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傳寧
(江寧區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江蘇南京 211100)
插秧是水稻種植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然而,人工插秧效率低,增長緩慢,農民勞動強度高,不能有效提高水稻整體生產效率。農業機械與農藝相結合,有助于提高我國農業裝備水平,在農業生產和農業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提高我國糧食生產水平。農機主要是指用于農業生產的農業機械和設備,而農藝是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術。兩者相結合,利用機械設備提高農業生產速度,利用生產技術幫助機械完成農業設備建設。農機與農藝融合可以解決我國農業生產中遇到的許多問題,真正實現生產機械化。
水稻機械插秧技術顧名思義,就是用先進的機械插秧技術取代傳統的人工插秧技術,不僅節省了勞動力資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生產的機械化。與傳統的插秧技術相比,水稻機械插秧技術生產效率更快,操作相對簡單,基于機械插秧技術的水稻綜合種植可以實現對水稻生產各工序的綜合管理。
加快推進機械化,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種植效率。插秧機在插秧前必須完成的工作是機械化栽培,因為要實行全機械化控制,插秧機對整個栽培有嚴格的要求,從施肥到栽培。傳統的人工對整個流程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產量不高。機械化綜合農業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機械化種植的過程中,與傳統的手工勞動相比,有很大的優勢。不僅提高了效率,還可以實時根據種苗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對于氣候不同的地區,農業機械用戶還可以對機械進行適當的調節和控制,跨區域執行種植任務,完善的機械化操作對整個行業水稻種植過程具有重大意義,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水稻移栽前,需要在不同的地區選擇不同的模式,并在不同的土壤環境下進行靈活的變化。插秧機工作過程中,田間水分不宜超過1 cm,有利于幼苗生根。移栽深度應糊泥,不宜過深,否則不利于后期生長。秧苗數的調控取決于水稻品種,一般常規水稻為6~8株,雜交水稻為4~6株。一定要保證秧苗的適宜性,特別是秧苗的干濕程度。在移植前兩天必須控制好水。秧苗過濕易折斷,不利于喂秧備滑,嚴重影響插秧機的工作效率。還應檢測幼苗的健康狀況,以消除病蟲害。為幼苗的成長做最完美的保證。
插秧機插秧也需要合理的栽植時間。在江蘇省,除江蘇南部地區是一年兩熟外其余地區一年一熟。江蘇南京地區一般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栽插,成熟期一般在10月、11月。在整個移栽過程中,要保證插秧機的正確操作,在移栽前要對機器進行檢修和維護,這樣才能保證工作過程中不會出現問題。在移栽操作過程中,盡量保證機器的勻速移動,這樣才能保證出苗率,至少保證90%以上,就會有較高的成活率。盡量減少苗漏、錯栽,保證整體質量。
由于水稻機插秧育苗困難,農民在推廣水稻機插秧技術的過程中更加關注。由于農村地區的年輕人外出工作,農村地區有更多的留守兒童和婦女。他們對機插秧技術認識不足,關注度較低,影響了技術推廣的順利進行。同時,一些農民對水稻機插秧技術缺乏了解,不按照水稻機插秧技術進行育苗,影響了水稻機插秧技術的應用效果,造成水稻產量持續下降,經濟損失嚴重。
水稻機插秧技術不僅是利用插秧機進行一系列的農業活動,而且是在插秧育苗的基礎上,將農業機械與農藝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現階段,由于缺乏農機與農藝的有效整合,水稻機插秧技術的推廣受到嚴重影響。對于大多數農民來說,這個想法太傳統了。他們認為插秧機不穩定,會影響最終產量和區域農業經濟的整體發展。
為了提高插秧機技術的應用效果,要求操作人員充分了解插秧機的操作要點,掌握各種技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果操作不規范,很容易造成嚴重的機械故障,對插秧過程有很大的影響。根據現階段的插秧機技術推廣工作,我們可以了解到,由于一些地區的農機售后服務不完善,一些農民沒有按照要求定期對插秧機進行保養維修,導致插秧機的使用壽命不斷縮短,這對以后的插秧機技術推廣工作有很大的影響。此外,一些插秧機廠家過于注重經濟效益,缺乏注重農機售后服務,一些售后服務過于形式化,機械設備故障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影響了體驗感,增加了插秧機技術推廣的難度。
水稻機插秧技術是一項新技術,一些農民對這項技術了解不夠,或不充分了解,影響了技術推廣水平。同時,插秧機的購置成本也比較高。對于一些低收入家庭來說,購買插秧機已經遠遠超出了自己的經濟范圍,這對后續的技術推廣有很大的影響。為確保機插秧技術得到廣泛推廣,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確保機插秧技術在農村得到廣泛推廣。
為了保證機插秧技術得到更好的推廣,技術推廣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還要加大宣傳力度,了解宣傳對象,并主動與稻農取得聯系,讓稻農能夠更好的了解機插秧技術的重要價值,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保證機插秧技術的推廣能夠順利進行。與傳統的水稻種植方式相比,機械插秧技術更加先進,省時省力。技術推廣人員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平臺,讓大眾更好的了解水稻機插秧技術的操作要點,獲得更多的效益。此外,在實際工作中,技術推廣人員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加強現場演示。結合機插秧技術推廣,定期進行現場示范,讓群眾進一步了解水稻機的操作要點,確保該技術的便捷性和實用性得到更好的體現。其次定期舉辦交流會議。對于農民來說,由于對水稻機插秧技術缺乏了解,定期的交流會可以幫助農民進一步了解水稻機插秧的操作過程。在交流過程中,技術推廣人員應加強技術講解,根據水稻種植者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并適當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從而讓廣大農民更好地了解水稻機插秧技術,促進區域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最后利用先進的媒體技術,做好宣傳工作。通過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加大宣傳力度,可以幫助農民更好地了解水稻機插秧技術,消除其阻力,為后續的技術推廣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通過農機與農藝的有效結合,水稻機插秧技術可以得到更好的推廣。對于技術推廣人員來說,要迅速找到農機與農藝之間的切入點,促進農機與農藝之間的聯系,優化現有的水稻機插秧技術,從而保證水稻育苗問題得到解決。為了保證水稻移栽技術的更好應用,做好育苗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農業部門應主動聯系其他部門,密切配合,找出機插秧技術推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找出問題的具體原因,制定科學的解決方案,不斷提高農業機械與農藝的一體化效果。
水稻機插秧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科學生產技術,可以幫助農民實現水稻高產穩產,不僅創新了傳統的種植模式,而且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費,提高了生產力。因此,推廣人員要注意培育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或農機大戶,積極購置插秧機。其次,農機推廣部門和農機技術推廣人員也需要注意培訓工作,讓小農戶或無機戶能夠快速掌握插秧機的使用能力,同時也了解基本的機械知識。此外,還可以通過培育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或農機大戶,為技術推廣人員和農民進行講座和技術培訓,向小農戶或無機戶傳授設備應用、設備管理、設備操作及后期設備維護等知識,從而為小農戶或無機農戶提供機械移植服務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提高機插秧的社會化服務水平。
由于推廣水稻機插秧技術需要消耗更多的資金,但在某些地區插秧機投入與收益并不成正比,容易出現投入多收益少的現象。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支持力度,積極鼓勵農民購買水稻插秧設備。例如,對于購買水稻插秧機的農民,政府可以獲得75%的補貼,農民只需要25%的資金。采用這種模式,水稻機插秧技術可以得到廣泛推廣。此外,針對技術推廣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技術推廣人員要綜合考慮該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采用科學的推廣方法,幫助農民更好地操作機械設備,確保設備得到更好的使用,不斷提高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政府有關部門要適當擴大農業補貼范圍,可以有效地將機插秧配套項目納入補貼范圍,制定更加完善的補貼政策,為機插秧技術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水稻機插秧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科學生產技術,可以幫助農民實現水稻高產穩產,不僅創新了傳統的種植模式,而且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費,提高了生產力。在實際推廣應用過程中,雖然仍存在較低的接受程度,但只要政府、農業部門和推廣人員加強示范和引領工作建設,建立健全推廣應用體系,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重視技術培訓,那么人們的觀念就會逐漸轉變,在水稻機插秧技術的支持下,進一步擴大了水稻種植規模,促進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