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禹,譚吉眾
(1.遼寧省蠶業科學研究所,遼寧鳳城 118100;2.莊河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遼寧莊河 116400)
柞蠶生產過程中,稚蠶期(1~3齡期)是柞蠶失苗率的高峰期,蠶苗損失率高達75%以上。因此,稚蠶期提高保苗率對柞蠶高產穩產十分重要。隨著國家對改善生態環境的逐步重視,傳統柞蠶主產區的很多柞園逐漸開始封山育林。適宜放養柞蠶的柞園正逐步減少。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年來,春期柞蠶生產經常遭受晚霜危害,嚴重影響柞蠶生產。為充分開發利用柞蠶代用飼料蒿柳資源,推廣人工栽植蒿柳作為柞蠶稚蠶飼育場,以緩解缺乏合適柞園應用于柞蠶收蟻保苗問題,筆者對蒿柳用于柞蠶生產保苗的優勢進行了分析探討。
柞蠶稚蠶需取食適宜的飼料滿足其正常生長發育。據調查統計,柞蠶取食的葉片可達11科37種不同植物。其中以遼東櫟、蒙古櫟、麻櫟、槲柞等殼斗科櫟屬植物葉為主要飼料。楊柳科、薔薇科、樺木科、金縷梅科等10余科的某些植物亦可作為代用飼料。例如,蒿柳、山荊子、樺樹、楓樹、櫻桃、栗、杏樹、李子、蘋果等均可用于長期或短期飼養柞蠶。在遼寧地區,蒙古櫟萌芽早,抗寒性強,多用于柞蠶春蠶期收蟻。近年來,因柞蠶上山早,氣溫低,經常招受晚霜危害,致使保苗率低,蠶苗發育不齊,甚至發生蠶苗凍僵凍死的現象。室內飼養雖可隨意加大放養量,避免早晚霜、低溫、冰雹、病蟲害、環境污染等不利因素,但常常會因為密度過大,容易互相抓傷,導致容易感病引起大蠶期爆發病害,造成蠶農經濟損失嚴重。此外,還有經過科學研究配置而成的人工柞蠶飼料。蠶農利用人工飼養柞蠶已經有所嘗試和試驗,但對目前的生產模式還不十分成熟,還不能完全推廣應用于生產實踐當中。柞蠶屬于野蠶,是一種半馴化昆蟲。利用柞蠶的生物學特性,在有限的資源環境下盡可能的進行野外放養。
蒿柳,又稱簸箕柳、青岡柳、絹柳等。屬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金虎尾目,楊柳科,柳屬。蒿柳,喬木,幼枝有毛,表皮灰綠色,細長,柔軟,葉柄長0.5~1.2 cm,具絲狀毛,葉長15~20 cm,葉寬0.3~4.0 cm。葉面暗綠色,葉背密生銀白色絹毛,是區別其它柳樹的特征之一。蒿柳分布廣,資源豐富。一般分布在山區、半山區匯集水流的沿岸,或江河漫灘、池沼、水庫周圍及低洼潮濕地塊。蒿柳雖然在林業領域屬于低產經濟林樹種,但是飼養柞蠶效果比較好,是難得的可以替代柞樹飼養柞蠶的樹種之一。
蒿柳發芽早,比櫟樹早一周,綠葉期長達180天,耐水濕、生長快。蒿柳葉水分、蛋白質、淀粉等含量均高于柞葉,其葉飼養柞蠶幼蟲,具有生長發育齊速,體質強健,縮短幼蟲齡期,發病率低,收蟻結繭率高,可提前4~5天營繭,并能提高繭質、絲質、蛹質,繭色均勻,繭質好等優勢。此外,蒿柳葉片狹長而多,蟻蠶能分散到全樹,每片葉上僅幾頭蠶,易被稚蠶抓握牢固,不被風吹落,在下雨天不易被沖落或灌死。飼養1~2齡柞蠶的保苗率可比利用柞葉提高20%左右。
蒿柳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扦插繁殖成活率高,它比較適宜在光照充足、濕度大、肥沃土地生長。在地勢低洼的澇地、河灘、水溝旁具有很強的抗澇性,還具有比較高的抗寒和抗逆性。利用房屋周邊、山底腳坡地、田間地頭閑散地塊扦插蒿柳,可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建1~2齡稚蠶期專用保苗場,加大加寬農戶開展柞蠶生產的模式。同時可以有效增加蒿柳樹種的附加值,提高該樹種可持續利用的經濟價值。蒿柳除小蠶期利用價值高外,也可以作為柞蠶全齡飼養飼料。近幾年,在遼寧地區利用蒿柳建設柞蠶保苗場,飼養稚蠶,進行小蠶保護育,越來越受蠶農的認可。
為了進一步提高蒿柳飼養柞蠶的效果,根據蠶農自己的放養量,在空地規劃建設塑料大棚栽植蒿柳,可為柞蠶幼苗提供避免凍害、鳥害,較少病蟲害發生的場所,又可提供保溫、保濕的優良飼養環境。國內研究表明,利用塑料大棚栽植的蒿柳,其發葉可早于自然條件下的蒿柳發葉3~5天,早于野外柞樹發葉7~9天,可人為實現提早養蠶3~5天,提早結繭6~8天。保苗時期以在2眠起齊上山放養最好,設施蒿柳可飼養1.5 kg/667m2柞蠶卵。利用設施蒿柳提早開展春期柞蠶生產,對于克服早春晚霜以及秋季早霜危害,防風災、雹災、通小風、避大風、防低溫、防蟲害、防鳥害和減少工時等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時還具緩沖和調節設施小氣候,創造適合柞蠶稚蠶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等優越性,對于實現柞蠶生產高產優質高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根據蒿柳的生長特性,盡量選擇土壤水分充足的地域,扦插地可選擇濕洼地、溝渠的坡地、二洼地等。扦插前要做好土地的旋耕起壟和整理苗床,壟間距可與平時大田農作物相同。利用蒿柳容易成活的特性在塑料大棚內扦插蒿柳,到秋季上凍之前,或者是土地融化初期可在大棚上面覆蓋塑料膜。蒿柳插條段要選擇木質化程度高、無病灶光滑、粗壯節芽明顯的插條剪段,插條段長度為10~15 cm為宜,可采用多種形狀進行扦插,可成壟或床的形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蒿柳扦插床的寬長。扦插蒿柳的株行距離可為25 cm×25 cm,采用墩式、一株式插條的方法,扦插時要立著插蒿柳段,扦插深度為8~12 cm。插條頂端與地面平齊,蒿柳在春季解凍后或秋季土壤上凍前扦插均可成活,無論采取哪個時期進行扦插,為了防止扦插的插穗透風失活,扦插結束后都要向插床或壟地澆透水,使插條與土壤緊密結合,防止透風更有利于提高扦插成活率。每畝地可扦插30萬根左右。
蒿柳平茬復壯:設施蒿柳2年進行一次平茬促萌,使每株蒿柳形成灌叢狀,增加產葉量。平茬高度為5 cm,平茬的適宜期在樹液流動之前的春季或樹液停止之后的秋季。實施平茬的蒿柳要加強水、肥和除草的管理工作,有利于蒿柳的生長發育,確保翌年養蠶。對剪下的枝條可進行扦插,擴大養殖面積。中耕:中耕能使土壤疏松,改善土壤的通氣性和保水作用,能促進微生物的活動加速土壤有機質的腐熟,分解和轉化,增加樹木對養分的吸收,同時能部分地切斷老根促進新根生長,增強根的吸收能力,還能起到保墑抗旱消滅雜草和害蟲的作用。蒿柳園地每年要進行春耕、夏耕和秋耕,春耕一次在樹木發芽時進行,耕深20 cm左右,夏耕二次到三次多結合除草一起進行,深度15 cm左右,秋耕一次20 cm在灌上凍水前進行。中耕深度行間宜深,樹根附近宜淺;粘土宜深,沙土宜淺;秋耕宜深,夏耕宜淺。除草:雜草有極強的生命力,奪取土壤中大量的養分,直接影響樹木的生長發育,又是害蟲和病菌的潛伏場所。除草每年約5次,分春、夏、秋進行。春季的草吸收肥水量極大,要及時消除越冬雜草;夏季氣溫高,雜草生長旺盛,要抓緊除草。防止干旱:扦插后要及時灌水,確保成活。平時要保持土壤濕潤,保證蒿柳植株對水分的需求。土壤干旱將造成蒿柳植株中下部位的葉枯萎,葉色變黃,導致幼蟲食用不良葉,誘發病害。施肥管理:在新枝條生長到30 cm高度時可施入氮、磷、鉀復合肥,施肥量為25 kg/667m2。
蒿柳的枝條長度與適宜的溫度、擔蠶量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性。利用設施蒿柳進行柞蠶飼養,最好采用2年生以上的蒿柳樹。飼養柞蠶前,要對設施周邊以及設施內進行雜物清理,利用柞園消毒劑進一步對飼養環境進行徹底消毒,亦可采用地面撒生石灰等方式進行消毒滅菌,杜絕一切病原體的侵入。柞蠶卵面消毒處理和收蟻同野外放養時的方式要保持一致。在收蟻前l天將蒿柳攏把,便于收蟻,但要避免攏把太緊,防止捂葉。收蟻時,蟻蠶放置不宜過密,飼養期間要及時剪移,避免小蠶相互抓傷。等到小蠶生長至3齡時可把柞蠶移送到野外柞樹上繼續進行飼養,也可以利用蒿柳進行全齡飼養柞蠶。
建立設施蒿柳,用作柞蠶稚蠶的保苗場所,不僅可以有效解決柞蠶保苗問題,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農村空閑的土質貧瘠的土地、河溝兩側、田間堤埂土地,栽植或扦插蒿柳,進而發展柞蠶壯大產業,不但凈化空氣質量,還美化了荒地河沿,具有涵養土地水質資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美化環境的生態作用。蒿柳易采集繁殖,具有生長快的特點,在涵養水分較大的地塊上采用扦插、壓條,或利用雨季栽植、大枝扦插,其成活率均可達到95%以上,投入少見效快。設施蒿柳飼養柞蠶具有提前開展柞蠶生產,保苗率高的優勢,可以減少投入,提高產量,增加經濟收入。近年來蠶農喜歡反季搶先鮮蛹登市,所以推廣發展設施蒿柳養蠶,對發展柞蠶特色產業奪取蠶繭高產穩產,大幅提高經濟收益,對發展農村經濟,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