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殿蓮,姜永竹,李凌燕
(1.棲霞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山東棲霞 265300;2.棲霞市觀里鎮綜合服務站,山東棲霞 265314;3.棲霞市亭口鎮綜合服務站,山東棲霞 265305)
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由于各地區地理環境以及氣候自然環境等有著一定的差異,使得不同地區的耕地情況也不盡相同。而化肥是農作物種植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供給原料,因此,隨著農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化肥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長。但是在化肥使用過程中卻出現很多問題,一些農戶由于缺少專業施肥技術,僅僅依靠以往經驗來進行施肥,這樣就會使得農作物常常因肥料施加過多或過少等原因而無法保證最終的質量和產量。因此,為了改善現狀,就要對施肥技術進行相應的優化創新,盡量采用測土配方施肥與有機肥相結合的技術方式來進行農作物施肥。
對于農作物而言,施加肥料可以補充土壤中缺失的營養成分,以便可以進一步促進農作物的生長速度和質量。但是在施肥過程中,相關農戶一定要注重施肥技術的合理運用,切記不能盲目地進行施肥。傳統農業生產中,大多數農戶會將禽畜糞便作為增加土壤營養成分的主要來源。這種施肥方式雖然有著一定的成效,但是卻容易給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基于這種情況,需要重視化肥的合理運用。另外,由于各地區土質環境不盡相同,所以土地質量差的地區,其農作物產量也是無法達到預期目標。若是耕地周圍的大氣污染較為嚴重,水域水體中含有大量的富營養成分,則當地的農作物產量也會大受影響。這種情況下,肥料的有效運用可促進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最大化提升。因此,在對農作物進行施肥時,必須采用科學合理的施肥技術,盡可能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與有機肥進行有機結合,發揮化肥的功能最大優勢,從而真正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推動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1]。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與有機肥的合理運用,可以幫助農戶掌握化肥的用量,真正達到調肥增產、減肥增產、增肥增產的種植效果。因為很多地區的農戶在農業生產時,會忽視化肥結構的均衡性,長期使用單一種類的化肥,會導致土壤養分失衡,給農作物的增值增產造成很大影響。因此,要想改善現狀,應積極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來消除土壤中存在的養分障礙因素,保持土壤養分的持久平衡,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另外,一些農戶由于自身缺乏科學的施肥意識,認為只有施加高肥,才能實現作物增產增收。這種錯誤的認知不僅不利于農作物的健康成長,而且還會增加土壤的種植負擔,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因此,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來對種植土壤中的養分情況進行科學監測,進以根據監測結果來控制化肥用量,達到理想的農作物種植效果。
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與有機肥的有效融合,不僅可以有效增強肥料中的磷、鉀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供應能力,而且在光合作用下,還能滿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的需求,進而更好地促進農作物的生長發育,使其整體產量和質量等都能得到進一步地提升。另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合理運用,可以實現對土壤營養成分的科學調控,并在此基礎上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從而最大化增強農作物的品質,幫助農戶獲得相應的生產收益。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與有機肥的科學運用,除了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同時還能有助于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因為在測土配方施肥階段,都會將有機肥作為主要原料,這樣就會大大促進用地與養分的有機融合,保持土壤肥力,使其可以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最大化避免荒漠化和鹽堿化問題的發生。
相關農業種植技術人員在采用測土配方施肥與有機肥技術時,首要任務就是要親自深入到野外進行取樣調查,進以對當地種植土壤的類型、質地、前茬作物產量、施肥、降雨等情況進行全面地掌握,在此基礎上控制好肥料的用量及有機肥的使用方法。另外,為了確保測土配方施肥與有機肥混合應用的優勢能夠得到充分地發揮,還要合理選擇調查取樣方式,盡量采用資料收集整理與野外定點采樣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并在土壤采樣后,要對農戶過往施肥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制定出最佳的施肥方案,保證農作物的種植質量和生產產量。
在采用測土配方施肥與有機肥技術時,土壤采集工作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內容,要想確保數據采集的準確性,應積極按照以下幾點采集原則來進行。首先,代表性采集。應確保采集布點分布的代表性和均勻性,既要考慮土壤類型與分布情況,同時,還要對土壤肥力的高低以及農作物種類等進行全面考慮。其次,可比性采集,即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取樣點上進行布點。第三,適時性采集。在農作物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定期對土壤進行采樣。第四,典型性采集。要確保采樣單元的穩定性和針對性,盡量避免各種非調查因素的影響。另外,為了為便于日后田間試驗活動的順利開展,還要盡量在各采樣單元的中心位置上進行取樣,并按照相應的要求對采樣土壤進行風干晾曬及妥善保存[2]。
一般情況下,測土配方施肥與有機肥的科學運用,都要通過多點田間試驗來進行驗證和實現,合理地對不同農作物的施肥品種、施肥比例、施肥數量、施肥日期以及施肥方法等進行確定。另外,在田間試驗階段,相關農業種植技術人員還要,建立施肥指標體系,進以對土壤養分校正系數、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養分吸收量等基本參數進行相應的掌握,為施肥分區和肥料配方的科學設計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與此同時,在試驗過程中,一定要確保試驗地點的代表性和交通便利性,進以按照土壤肥力的大小來合理布置試驗點,不僅要確保試驗區域中要具備完整的隔離措施和保護措施。而且還要統一試驗田管理標準,提高相關試驗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要想進一步突出測土配方施肥與有機肥的運用優勢,相關技術人員應結合土壤田間試驗數據,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以及土壤類型、作物品種、耕作制度等要素來進行區域配方設計和地塊配方設計。首先,區域配方設計,必須積極運用GIS平臺,使用Kriging方法制作土壤養分分區圖,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綜合考慮區域土壤類型、土壤質地、氣象資料、種植結構等因素,而且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繪制區域性土壤養分空間變異圖和縣域施肥分區圖等,真正實現對各分區肥料配方的優化設計;其次,地塊配方設計。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農作物的目標產量來對氮磷鉀肥的用量進行合理控制,并及時向農戶提供配方肥料,指導農民使用。另一方面還要對基肥主體配方進行準確確定,并且要按照“大配方、小調整”的原則充分考慮有機肥料的施用情況,可以采用同效當量法對有機肥與無機肥養分進行換算,達到良好的配方設計效果,最大化突出測土配方施肥與有機肥的運用優勢[3]。
信息時代背景下,各級政府部門對于農業科技技術的創新建設也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尤其是要不斷加強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創新力度,不僅要組建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團隊。而且還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測土配方模式和技術,建立科研、業務溝通交流平臺,進一步強化測土配方施肥與有機肥相融合的優勢作用,從根本上改善農業生產中傳統化肥使用技術的弊端,進而為我國農業生態化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直以來,有機肥都是農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肥料,但從當前農業種植現狀來看,農家肥的利用率卻在逐年減少,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會給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帶來很大難度,使其出現二次污染。例如,秸稈的燃燒以及家禽糞便的堆積等情況。因此,要想改善現狀,各級政府部門就要積極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在大范圍內向農戶宣傳有機肥與化肥的科學知識,并采取相應的獎勵手段提高農戶對有機肥使用的重視度,使其能夠正確認知有機肥所帶來的長期投資效益。此外,還要大力發展養殖業,進而合理利用養殖所產生的牲畜糞便來提高有機肥的產量,這樣才能有利于提升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實現對自然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
綜上所述,測土配方施肥與有機肥的合理運用,對于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等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此,各級政府部門必須通過大范圍的宣傳以及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大有機肥的使用重視度等措施來突出該技術的應用優勢,滿足環境友好型農業建設需求,為我國農業發展和生態平衡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