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香菊
(鄆城縣郭屯鎮人民政府,山東 菏澤 274700)
農田生態種養工程是以農產品種植為基礎,將作物與家禽、水產等養殖活動相結合所形成的立體生產工程。農田生態種養工程的大規模推行可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并為農戶帶來種植效益、養殖效益的雙豐收,從而有效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
與常規的農作物種植業、養殖業相比,利用生態循環為導向的生態種養工程可以幫助種植戶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從而有效促進種植業轉型和升級。因為其可以充分挖掘作物生產的潛力,實現種植業與養殖業雙贏的局面。當前農業發展程度雖然越來越高,但是依舊存在管理過程不科學、高產種植技術不夠普及等問題,不僅會直接影響作物的產量,還會導致農戶的經濟效益低下,不利于地區的經濟發展。利用生態種養工程可以有效規避這一問題,并同時解決養殖過程中管理不當、疾病爆發等問題。當前,我國大力推行鄉村振興戰略,以產業升級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在南方地區,單一的水稻生產無法為農戶提供更高的經濟效益,我國有關水稻的企業經營產品較為單一。因此應為農戶普及生態種養工程,擴寬農戶的收益渠道,從而擴展企業的經營范圍。生態種養工程還可以降低農戶在養殖過程中的管理難度,為其降低殺蟲劑、除草劑、肥料等方面的施放量,并在此基礎上,有效保障種植效益與養殖效益雙贏的局面,從而推進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已經由傳統的單一稻魚模式發展到如今超過10種養殖模式,其中包括兩棲動物、甲殼類動物等,還有多種復合生態種養工程,包括3到4種不同生物的養殖。
2.1.1 稻田種植
水稻的生長發育對水溫有一定要求,水溫過低會導致水稻無法吸收土壤中的 營養成分,會導致水稻出現生長遲緩問題,影響水稻的整體產量和品質。稻田生態種養工程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為水稻生長保持適宜的水溫。并且實現生態農業可以幫助水稻減少蟲害威脅。兩棲類、魚類、甲殼類動物在生長過程中可以捕食大部分水稻生長過程中出現的蟲害,包括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從而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在晚稻中釋放牛蛙,可以減少一半以上的蟲害。稻鱉養殖30天之后,就可以大肆捕食稻飛虱,并且其防控效果極其穩定,完全優于吡蚜酮懸浮劑等化學防治措施。福壽螺具有極強的適應性,會吃掉水稻的植株。鴨子、龜、魚等生物都可以吃掉福壽螺,一公頃稻田養殖210只鴨子即可將福壽螺的防控效果提升至最佳。
2.1.2 水產養殖
水稻生長可以有效保留水質,農戶需要挑選鰱魚、草魚、鳙魚等能夠與水稻共生的魚類,實現稻田+水產的生態種養工程。農戶可以對稻田適當深灌,為水產養殖提供環境。水產養殖可以不斷提升水稻的生長環境,促進水稻的健康成長。以河蟹為例,河蟹在生長過程中會不斷的爬行,可以起到疏松土壤的效果,借此水稻的根系可以在地下充分舒展,汲取更多養分。河蟹是一種雜食動物可以吃掉水稻生長過程中出現雜草、害蟲等,不僅可以為農戶降低種植過程中的管理工作,還可以減少化學防治的藥物使用量,有效減少作物、土壤等藥物殘留,有效提升作物的整體品質。河蟹的食物殘渣、糞便等會沉積在水底,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可以為水稻的生長提供養分。水稻可以幫助河蟹吸收水中的養分,防止河蟹出現營業過剩問題,農戶也可以借此免除水處理工序。農戶可以對水稻和水產實現同時管理,不會大幅度增加農戶的工作范圍。另一方面,生態種養工程可以有效降低除草劑、化肥等藥劑施放量,在保障水產、水稻整體品質的同時,降低養殖、種植過程的成本投入。
水稻種植需要極好的蓄水條件,因此農戶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種植其他水生植物,例如蓮藕、菱角、茭白等。有效擴展種植戶的種植范圍,提升種植戶的綜合效益。在冬季,種植戶還可以將水排出,進行豌豆、油菜、蠶豆等蔬菜的種植活動。種植戶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蔬菜類型,并選擇高產、優質、抗病、抗倒的蔬菜品種。在種植過程中,農戶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家禽的同步飼養,以雞為例,雞屬于雜食動物可以幫助蔬菜種植減少雜草和蟲害。對此,種植戶需要進行科學的管理,保障種植效益與養殖效益的雙豐收。種植戶需要具備一定的風險管理能力,種植和養殖具有一定的不確定因素會對種植效果產生威脅。例如極端天氣會直接導致植物、動物受凍而死,為農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此,農戶需要做好種植地的管理措施,如遇極端天氣,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對農戶的宣傳工作,幫助農戶做好防護措施。市場可以幫助農戶進行售賣活動,農戶的種植、養殖都需要借此獲取經濟效益,但是市場是不斷波動的。很多農戶因為菜價較低,沒有及時進行出售,但是蔬菜會在此階段流失水分,也會降低農戶的效益。并且還可能會導致市場價格較低,造成農戶出現虧損狀況。對此有關部門需要對市場進行適當干預,保護農戶的經濟效益。
我國水稻種植的歷史非常悠久,地方政府可以借此發展稻田文化,推動特色旅游產業發展。農戶可以結合自己的農田打造特色農家院,為游客安排娛樂活動。例如,可以組織農戶進行采摘活動,包括采摘蓮藕、菱角等,還可以組織游客自己釣魚、抓泥鰍等。水稻種植的水比較淺,水稻生長高度較低,因此安全性極高。并且活動較為普及,沒有經驗方面的限制。當地農戶還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擴展活動范圍,為更多游客提供趣味性活動。例如可以帶領游客親身體驗甜酒、糍粑等制作過程。當地政府可以組織建設稻田文化長廊,渲染文化氛圍,促進文化與旅游相結合,打造特色旅游產業,吸引更多游客進行體驗式旅游。政府還可以利用景觀設計,裝點環境,讓游客體驗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可以建設以稻田為主題,設計泥人、水稻等主題景觀。政府還可以積極鼓勵農戶利用自家的荷葉、稻草等進行深加工。農戶可以利用荷葉制作冬瓜荷葉茶,進行售賣,還可以利用稻草制作工藝品。農戶還可以制作地方美食,包括各種糕點、酒水等,擴寬農戶的經濟收益。
采用農田生態種養工程,能滿足現有社會需求。與農作物、水產、家禽常規生產比較,農田生態種養工程優勢明顯:一是調動種植業、養殖業大戶生產積極性, 保持生產能力;二是調動涉農企業經營的積極性、促進農產品流動的主動性; 三是促進農作物面積穩定, 為糧食安全出力, 保障糧食持續增長。
農田生態種養工程滿足農業經濟需求。我國農業產業提質升級正加速推進。實行生態種養,讓普通農產品變優質產品、優質產品變精品、中檔與低檔產品變為高檔產品。以稻魚雞鴨混合生態種養為例,水稻升值,田魚成為珍品,雞鴨成為禮品。
農田生態種養工程, 更好的解決了免耕后雜草難控的問題,也解決了秸稈處理的問題;免施農藥,少施化肥,不灌泡田水;水庫魚進田,工廠雞下地,秸稈實時還田。
綜上,農戶需要做好農田生態種養工程的建設與管理,從而獲得種植與養殖雙方面的共贏。當地政府需要加大對于農戶的扶持,并加強生態種養工程的推廣,促進地方經濟的不斷提升,也為農業的升級和轉型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