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琳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園林綠化管理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0)
維護經濟和生態系統的首要要素是水,水資源有限,無法被替代。近幾年來,由于全球變暖和降雨減少,水資源成為迫切的環境問題。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來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當前的重要主題是城市綠化,水的再生主要是指可用于日常生活的飲用水。飲用水的質量指標較低,但高于可接受的廢水排放標準,兩者之間存在差異。通過實施公路綠化和水資源恢復工程,充分利用現有水資源優勢,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
一是水資源嚴重短缺,二是城市污水不斷流失,浪費了水資源和環境資源。污染物僅占總污染物的0.1%左右,其余主要為中水。污水處理后可以進行再利用,實現水的自然循環。生活污水排放量達414億立方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據預測,80%的城市供水系統將接入城市污水處理系統。通過循環利用,可將70%的水用于景觀綠化和供水系統,并可分配給居民,節省城市自來水。據北京市中水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統計,北京市中水工程自建成運行以來,供綠化用水總量達到6.4萬m3。最高日處理量達1033m3,較好地滿足了春城路等路段的綠化用水。此外,中水運行成本低冰價為0.84-5元/m3,而綠化用自來水水價為3.55元/m3。利用中水澆灌綠地,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中水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于園林景觀建設、綠化、美化等。管路上隨處可見回收水的標志。中水可以用來灌溉綠色的居民區,現在當地居民可以回收利用,在此,環保人士也應該努力提高可中水的利用率和利用率。現在,國際社會正在對可中水進行回收利用。
目前中水主要是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市政污水處理在生活和工業的各個領域中都有中水。建造污水處理系統,除其他外,應理解為包括生活污水和污水處理工程。在達到水質控制要求后,可用中水替代原有的自來水,從而提高城市供水能力。水的平均消耗量和水的消耗量并非總是相同的,處理設備需要統一,因此,水平衡措施對于監測水和能源使用至關重要。居民生活用水水質標準非常嚴格,并對中水利用非常不利,首先是現有許多中水工程均沒有達到該標準;其次中水工程的推廣和普及受到限制,為了有效利用水資源,解決缺水問題,必須盡快建立新的中水回用指標體系,并對中水回用技術進行推廣。
從現在的發展來看,中國大城市居住區已具備建設中水回用系統的條件。第一,具有中水使用的特性,有利于再生水系統的建設和穩定運行(高排放、高需水、輕供水)。第二,隨著城市居住區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水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再生水系統的初期投資和運行費用會越來越高。第三,住宅商品化和市政管理的興起與完善,為中水回用系統的投資回報奠定了基礎,根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住宅小區中水回用后的用水量在30%~40%,排放總量在35%~50%。對商業居住小區而言,回收可以節約70%供水系統,40%科研設施,一般住宅建筑可節約30%左右,對社會和生態效益有著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對周圍環境景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高度重視園林綠化工作,提出要加強綠化,改善環境,創建生態園林城市。但是綠化用水太多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水資源短缺,如何滿足日益增長的水資源需求?重點發展中水。當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為45%,二級處理城市生活污水比例為18%。
近幾年來,隨著居住區綠地面積的增加,草坪、樹木和水景消耗量不斷增加。居住區應建設中水回用設施,節約用水。城鎮生活污水主要是糞便污水和重污染廢水,占總排放量的20%-25%。它給環境帶來了大約80%的污染,另一部分是洗滌水,通常包括洗衣房、洗衣房等生活用水,其排放占總污水的75%-80%。污染物濃度只有20%左右,適合中水處理。除了澆灌草坪、樹木和水系景觀外,它還可以被用來進行道路噴灑、洗車或廁所重復利用。中水回用可減少生活污染,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從城市性質、城市規模、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供水成熟程度等方面,確定了時間變量和日變量。通過對現有供水曲線的分析,在沒有實際用水量數據的情況下,單個小城鎮的城市綜合用水量最大時變系數宜為1.3~1.6小時,日變化系數宜為1~1.5小時,生活用水最大時變系數宜為1.3~2小時1.6小時,洗浴用水最大時變系數宜為2.5~3.0小時;修建城市污水處理廠除滿足排放標準外,還應考慮再利用。循環水的水質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必須考慮,管路采用壓力泵,中水,管道灌溉。
3.2.1 全面推廣綠地中的節水灌溉
當前,我國綠地灌溉以人工灌溉為主,水車灌溉為輔,以節水灌溉為主,以噴灌、滴灌乃至地下滴灌為主,占綠地用水量的25%-35%。應根據園林植物的生長特點和生長規律,選擇經濟合理的灌水方式,科學合理地選用噴灌、滴灌、根灌等先進的灌水方式,并盡可能達到節水的目的。
3.2.2 合理選擇綠化樹種
景觀由植物構成,開發節水型景觀,關鍵在于合理選擇植物種類與配置。另外,設施也要考慮:我國城市景觀應該是以喬木、灌木為主,多層次的植物群落,注重數量和生態效益。在花園里,喬木是最重要的植物配置,提倡多層次的葉、灌木、草本結構,消除草坪的獨特性。
3.2.3 重視利用當地樹種
區域樹種是具有較強適應性和抗逆性的區域樹種,長期演化形成。抗蟲、節藥、節肥、環保等方面的優勢明顯,與進口植物品種相比,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本地樹種又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季節變化,形成獨特的景觀特色。
3.2.4 促進非常規水的使用
與通常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同,非常規水是一種水源。充分利用非傳統水資源是解決城市缺水問題,如雨水、洪水和中水的重要途徑。二次供水,俗稱二次水,是指收集后回收利用的城市生活污水,其水質指標高于地表和地下水體排放標準,而中水用于城市供水卻低于城市供水水質標準。解決園林用水問題,促進中水的應用。
3.2.5 采用新的設計理念
園地要充分利用雨水等水資源,修建人工湖或小溪,改變原有的灌溉方式;不要一味地仿效廣闊的微地形來處理草地、人工湖、噴泉、瀑布,涉及河流等河道,造成水資源浪費。整體規劃中,應充分利用自然河海系統,建設良好的城市生態游水系統,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人工游水養護所需的用水量,并與城市自然水系、綠屋水系相結合,實現水資源的優化利用。
將水資源作為資源性“商品”,通過市場機制來決定其價格,從而導致自來水價格上漲或中水價格下跌。通過價格杠桿形成價格差異,使中水對綠化用戶有吸引力,提高中水在園林綠化中的使用普及率。
中水主要是指通過各種生活、市政、環境等非飲用用水,其各種排水處理方式均達到規定的水質標準。為解決城市綠化用水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因其水質指標低于飲用水水質標準,且超過了污水排放標準,故屬介于兩者之間。利用現有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公路綠化、園林綠地、水系景觀等中水回用工程,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