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妹,高 潔
(1.肅寧縣氣象局,河北肅寧 062350;2.泊頭市氣象局,河北肅寧 062350)
農業氣象知識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完善,在中國的農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農業氣象服務能力也逐漸得到完善。信息化手段通過采用多種新技術,通過對農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數據化的分析和預測,幫助農業生產轉向科技化,加快農業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促進中國第一產業的經濟發展。信息化手段的廣泛應用推動了社會經濟的良好運行,因此,為了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農業氣象服務必定朝著信息化的趨勢發展。
農作物的生長受到天氣異常變化的影響。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農田出現旱情的幾率也在加大,為了解決旱情,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越早準備抗旱工作,越有可能保證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通過利用氣象信息服務的手段,可以在近期的天氣形勢進行合理預測的基礎之上,做出更加充分的準備,降低因為干旱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此外,氣象信息化服務手段還可以通過衛星云圖、天氣雷達等預測未來天氣情況,合理安排進行人工增雨,保證農作物的生長,做到農業生產不減量。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的需求不斷出現新的變化,導致人類對自然資源開始過度開采,這提高了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此外,由于大氣層的變化,雨季出現強降水的幾率越來越大,通過氣象信息化服務手段,可以將降雨等信息通過網絡等手段傳送到各個角落,使農民及早的掌握這一信息,并做好充分的準備。利用氣象信息化服務手段,還可以避免因極端天氣導致的人員傷亡事故的發生幾率,降低人們的經濟損失。
隨著當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氣象信息化服務手段的采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此外,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通過移動互聯網手段可以極大的拓寬了氣象信息化服務業務的覆蓋范圍,將氣象災害信息及時傳遞至需要的人手中,起到了普及氣象信息的作用。另外,氣象信息的普及還可以幫助農民通過及時預備相關物質提高農業生產的產量,普及極端氣象信息的預防知識,如防旱、防洪、防雷的知識,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化。
通過引進信息化技術,促進了我國農業氣象信息化服務的方式和方法。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氣象信息化服務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我國的氣象部門是在政府的相關要求之下,為全體的社會群眾提供無差別的社會公共服務。但是,由于部分的氣象信息存在不完善的情況,加上氣象部門作為事業單位,缺少競爭,導致服務農業發展方面存在著些許的不足。隨著“三農”政策的逐步細化,國家相關部門對農業氣象信息的提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客觀上促進了農業氣象信息化服務的完善。我國氣象部門根據實際需求出臺了有關氣象信息化服務手段建設體系的實施方案,要求構建與農業經濟發展相對應的氣象服務體系,完善現行的服務體系,為農業生產提供依托。
現代農業和發展與氣象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氣象服務的信息化時段加快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換言之,現代農業氣象信息化技術的蓬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業經營生產環節中的相關問題,促進了農村經濟和農業經濟的發展,使得國家的“三農”政策能夠得到良好的落實和執行。
隨著信息化手段的發展,信息的產業化和經濟的信息化快速發展和布局的完善性,也為農業科技的改革和創新提供了新的契機,為農業科技的發展插上了高技術的翅膀。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農業氣象可以借助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農業氣象信息的采集和處理,并且將信息以信息化的方式進行傳播,對農業生產進行及時的預警和預報,減輕極端天氣對農作物生產造成的負面影響,最大限度減輕自然災害給農業經濟帶來的損失。
目前,我國已建立了為農業服務的相關數據化、科學化的信息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及時的進行農業生產的預警,這也標志著我國的農業的發展邁入到信息化發展的快車道之中。
近些年,信息技術發展步伐加快,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農業氣象服務的信息化發展道路。例如,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等科技手段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實現了農業發展的信息化發展和轉向,有利于農業產量的保障。
傳統農業生產簡單來說,主要是靠天吃飯,天氣對農業生產發展的影響是巨大,遇到大的自然災害往往會給農業生產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對農民的收入造成極大的影響,為國民經濟的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但是,通過信心化技術手段將氣象信息分析和傳播之后,能夠給農業的生產活動帶來合理的指導。通過物聯網技術的傳感器網絡的建設和普及,在短時間內可通過傳感器進行實時采集完善的氣象數據,并且通過云計算等手段,為現代化農業的生產提供參考價值極大的信息。在進行信息的收集和處理、數據信息的分析和擴散時,需要借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和云技術得以進行,為數據增添價值型。另外,通過多種媒介進行氣象信息的收集,有利于使得收集到的信息更加完善和健全。并且提高了信息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將數據變成有效的信息,為農業的生產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務。
民眾信息獲取途徑經過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得到了的革命性的變化。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時代,相關的農業氣象信息大部分是通過農村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形式進行傳播和擴散,這意味著農業氣象信息的傳播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有明顯時滯性,此外,在口口傳播中容易存在信息失真的可能。而新的信息技術以及各類智能設備的應用和普及,獲取農業生產信息的途徑也趨于多樣化。近年來,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在促使信息傳播方式革新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因此氣象部門必須根據群眾獲取信息的途徑的變化,為民眾提供更加實時高效農業氣象服務,轉變農業氣象信息的傳播方式。
氣象服務渠道的多樣性,隨著數字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逐漸體現出其為人民群眾生活帶來的便利性。此外,加之各種類型的智能化終端設備的普遍應用,氣象信息移動服務便成為了公眾對農業氣象服務能力的新要求。新媒體的發展已經使得媒介接觸越來越便利,現在我國農民可以通過氣象部門的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及時的獲取氣象信息,進行農業生產的調整,減少極端天氣造成的農業減產。此外,抖音和快手等平臺依托于短視頻技術,能夠實現畫面和聲音的同步傳播,甚至是氣象直播,能夠讓農民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有益的信息。因此,氣象部門可以通過短視頻平臺對農業氣象服務的信息化手段加以更新,采取人民群眾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氣象信息。這樣在一方面,有利于激發農業生產人員通過現代化手段了解氣象信息的興趣,使得農業生產的信息化手段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農業氣象信息化服務的質量??偟膩碚f,氣象部門要想提高服務水平,必須建立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基礎之上,而現行的制度又難以滿足需要,這就意味著需要對現行的制度進行改革,為農業發展保駕護航,才能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氣象科學領域的快速進步,只有科技的發展,才能促進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在農業氣象服務中,廣泛采用各類多樣化信息技術與儀器設備,并且不斷更新相關設備和技術,為廣大農民提供更加精準的農業氣象預測和災難預警服務,通過有效的農業氣象信息為農業的生產活動提供保障。
氣象部門具備公益性服務機構的性質,其在商業化程度方面極其有限,因此,導致其在農業氣象服務產業方面未能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為此,對現行的氣象服務制度進行徹底的改革,打造可以為社會公眾進行全方位的服務,通過打造氣象服務的移動化軟件和網絡,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下極強的有效信息。
科技的進步能夠促進社會各個方面的進步,未來農業的發展也需要依托于技術的進步實現高效率的發展。信息技術作為促進農業發展的高科技手段,能夠幫助農業徹底擺脫靠天吃飯的現狀,推動農業氣象服務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