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康平,李惠文,楊 燕
(1.隴南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總站,甘肅隴南 742500;2.隴南市農業綜合執法隊,甘肅隴南 742500;3.隴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甘肅隴南 742500)
現代農業的發展仍然是初級階段,不能滿足現代農業建設發展的需要。區域內生產設備不足,基礎設施不足,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對自然災害的反應和抵抗能力不強。種子供方壓力增加,科學研究投資不足,種子探測技術差,企業競爭力不足,研究和開發投資減少,缺乏科學技術創新,監測和管理不善,限制了種子質量水平的提高,限制了農業生產。
多年來,谷物、糧油和小谷物作物的種植屬于自發產生,大多數作物都在偏遠地區種植,這些地區銷售農作物嚴重依賴牲畜飼養單位,在種植的過程中受到長期種植習慣的不良影響。由于缺乏政府一級的長期規劃和相應的配套政策措施,造成的問題是分配結構不健全,發展勢頭低下,作物產量一直不高。
面向種子產權的保護管理制度薄弱,保護不力、不充分。品種的選擇相對滯后,對品種保護的認識有限,對品種權利的關注不夠。就知識產權、新品種的保護及其廣泛應用而言,由于二級谷物作物面積較小、經濟效益相對低下以及大多數作物都是傳統作物,導致對種子產權保護力度不夠。種子的使用難以控制,缺乏適當的產權保護措施,大多數糧食作物品種都是常規的種子,管理部門能力不足,例如在質量監測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技術支助系統方面,仍然不足以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1]。
糧食作物種子市場不夠強大,不足以建立種子公司,這也致使糧食作物的多樣化和分散、市場規模小、產權保護不足、以及糧食公司準備不足。種子公司不愿意經營小作物種子,這就造成了農民無處購買種子的問題。從市場情況來看,從事主要谷物、油類作物生產和特殊二級谷物品種生產的企業規模小、分布不廣,而且是無秩序的,大多數農民私下將作物改種或種植多年,導致以糧食替代種子作物,這就導致作物轉化和作物生長有效性降低。專門的混合種子公司研究和開發能力幾乎是沒有的,其中大多數公司只是單純種子的加工和銷售,甚至是代銷。
目前種子研發的創新能力需要提高,目前的糧食生產技術和模式以及研究設施仍然薄弱,用于糧食生產的人力資源不足,育種地區的創新系統也很薄弱,育種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有限,沒有建立育種地區產品銷售模式,這導致了多種糧食品種無法實現進一步的創新和發展,這也導致了一些糧食品種的生產力增長潛力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如今的種子信息網是有缺陷的,隨著以網絡為基礎的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各地剛剛開始建設農業的計算機化,大多數企業和農民比較分散,獲得信息的機會有限,許多數據難以收集,信息的傳遞和處理以及上、下各級之間信息交流不足,農業市場信息平臺薄弱,種子作物工業的發展受到嚴重限制。
近年來,國家糧食基礎的建設和河海流域的綜合管理取得了進展。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工業工程、農業綜合企業、農業種子質量控制子中心、玉米標準化生產、土地管理等項目的實施,使基本農業用地的農作物產量下降。加強建立農業種植、森林網絡、供水系統、道路、溝渠和耕種的高產土地,這些高產土地旱可澆、澇能排。但是由于農業用地長期沒有大規模平整,而且大多數農民不愿意進行有規模的耕作,缺乏農田灌溉系統,而且水的有效養護水平低,小塊土地平整程度差,這些因素造成的后果是農業種植機械化程度低、田地路況差,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在生產種子的這些年中,基層農民獲得了種子生產的基本技能,但是他們對有關種子的法律保護條例了解較少,對種子質量的了解不足,而且缺乏誠信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現代農業種子的發展。
合理減少籽粒玉米種植面積,減少未經授權的種子供應,繼續根據市場需要和高技術發展方向調整結構,適當開發綠色玉米儲備。種植鮮食玉米,玉米種子的生產對國際人口的生活必不可少,不能僅僅因為高收入而放棄玉米種子的生產,必須在適當減少低效率種子生產的基礎上加強結構調整,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開發品種,提高栽培率,合理減少玉米種子耕地,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減少市場風險。綜合規劃,加強玉米工業園區的建設,積極促進和發展有關市場,對玉米種子生產企業進行系統評估,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玉米種子和玉米制品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加強政府職能的轉變優化服務,建設一個真正體現“公平、管理、公正和效率”原則的“小政府、大服務”體系。政策的連續性和創造健全的信貸環境,優化種子金融環境,為資金流動提供保障。無論是高質量的公司,還是質量差的公司,都應保證自由健康的發展,必須擴大種子經濟發展的空間,并調動私人資本。政府必須改善指導和信息,加強服務,向外圍人員提供同樣的福利,促進私人資本合理進入玉米種業,并促進工業、農業服務業的立體健康發展。
改善土地轉讓服務和仲裁機構,并建立管理機制,繼續在農業基礎薄弱和農村人口眾多的地區執行土地流轉制度,具體的內容是“十年承包”和“入股盈利”。在畜牧業占主導地位的地區,可以利用“雙重放棄獲得保障”的模式來促進土地的流轉和擴大土地種植的規模。“雙重放棄獲得保障”指的是農民自愿放棄農業生產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將土地集中起來,增加農業產量,實現對農業基礎設施的充分利用[2]。建立生產、供應和分銷信息服務綜合網絡,隨著綠色種植園面積的擴大,需要積極鼓勵綜合生產,建立供應、分配網絡,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綜合生產網絡的發展,在綜合網絡上及時傳播市場信息,使人民能夠獲得最及時的信息資訊,便于重新調整農業種植方向。另外公布的信息還應包括種植技術、種子產品、種子供應和設施分配等內容。為農民、供應商提供良好的通信平臺,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建立網絡,大力提高種子生產信息服務的質量。
近年來,甘肅農業集團公司成立合作社,自新疆引進若干機械式玉米制種機,從美國引進兩臺“海吉”八行玉米去雄機和五臺OXBO多功能收獲機,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逐步擴大種子生產規模。全面實現玉米制種的生產機械化、管道覆蓋和鋪膜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另外播種、去雄、害蟲控制、玉米收割、玉米加工也都實現了機械化。公司投資870多萬元,建造了一條由美國A&K公司生產的新型玉米剝皮生產線,安裝了六個主要的單元設備,生產能力為每天1200 t,該項目的完成使該公司能夠根據一種完全一體化的播種、抽取、收獲和開發管理模式,生產玉米種,并使玉米種生產實現全面機械化。
改進對種子質量水平的監管,應當從生產、加工和銷售的角度出發,嚴格執行生產許可證發放的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市場準入機制,加強對生產活動的管制,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例如無照經營,制造假的許可證、濫用商標等,都應施以懲戒,可以是罰款,也可以是吊銷營業資格證[3]。防止未經審查的種子從基地流出進入市場。加強對種子質量的監管和測驗,通過省級監測和質量控制中心檢查種子的質量,發揮技術和資源上的優勢,在區一級先進企業中建立市級的區域種子測試中心,提高平臺系統檢測種子質量水平的能力,該系統以省種子質量控制中心、市鎮區域測試平臺、區一級的區域測試平臺、相互關聯的混合種子質量監測系統和相關的質量監測系統為基礎,加強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規范管理種子生產、市場供求、價格監測,所建立的監管平臺需加強信息統計和分析預警等服務,以指導基層生產,并以有序和有效的方式滿足市場的供應需求。
建立領先企業發展模式和現代銷售網絡,支持和鼓勵現有種子公司增加融資機會,優化資源分配,通過合并和強有力的伙伴關系豐富種子生產形勢,支持帶頭企業建設現代混合種子生產中心。為了實現現有加工設備的現代化和生產技術的全面升級,通過企業之間相互提供技術支持實現,應重視成立合作社,在種子銷售工作中,以“企業+合作社+農民”的形式完成,向最有利于種子生產的地區和市政府發出申請,最大限度地利用區域資源,并建立特色產品品牌,鼓勵企業與推廣機構積極合作,建立伙伴關系,以加強雜糧種子生產企業在糧食種子生產領域方面的技術合作,充分利用農業合作社,發展現代營銷模式,在電商、“農村淘寶”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促進在線互動,開發創新型的營銷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甘肅省大力支持現代農業的發展,迎接現有的挑戰,積極參與農業結構調整,加大研究與開發種子的力度,改善基礎設施,促進農業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會成為真正的農業強國,甘肅也會將現代農業種業發展成為一個特色產業,帶動當地社會經濟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