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輝,王 鋒,王立功,張秀平,孫金霞
(1.濟寧市兗州區大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兗州 272100;2.濟寧市兗州區顏店鎮政府,山東兗州 272100;3.濟寧市兗州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山東兗州 272100)
NK718是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京464×京2416雜交選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種。國審玉20180261、魯審20160006。是品質優、產量高、株型緊湊、抗性強的優良品種。耐寒抗高溫、不花粒產量高、適于機械化、有900~1000 kg/667m2增產潛力的新品種。適于兗州周邊區域光熱資源和栽培條件的玉米新品種。
2016—2017年黃淮海夏玉米組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產量639.8 kg/667m2,比鄭單958(CK)增產3.5%。2017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11.5 kg/667m2,比鄭單958(CK)增產1.9%。
玉米單粒精播技術是采用“四個一次性”措施,減少工作環節、降低成本、高產增效的技術。即一次性應用玉米單粒精播機播種,即完成了播種同時也把肥料施入地下,因種子包衣也完成了對地下害蟲的防治;一次性噴施除草劑和殺蟲劑的混合液,即防除雜草,又進行了殺蟲;一次性在大喇叭口期噴藥,也完成了一防雙減;一次性機械化單粒收,即完成收獲、脫粒還進行了還田等工作環節,增加產量、提高效益,達到高產增效的目的。
減少用種量,降低成本:單粒播種要保障種子發芽率在95%以上,常規播種量一般3~4 kg/667m2,單粒精播技術用種量一般1.5 kg/667m2,用種量大幅度減少。簡化工序,節省人工:玉米單粒播種“一穴一粒”,出苗后不需要繁重田間管理,適合在規模化種植。出苗均勻,植株健壯:因為單粒播種的種子在粒型、籽粒大小比較一致,因此,出苗整齊,種子分布比較均勻,通風透光良好;肥料離種子不遠,播后又及時澆水,肥水比較集中,所以,植株生長比較健壯。確保除草劑藥效:單粒播種是一穴一粒,沒有多余的苗子沒有間苗、定苗環節;播種時也同時施入肥料苗期也不必施肥,保證除草劑的噴施效果。
2.2.1 選用質量好、活力強的種子。單粒精對的種子要求:玉米機械化單粒播種,種子發芽率必須在95%以上,原種純度在99.8%,雜交種純度在98%以上;要播前進行分級處理、種子包衣;種子的純度、凈度不低于98%,水分不高于13%。發芽率低易出現缺苗斷壟現象,發芽勢低、生活力弱易形成大小苗不整齊,力爭小麥收獲后立即貼茬直播夏玉米,實現一播全苗,打好豐收基礎。
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精選,挑除掉小粒、秕粒、病蟲粒,破碎、發霉變質,選用大小一致的籽粒,提高種子整齊度。做好發芽試驗。種子的發芽率應在95%以上,保證出苗整齊度以確保全茁。
2.2.2 播種前種子處理。藥劑處理種子可以預防多種病蟲害。噻蟲嗪、吡蟲啉可用來防治地下害蟲、薊馬、蚜蟲、灰飛虱等苗期害蟲;咯菌腈·精甲霜、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種子處理制劑可防治根腐病、莖腐病和絲黑穗病等,選用對路的種衣劑確保防治效果。
2.2.3 種子包衣預防和防治前期病蟲害。一次性包衣,是單粒播種技術的關鍵技術。可以有效控制前期玉米蚜蟲、灰飛虱、粗縮病、黑穗病和紋枯病、地下害蟲等,減少噴藥次數,節約成本。可用5.4%吡·戊玉米種衣劑包衣或用2%戊唑醇按種子量的0.2%拌種,以控制苗期病蟲害;或采用藥劑拌種,以減輕玉米絲黑穗病的發生;同時也能夠針對性防治地老虎、金針蟲、螻蛄等地下害蟲。
焚燒秸稈即破環土壤又污染環境,秸稈還田一方面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土粒結構,使土壤變的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得到減輕,又能促進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秸稈還田增肥增產作用顯著,一般可增產5%~10%。
采用機械化播種方式,機械粉碎秸稈要細、短,拋撒均勻,切碎長度≤10 cm,切斷長度合格率≥95%,拋灑不均勻率≤20%,漏切率≤1.5%;前茬作物滅茬清壟要細致,避免擁堵。必須要注意的是株距一定要均勻;最大限度上減少籽粒破損;同時要注意作業故障率要低。達到以上要求才能確保出苗整齊。
夏玉米播種最關鍵的就是一個“早”字,進入夏季光熱資源豐富,越早種越好,越早產量會越高。小麥收獲后,要及時搶播夏玉米,減少農耗。兗州區近幾年的試驗結果顯示,6月10—15日是最佳播期,如果早播,粗縮病會加重,如果晚播,有可能不能正常成熟。
播種量的多少是與籽粒的大小、發芽率的高低、適宜的種植密度、整地的質量、土壤的墑情、播種的方式、栽培目的等條件相關。
建立合理的作物群體結構,極大地發揮品種的增產潛能是奪取夏玉米高產的關鍵措施。不同的品種都有適宜的種植密度,單粒精播NK718播種密度45000株/667m2,成穗在4300/667m2。行距播種行距60 cm,播深3~5 cm,做到種深度、行距大小、覆土厚薄和鎮壓力度一致。播種密度比預定收獲密度應增加10%左右。
施肥量應跟據秸稈還田量以及目標產量和地力水平來制定補N、P2O5、K2O的施用量。施肥總量按每生產100 kg籽粒需純氮3.O kg、五氧化二磷l.5 kg,氧化鉀3.O kg的比例計算。1000 kg/667m2玉米,需施純氮25~30 kg/667m2,折尿素52~62.5 kg/667m2,五氧二化磷15 kg/667m2,折過磷酸鈣94 kg/667m2,氧化鉀30 kg/667m2,折硫酸鉀60 kg/667m2。結合我地近幾年秸稈還田及土壤肥力的實際,土壤中缺的是磷、鉀肥和微肥,有些地塊補施硫酸鋅1~2 kg/667m2。
玉米單粒精播機械是種肥同播,適宜施用復合肥和專用肥。適宜的玉米專用控釋肥,有效含量要達到要求、氮肥釋放時間應與玉米生長時期吻合、釋放量應與需肥規律適應、氮磷鉀配比要與土壤供求同步,是促進個體均衡生長的關鍵。種肥隔離10 cm以上,肥料在下層,種子在上層,種肥既不在一個層次上,也不在上下一條線上,肥料深施15 cm以上,玉米生育期內不再追肥。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是首選,科學化學防治,要使用高效低度低殘留綠色環保農藥。
2.7.1 田間雜草的防除。播種后盡快噴玉米苗前除草劑與草甘膦的混合液,可采用定向噴霧,切記不要噴到植株上。確保除草質量并注意用藥安全。
滅生性除草劑:草甘膦等。苗前除草劑(封閉):乙阿合劑、異丙甲草胺、乙阿、乙莠、莠去津等。苗后除草劑(選擇性除草劑):莠去津、煙嘧黃隆、苯唑·莠等。
為避免藥害產生,煙嘧磺隆除草地塊避免使用有機磷農藥,同時注意噴灑均勻,別重噴、漏噴。
2.7.2 苗期病蟲害的防治。玉米苗期(5~8葉期)和心葉末期每畝用50 g/L氯氟氰菊酯乳油50~70 mL兌水噴霧也可用氯蟲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蘇云金桿菌、溴酰·噻蟲嗪等防治二點委夜蛾、玉米螟、粘蟲、甜菜夜蛾及其他鱗翅目害蟲。
每畝用25%吡蚜酮懸浮劑15~20 g,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15 g,也可選用乙基多殺菌素、噻蟲嗪等兌水噴霧,防治灰飛虱;每畝用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8 g,或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30 mL兌水噴霧,防治薊馬,同時可預防粗縮病。
防治苗枯病,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20%三唑酮乳油50 g兌水噴莖基部。
2.7.3 穗期病蟲害的統防統治。“一防雙減”技術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一次噴施殺蟲劑和殺菌劑,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率,提高授粉率、提高穗粒數、提高千粒重、實現玉米增產、增效。
近年草地貪夜蛾危害加重,注意及時防治。采用植保無人機噴霧,每畝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5~10 mL或22%噻蟲·高氯氟微囊懸浮劑15~20 mL+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 mL混合噴霧,或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6~8 g 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 mL噴霧。及時科學防治、輪換用藥、安全用藥。
2.7.4 保護益蟲、倡導生物防治。使用赤眼蜂、白僵菌、蘇云金桿菌(Bt)等生物防治玉米螟。玉米螟百株落卵量達3~4塊時,釋放松毛蟲赤眼蜂,分兩次釋放,間隔5天。也可以在玉米螟成蟲盛發期用殺蟲燈誘殺。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2.7.5 合理化控。高肥水、生長較旺、密度高、降水偏多、有倒伏風險的玉米要適時進行化控。玉米化控劑,具有壯桿、縮節、抗倒的作用,根據我們近幾年的試驗,使用時濃度不要隨意增加,噴施時期最好在6~8片葉時,不要重噴和漏噴。密度適宜、生長健壯的地塊和中、低肥力、缺苗補種、弱苗地塊不宜化控。
通過培肥地力,改善土壤供需性;選用增產潛力大的品種;使用玉米單粒精播技術,是當前玉米獲得高產增效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