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翔,梁西利
(1.費縣農業農村局,山東費縣 273400;2.費縣石井農業技術推廣站,山東費縣 273400)
甘薯在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中是一種主要的糧食農作物,也是一種經濟作物。由于受到甘薯價格波動的影響,種植甘薯的農戶正在不斷增加,但由于部分種植戶沒有系統的學習種植甘薯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缺乏實踐種植能力,在甘薯種植時出現了諸多問題,導致甘薯產量難以得到提高,無法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因此,為了實現山東地區甘薯的穩產高產,有關部門應該想辦法提高種植戶的知識技能水平,指導種植戶科學種植,合理施肥,實現甘薯高品質豐收。
要實現甘薯的高產穩產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挑選合適的土壤。甘薯對對土壤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幾乎在所有土質的土壤中紅薯都能夠存活,對于酸堿度的要求也并不嚴格,一般保持土壤在pH在4.2~8.3之內都能夠滿足甘薯的生長條件。但如果要保證甘薯高產,在土壤選擇方面要選擇土層深厚,質地疏松并且具有透氣性的土壤。pH在5~7之間為最佳,這樣土質的土壤養分充足,能夠促進甘薯根系的生長和塊根的生長。同時這種土質中微生物活動充分能夠加快分解,進一步促進甘薯的生長[1]。
同時,對于不同品種的甘薯需要選擇不同類型的土質。如鮮食型甘薯在種植時需要選擇砂壤土,在肥沃的地區進行種植,這種品種的耐放性不是很好。如果是種植淀粉型的品種要在肥沃的地塊種植,可以使得淀粉含量和產量更高。
除了對于土壤的選擇外,甘薯品種的選擇也是能否高產的必要條件。目前我國主要種植的甘薯可以分為食用性甘薯和淀粉型甘薯。種植者在進行品種選擇時需要根據自家土地情況以及市場需求進行品種的選擇。如果要選用適合生吃或烤、炸、蒸用作使用的甘薯就需要種植食用性紅薯,可以選擇晏薯25號、尚薯19號、徐薯18號等高產具有抗病性的甘薯的品種[2]。若要選用可以用作淀粉原料的甘薯就要種植高淀粉型甘薯,可以選擇蘇薯11號、虞薯7號、商薯9號等具有高淀粉含量的甘薯進行種植。只有選擇合適的品種才能保證甘薯的穩產,同時滿足種植者和市場的需求,以此獲得較高的經濟價值。
在甘薯種植完整后從覆蓋好地膜至甘薯出苗階段,在出苗前需要保證較高的溫度,來促進甘薯發芽。在種植完成后需要保證前8天的白天溫度在32~35℃之間,夜晚苗床溫度不低于15℃。在幼苗冒出地面時,為了防治燒苗現象的出現,可以將第一層塑料膜從苗床拉出,之后要盡快澆一次水來降低苗床溫度。甘薯出苗后到菜苗前5天左右,可以適當增加澆水量,控制溫度在15℃左右。在甘薯幼苗出齊后,在晴天無風10:00~16:00之間掀起部分棚膜進行通風。在采苗前5天到菜苗的期間,在這段期間內需要將苗床上的塑料膜逐漸揭去來使甘薯幼苗適應外部環境。若遇到大風降溫天氣就需要及時將地膜蓋好,在采苗前3天要停止澆水。
雖然甘薯對于土壤的適應力極強,但要想保證甘薯的高產穩產,就必須在合適的時間對甘薯進行肥料的施入。甘薯作為地下根類塊莖植物,在肥料方面對鉀肥的需要比較大,之后是氮肥和磷肥。在施肥時保證每畝施肥比例為氮肥:磷肥:鉀肥=17:14:20。在早期若甘薯缺乏鉀元素會出現甘薯葉片變小,葉柄變短的現象,若甘薯生長后期缺乏鉀元素就會導致葉脈壞死脫落的現象。這些現象都會影響甘薯的產量。因此在施肥的過程中要保證鉀肥的充足[3]。如果甘薯種植多在砂壤中,因此施肥時需要使用優質的半熟有機肥,避免肥料流失,若是甘薯種植在黏質土中,在肥料的選擇時就需要選擇腐熟有機肥,起到對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進行補充以及提高甘薯抗病能力的效果。
甘薯生長的前期和中期對氮肥的需求量大,在甘薯莖葉生長最茂盛的時期對氮肥的吸收量達到最大,因此在前期需要對甘薯進行氮肥的適量施入,但不能過量,如果過量施入會使甘薯秧過長,影響甘薯成熟。在甘薯塊根膨大的時期,對氮肥的需求量變低。在甘薯莖葉不斷生長茂盛的過程中對磷肥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在甘薯塊根膨大最快時對鉀肥的需求量和吸收速度是最快的,可以施入草木灰,在生長前期吸收速度較慢。在甘薯整個生長期之間,對鉀肥的需求量是最高的[4]。
4.3.1 施足底肥。在底肥的使用時需要根據種植者的目標甘薯產量以及種植地塊的土壤肥力情況來決定底肥的使用量,以免肥料食入過量影響甘薯塊根生長,造成甘薯減產情況的出現。若甘薯產量在4000 kg/667m2,需要施入底肥8000 kg/667m2,針對高產的土地,可以選用草木灰作為底肥,若土壤情況比較貧瘠,就可以選用人糞尿作為底肥進行施入并配合過磷酸鈣約30 kg,硫銨35 kg,鉀肥35 kg。在底肥施入過程中,如果需要施入較多的肥料需要將粗肥與遲效肥深施,細肥和速效肥要深施,做到深層和分層相結合的施肥方法。如果需要施入的肥料較少,那么就采用穴施的方法進行施肥,保證肥料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
4.3.2 合理追肥。針對甘薯不同的生長期甘薯的長勢需要進行追肥,進一步保證甘薯產量的增加。在甘薯苗期要對種植地塊比較貧瘠的甘薯在種植半個月以后進行速效肥的施入,用穴施的方法施入氮肥3~5 kg/667m2以此來促進甘薯葉片的生長,保證后續甘薯的結成。注意在追肥時,一定要根據甘薯生長情況進行追肥,若生長旺盛的要少追或不追,對于生長遲緩的酌情多施。第二個需要追肥的時期是結薯時期,大約在栽種后的35天左右,此時甘薯的塊根開始膨大,對于肥料的需求增大,在這個時期需要進行追肥,使用尿素5 kg/667m2和硫酸鉀10 kg/667m2來保證甘薯的成熟。對于生長情況較好的甘薯可以酌情少追或不追。同時,在追肥過程中要及時進行灌水。第三個需要追肥的時期是在栽種后的三個月左右,主要進行鉀肥的施入,施入草木灰100 kg/667m2或硫酸鉀10 kg/667m2,并加水,加快肥料作用的發揮[5]。第四個時期時在田間開始出現普遍裂縫時,進行速效氮肥的施入,可以使甘薯產量增加。最后是在栽種后三至四個月在甘薯塊根膨大的時期追肥,保證甘薯綠葉的存在以及延長甘薯綠葉的壽命達到提高光合效率的作用,從而提高甘薯的質量和產量。
4.3.3 施肥注意事項。在施肥時,需要結合甘薯長勢與土地情況進行合理施肥。需要注意的是,若施入草木灰就不能與人糞尿或銨態氮肥進行混合,如果混合會使氮素揮發。另外不能在甘薯田中施入氯化鉀。如果含氯的肥料過量使用會使甘薯中的淀粉含量降低,變得不好貯藏。
甘薯的根系發達,具有很強的抗旱能力。但如果在甘薯的生長期間遇到干旱導致田間的持水量小于50%時,就會影響甘薯塊根的形成,生長中期若土地含水量過高,就會使甘薯淀粉含量降低不易貯藏。田間積水過多會引起甘薯腐爛,需要及時排澇。在對甘薯進行灌溉時,需要根據甘薯在不同時期的生長規律來進行灌溉,來保證甘薯高產。在甘薯的生長前期,需要保證土壤的持水量70%左右,后期保證土壤持水量在60%左右,來易于塊根的膨大。在晴天栽種時,應該對幼苗進行澆水來保證幼苗的發根成活,在栽種后的一個月后若遇到干旱就需要進行一次灌水來保證甘薯在發育期間水分的充足供應。在甘薯的生長后期,甘薯的需水量增加,若遇到干旱情況需要淺澆水一次,需要注意的是灌水量不可超過壟高的1/2。重視中后期的灌水,促進甘薯塊根的膨大,來收貨高產。在甘薯收貨前的半個月左右需要停止灌水。低洼田種植甘薯時需要注意及時進行排澇處理,防止甘薯軟爛。遇多雨水時節要防治壟土過濕,要及時清溝,防止甘薯淀粉率的降低。灌溉時可以采取滴灌的方法,在不破壞土壤結構的同時還能節約水資源。
根據上述內容可見,合理的甘薯耕作方式與合理的施肥技術能夠有效保證甘薯的穩產與高產。因此在甘薯的種植過程中,種植者需要遵循甘薯種植和施肥的技巧,做到科學種植,以此來保證較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