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琴,何建興,王會娟,蘇建輝,郭士松
(1.石家莊市藁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河北石家莊 052160;2.石家莊市藁城區農業區劃工作站,河北石家莊 052160;3.石家莊市藁城區農業高科技園區,河北石家莊 052160)
冀中南大田種植面積最大的作物是小麥、玉米二季作,模式是冬小麥-夏玉米模式,藁城區是河北省農業大區,糧食為主導產業,常年種植面積在3.27萬hm2左右,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不斷提升,大田種植模式單一、連作障礙日益加重、土地資源浪費嚴重、效益差的問題日漸突出,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入,制約著大田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探索新的大田種植模式勢在必行。
小麥套種三櫻椒高效栽培技術模式即集農業科研、新品種技術引進示范和銷售貯藏加工,實現一二三產融合,探索大田作物高效生產新模式,挖掘光、熱、水、土地資源的生產潛力,有效解決種植模式單一,病蟲害發生嚴重,土地利用率低下、效益提升難度大的問題,最終達到增產、節本、增效的目標,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該模式通過合理安排大田茬口、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光熱資源為突破口,充分利用小麥行間的空閑土地和三櫻椒的喜散射光的特性,以及藁城區5—10月份適宜三櫻椒種植的光熱資源,進行小麥套種三櫻椒配套栽培技術模式探索。即改原來傳統的大田小麥-玉米栽培模式為小麥套種三櫻椒高效優化模式,通過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充分利用小麥行間的空閑土地和三櫻椒的喜散射光的特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達到增產、節本、增效的目的。該模式在核心示范區三櫻椒產量達到(干重)300 kg/667m2以上,產值 0.6萬元/667m2以上,比二季作區傳統小麥-玉米模式的玉米增收0.35萬元/667m2,該種栽培技術模式示范推廣48.07 hm2,總增經濟效益達250萬元以上。
小麥于10月20日前播種,翌年6月上旬收獲;三櫻椒于每年2月底整地,3月初播種,5月1—15日定植完畢,10月上旬收獲完畢。小麥三櫻椒共生期20~30天。
留麥、椒播種帶:留適合辣椒定植機的播種帶,即每一播帶幅寬90 cm,秋播3行小麥,小麥占播幅寬40 cm,小麥播種帶上播3行小麥,小麥平均行距12 cm;預留辣椒行50 cm,留著翌年5月1日左右栽種2行三櫻椒,三櫻椒行距22 cm,即小麥與三櫻椒實行68 cm和22 cm行距輪倒配置,這樣配置小麥基本不減產,移栽機在行間易操作,并且利用了三櫻椒喜散射光的特性,可以有效的避免病毒病和日灼病、炭疽病的發生,由于小麥套種了三櫻椒也增強了邊緣優勢,可以做到小麥病害減少,減少生產成本,在不減產的前提下,提升品質。
選用單株生產力高、抗倒伏、抗逆性強、株型緊湊、分蘗成穗率高的品種,如“藁優2018”、“濟麥22”等。小辣椒選用生長勢旺、抗病抗逆性強、產量高、品質優,簇生的品種,可河北華田食品有限公司出口日本、香港的三櫻椒品種,如“內黃新一代”“圣櫻2號”。
播前精細篩選,去除秕粒、草籽,種子包衣或用殺蟲劑、殺菌劑混合拌種,以防治地下害蟲及土傳病源。
套種三櫻椒小麥播種的播期應在20日前,播種量 15 kg/667m2,基本苗控制在20萬左右。20日后,每晚播1天,播量增加0.5 kg,要提高整地播種質量,播種前后鎮壓,既可以踏實土壤,以增強抗旱能力,增強土壤與種子的結合度,提高出苗率和出苗整齊度,防止缺苗斷壟,確保實現苗全、苗齊、苗勻、苗壯。
底肥應施二銨20 kg/667m2、尿素15 kg/667m2、進口的氯化鉀肥10 kg/667m2。春季追肥,時間應安排在4月上中旬,追施尿素量應控制在15 kg/667m2。
為了減少田間雜草,強調在秋季防治,具體時間應掌握在小麥3~4葉期適時進行防治,秋季除草可以大大減少闊葉雜草、“野燕麥”“節節麥”“雀麥”等禾本科雜草。
春一水時間不要太早,可到4月上中旬澆。3月上中旬根據雜草、麥蜘蛛等發生、發展情況,可采取“除草劑+殺蟲劑”混合噴施的方法,進行綜合防治。3月中旬可噴施“化控藥劑”縮短基部1~3節間,防止或減輕倒伏。澆春一水后,及時采取“殺蟲劑+殺菌劑”混合噴施的方法,對麥葉蜂、紋枯病等進行綜合防治。
拔節期追肥,可追施尿素15~20 kg/667m2。揚花灌漿期搞好“一噴綜防”,澆足灌漿水。在小麥抽齊穗后的第5~7天內,及時采取“殺蟲劑+殺菌劑”混合噴施的方法,可綜合防治麥蚜、吸漿蟲、白粉病、葉枯病、赤霉病等。第一次噴藥后,根據病蟲害發生、發展情況,可再噴施一次。在5月10日左右及時澆足灌漿水,確保子粒正常灌漿,促進粒重增加,正好和三櫻椒的緩苗水相吻合。
6月上旬小麥進入完熟期,為了減少共生期應適時早割,注意少碾壓辣椒苗,小麥留茬高度可適當高些,一般25~30 cm;因三櫻椒需要打頂增加其分枝數,機械收割小麥時不要太擔心削掉部分三櫻椒頂部。
苗床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肥力適當、無病蟲源的沙壤土,并用2~3年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地塊,施入充分腐熟有機肥2000~3000 kg/667m2,氮磷鉀15:15:15的三元素復合肥40 kg/667m2。撒施后深翻把土弄細整平,三櫻椒需建苗床20~30 m2/667m2,做成苗床寬1~1.5 m左右畦備用。
于3月初搭小拱棚播種,苗齡掌握在55~60天。用種量150~200 g/667m2。在播種前用68%精甲霜靈錳鋅500倍液噴灑苗床。播種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撒播,要求撒播均勻;另一種是種繩播種,提前把種子用種子編織機按2~3 cm距離編好,每個種子節點2~3粒種子,將種子、編織帶捻成種繩卷成盤,用種繩播種機將編好的種繩按行距8~10 cm播在準備好的苗床上,深度1 cm,播后鋪設滴灌帶,滴灌帶間距30~50 cm,然后澆透水,種子播好后,用50%敵草胺150 g/667m2兌水50 kg噴施地面,立即覆蓋地膜,并搭建小拱棚,拱棚跨度1~1.5 m,高度40~50 cm。等種子50%出土后及時撤掉地膜,播后到出齊苗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夜間20~22℃,苗齊后白天控制23~28℃,夜溫18~20℃。如果發現有雜草選擇天氣晴朗溫度高時集中人工排除,避免雜草影響苗子生長,苗期注意預防猝倒病、立枯病,蟲害注意防治地下害蟲。
定植前5~7天低溫練苗、前1天澆起苗水,定植前阿米西達20 mL+亮盾20 mL噴淋苗子。在小麥田里預留行內施腐熟有機肥2000 kg/667m2,氮磷鉀15:15:15平衡肥40~50 kg/667m2、硫酸鋅0.5 kg/667m2、硫酸錳 0.4 kg/667m2、硼砂1 kg/667m2,施肥后用小型旋耕機施耕以便使用辣椒定植機。
將足齡60天左右的三櫻椒于5月上旬用辣椒定植機定植到麥田預留行內,每預留行栽種2行三櫻椒,三櫻椒行距22 cm,與麥收后形成行距68 cm,這樣形成 68 cm、22 cm的寬窄行種植模式,三櫻椒株距28 cm,5000穴,一穴雙株,定植1萬株/667m2。定植前在預留行內施氮磷鉀(17:17:17)復合肥25 kg/667m2、6億菌肥50 kg/667m2,然后旋地,移栽,選壯苗、大苗、根系發達的苗,定植深度6~8 cm。
栽完苗后用50 mL必騰根兌水15 kg淋根,然后澆大水。待水滲后田里能進人時及時扶正秧苗。5~7天緩苗后用銳勝70%噻蟲嗪1500倍液和亮盾殺菌劑1500倍液噴淋,噴藥后澆緩苗水。15天后用必騰葉750倍噴施或小分子300倍液噴施,以后隔10天左右再噴1次,連噴3次。麥收后重施麥后肥,追肥3次,提苗肥用高氮25-5-20復合肥,每次10~15 kg/667m2;坐果初期追施高鉀的18-7-25復合肥15 kg/667m2,坐果中期追施高氮高鉀復合肥20 kg/667m2,7月中旬以后辣椒不再追肥。結合施肥,看天看地看辣椒長勢,不能大水漫灌,如降大雨要及時排除積水并澆一次井水。
辣椒定植后顯蕾時及時摘心,摘心后留15~17片真葉,促分枝生長,增加分枝數,提高單株座果率。
三櫻椒定植后7~10天緩苗后根施阿米西達10 mL+亮盾10 mL+阿速勃必騰根50 mL+30%銳勝10 mL+枯草芽孢桿菌100 g對一桶水灌根不低于5桶水,預防莖枯病和白粉虱;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用1.8%阿維菌素水劑5 mL+47%春雷·王銅(加瑞農)可濕性粉劑30 g+必騰葉25 mL一桶水噴施,預防炭疽病、疫病、瘡痂病、軟腐病、菜青蟲、白粉虱危害;6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用百泰20 g+必騰葉25 mL兌水15 kg噴施;或用25%苯醚甲環唑乳油(勢克)5 mL或阿米妙收10 mL+30%度銳10 mL+必騰葉25 mL一桶水噴施;如果遇雨天,改用68.75%氟菌·霜霉威(銀法利)25 mL+47%春雷·王銅(加瑞農)可濕性粉劑30 g+阿速勃鈣鎂25 mL一桶水噴施,預防炭疽病、疫病、瘡痂病、軟腐病、菜青蟲、白粉虱的危害;另薊馬可用艾綠士(乙基多殺菌素)防治,根據實際發生情況用藥。用10.8%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20~30 mL/667m2,兌水20~30 kg均勻噴霧防除田間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