濟有很大不同,要改變單純將旅游視為吃喝玩樂的現狀,目前人們對旅游產品的需要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特點,因此人們更加注重旅游過程中的人文體驗,所以在鄉村旅游項目的設計和開發過程中,要注意將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景點、特色民居、飲食、歷史文化遺跡以及特產等內容充分融入其中,圍繞提升人們的人文體驗來進行開發活動,要不斷加大對鄉村民風民俗農耕傳統文化以及特色文創產品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開發出獨具鄉村特色的旅游品吸引物。
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本身就是基于“三農”問題而實施的一項改革措施,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生活水平是根本目的,因此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的過程中,不能缺少農民的參與,所以開發商和當地政府主管部門要積極采取措施,吸引農民參與到旅游活動的開發和經營中。之所目前很多鄉村旅游項目缺乏農民的參與,主要原因在于農民缺乏對鄉村旅游經濟的正確認識,在服務態度、服務理念、服務技能等方面與鄉村旅游活動的正常開展存在很大差距,所以結合當前的現狀積極做好對鄉村居民的培訓,培訓緊緊圍繞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經濟而開展,對積極參加培訓的居民,可以通過安排工作或參與景區商業服務承包活動的方式來吸引鄉村居民。政府部門在引進開發商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將吸引當地居民參與鄉村旅游項目作為重要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鄉村居民成為旅游經濟發展的主體,同時在參與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收入,為從而實現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農民也要改變對鄉村旅游的認識,積極參與到培訓活動中,借助積極參與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經濟收入,以此來推進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
在大力發展鄉村經濟的過程中,開發商的參與對于促進鄉村旅游經濟發展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開發商更加關注鄉村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利益,所以要不斷加大對開發商的監督和考核力度,要嚴格按照政府部門和開發商簽訂的鄉村旅游開發合同相關條款對開發商履行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和考核,借助此項活動的開展,及時發現開發商在開發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對于嚴重違規的開發商,要依據雙方簽訂的合同條款追究其違約責任,對于無法滿足鄉村旅游經濟發展需要的開發商,要及時淘汰并重新選擇開發商,只有借助嚴格的監督和考核,才能有效推進鄉村旅游經濟發展,使開發商能夠更加積極的開展工作,同時也能有效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開展。
鄉村旅游經濟在未來將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方向,政府部門要認真結合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的要求,做好規劃設計,同時也要認真做好鄉村居民的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到鄉村旅游項目之中,共享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成果,不斷改善生活品質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