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幸原 祁延超 李欣珍 張麗英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通過農村的第一產業也就是主要產業的農業與農村第二、三產業相互融合、協調發展,來提高農產品價值,達到農村產業增值、農民收入提高、實現農民生活富裕,從而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近幾年隨著河北省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持續推進,新的產業融合形式不斷涌現,從農業產業內部、農業與外部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向農業滲透融合?;驈男屡d產業的替代融合方面思考,河北省農業產業融合的程度較低,未能充分發揮農業產業的擴展與增值。
河北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初見成效。在傳統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大部分利潤是在農產品形成的中間環節產生。農民在種植培育過程中得到的利潤較少,收入也有限制,這不利于興旺農村產業。這也就形成了農業產業鏈延伸型融合。通過這種產業鏈的融合發展,能夠使農民參與到更多環節中來。不僅僅是養殖,還包括加工運輸銷售等等。從而獲得更多地利潤,也有利于農業環節更好地延展。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形成產業鏈。其代表形式就是農村產業化融合經營。當地龍頭企業起模范帶頭作用,發揮當地特色品牌作用,以其為核心發展產業鏈條上的各個行業,發動農民積極參與進來,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環節的制作。最終形成一條集現代化、規?;?、集約化為一體的特色農業產業鏈,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
農業產業鏈是發展的基礎,河北省大部分地區種植或養殖等生產環節、農產品加工環節、產品的經營出售和物流配置運送等大多數環節都是處于分離狀態的,還未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鏈?;境尸F的是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不高,產加銷環節銜接不緊密,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不充分等,進行整合資源和優化產業結構的難度因此加大。
當地農村中小型企業較少,對產業融合認識程度不夠,因此當前河北省農產品初級產品占有比重較大,農產品精深加工程度低,產品質量檔次不高,沒能真正做到“接二連三”。究其原因,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缺乏品牌支撐,農業產品品牌的形成和推廣方面仍存在資金、技術、設備、專業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就目前情況看來,已有基地的收購重組工作做得還不到位,大型規模的生產加工基地還未很好的建成。龍頭企業在創新方面的示范引領做得還有些少,不能將自己的情況與中小企業很好結合起來。
河北省的第三產業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一二產業也未能與第三產業更好的融合。河北省自然條件較好,可以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休閑農業就是不錯的選擇。有些景點的衍生項目做得還不夠完善,未能將當地的文化和企業自身特色結合的很好。
農村產業能否融合,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合的問題,關鍵在于農業經營主體。大多數農民還是堅持小農戶發展模式,對新政策、新模式、新業態的認識不夠,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的少之又少。農民認識不上去,產業融合發展的推進就更難。隨著河北省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河北省農業經營主體盡管有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但是多數仍小型農戶,而且是以留守的老人、婦女為主力部隊。因此缺乏對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政策、新模式、新業態的認識,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的少之又少。
網絡信息技術在農村產業融合的發展進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河北省的大多數農村,信息技術運用在農業生產上還較少,智慧農業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物流設施不完善。大多數的農產品都存在保鮮時間短、易于發生變質的問題。在銷售經營的過程中,為確保農產品的質量,需要及時、高質量標準的電子商務配套服務。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河北省農村電商逐漸從無到有,但是當前河北省為農民提供儲存網上銷售購物、物流配置運送等項目的服務點卻還是零星設立,尚未形成完整體系,且結構和功能配置不夠完善,很多村內的物流站點都沒有配套的保鮮設施,使農村電商作用削弱,信息時代互聯網的優勢難以顯現。
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必須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根本途徑,把創業創新作為融合的強大動能,建立完整產業體系,采取“種植+篩選+加工+流通+銷售+售后”的方式。加大對農民參與到貨物中間的流通和銷售環節的鼓勵支持力度。例如說產前培訓,種植后產品的流通加工等等,以此建立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把統籌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后續副產物的綜合利用加工,各個環節協調起來發展,開發多元化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支持企業前延后伸,發展原料基地、農產品流通營銷。另外各市區通過農業園區的建設和聚集、形成重要農產品保護區以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龍頭企業是新型經營主體中的一個,對當地企業有著示范帶頭作用,對農業產業鏈的完善也有重要意義。也可以對已有的生產基地和企業進行收購重組,形成更好更完善的大型規模的生產加工基地。龍頭企業不僅僅要遵循傳統模式的優點特色,也要注重創新,利用新型思想,結合當地情況,帶動小企業一同生產,加快當地的產業融合進度。
河北省旅游資源豐富,可以借助農業園區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抓好鄉村旅游,將園區建設與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大力發展農業休閑產業,拓展農業新功能。一是要提升鄉村旅游產品質量、加大硬件設施建設的投入,軟件管理服務、文化內涵、環境衛生、人員素質技能的升級等,打造一批真正具有河北省特色的生態優、環境美、產業強、農民富休閑農業旅游線路。在此基礎上,也可以有一些衍生項目,例如文化發揚、保健養身等,只要是在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適當開展休閑農業,培養新業態,創造新形勢,都是可行的舉措。
農村產業融合需要大幅度提高農村的人力資本與科技水平,因此河北省應加強農村職業學校教育體系的頂層設計,發展“農技推廣”與“農業合作組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引進并留住農業專業人才。嚴格遵循行業標準,培養出一批懂知識會銷售的農民,建立具有競爭力的完善的生產建設基地。對農產品進行精加工,保證質量。運用好線上方式,大數據互聯網等等,加速農產品在線上的流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運用電商等優勢,向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優質地農產品,農民也從中受益更多,一舉兩得。另外加強對農戶的培訓,調動其積極性。在普及知識的同時,也要滲入農村產業融合的重要性、農村產業融合對農戶生活的改變、對當地經濟的影響、其直接關系到農戶的利益等,讓農戶提起重視。其次,給農戶清楚可以獲得的收益和回報,避免一些簡單的勞動力雇傭關系。
加快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農業網絡現代化,形成智慧農業產業體系,全面提升農業智慧化水平,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農村產業融合需要重要的現代技術,智慧農業對于農業生產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智慧農業也可以更加確保食品安全,對生產出更加安全的優質農產品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農村產業融合進度中,物聯網、大數據、智慧科技等已經占據了重要地位,各平臺也以積累的大量數據,省政府也對此很重視,這對智慧農業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可以依靠數據,建立數據大平臺,整合整理數據,推進數據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當地自己的智慧農業數據庫。每個地區也應有自己的人才團隊,根據當地自身的實際情況,專家做出合理規劃,分析數據,精準種植。各地還可以進行數據共享,互相學習優秀的先進經驗,實現數據資源配置優質化,各地大數據平臺互通,完善自己的平臺體系。同時健全農產品源產地追溯,藥監等等。加強智慧農業監管體系。
總之,河北省農業產業融合道路任重而道遠,任務艱巨。我們應該勇于嘗試,發揮地區優勢,充分學習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屬于河北省的獨特產業融合之路,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積極推進產業融合,早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