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蓮
(永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河南 永城 476600)
我國人口眾多,國家繁榮富強建立在解決人民生活問題基礎上。農業持續性發展不僅能解決民生問題,保障社會穩定,同時還與國民經濟發展關聯大。故而,新發展時期要重視農業發展。近年來農業生產存在不夠健康的問題,盲目追求高產,或者是為了使產品更具有賣相,采用化學方法強行干預。雖然滿足了短期提升農業生產成效目的,但是使土壤遭受嚴重污染,對生態破壞具有不可逆性,也導致農產品存在比較大的安全隱患,危害人民身體健康。所以,當前農業生產要改變觀念,增強綠色發展意識,做好綠色植保技術推廣和應用。這樣既能使農業健康良性發展,又能促進農業效益增長。
人類生存需要食物提供能量,農產品是否安全,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近年來農業生產中,存在過度和泛濫使用化學藥品的問題。雖然減少了病蟲害出現,或者是強行使產品賣相變好,但是卻帶來嚴重后續問題。那就是化學藥品使用多,殘留在農作物和農產品之中,輕則對人體形成慢性危害,重則引起食物中毒。農藥殘留物對人體傷害非常大,所以要做好對農作物安全控制,就要從源頭上推進。綠色植保技術與綠色生產理念相契合,要求在農業生產中必須要最大程度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促進農業綠色發展,這種情況下農作物中殘留物就會得到控制。最終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各項安全指標都能達到相關標準。農產品安全可靠,人民食用會更加放心,同時有助于我國人民身體狀況改善,對于強國來說至關重要。
農業生產走生態化道路,這是可持續戰略目標實現的關鍵。農業發展中大量使用各種農藥,多為化學藥物,不僅會對導致農作物出現問題,存在大量毒素,還會對土壤造成十分嚴重的污染。這種損害是不可逆的,隨著殘留物堆積越來越多,土壤可能無法生長植物,且在污染區域內種植農作物本身也會有毒素。土壤中含有的化學物質,會隨著運動不斷滲透,地下水會被污染,引發嚴重的生態污染,具有永久性的特點。綠色植保技術追求的是生態化生產,在農業發展中采用綠色技術,保護農作物,使其更好生產。不僅能促進農作物增產,做好病蟲害控制,還能最大限度減少化學藥物的應用,達到良好的保護環境效果。
我國農業生產在以前只重視效益,追求的是高產量。為了減少病蟲害,大量使用農藥。新時期農業健康發展,這個部分經濟持續增長,依賴于綠色發展。綠色植保技術推廣,以及在實際生產中應用,有助于改進農民生產觀念。農業生產中保護植物,將從過去被動式變為主動出擊,從防治病蟲害轉變為以預防為主。綠色植保技術應用,還能使農民在生產同時增強環保意識,在操作中主動減少農藥使用,選擇綠色技術保護植物。這樣就能控制生產過程中污染,也能提高植物保護的成效,促進農業健康發展。
傳統農業生產植保存在過于靠后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作物生產中,利用藥物防治病蟲害。新時期農業生產要改變這種做法,將植保提前化,從源頭上抓起。育種是農業生產初始環節,需要從這個部分就開始利用綠色植保技術,以綠色無污染技術,強化病蟲害防治。在實際操作中,必須要做好農作物品種選擇,根據本地氣候條件,選擇適應性強且抗病能力強的品種。種子本身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自我保護能力通常比較高,在生長過程中就不易出現病蟲害。另外就是在播種之前,需要提高專業水平,按照要求對將要播種種子進行消毒處理。為了防止將有病菌的種子播種到地里,應提前采用熱水燙種子,或者是采用其他辦法,比如使用強氧化劑對種子消除的辦法,最大程度減少和控制種子攜帶的病菌。種子品質好,沒有病菌和問題,在播種后不僅出苗率高,能夠更好生長,且能依靠自身抵御病蟲害,起到提前防控目的,就能減少生產中農藥使用。
農業生產中存在大量使用化學藥物問題,污染比較大,影響農產品安全性。基于此,需要在田間地頭用好綠色植保技術。首先,農業生產植物保護,應當增強輪作思維,合理進行操作。農作物不同,常見病蟲害也不同。如果在同一片土地上,長期種植一種農作物,出現病蟲害的機率更高。因為土壤中殘留病菌,病蟲害耐藥性增強,所以無論采用哪種防治手段,都會使植保效果大打折扣。針對這個狀況,最好實行輪作,在土地上種植不同的植物。之前種植中出現的病蟲害,不會威脅到后面種植的植物,達到比較好的植保成效,且不具有污染性;其次,田間地頭病蟲害防治中,應當提前消除可能引發病蟲害的因素。種植中由于病蟲害侵蝕,植物出現問題,在生產中應當將其運到其他地方,焚燒以外,還要將其無菌處理和掩埋。這樣做好處是切斷了病蟲害源頭,能夠有效預防危害的發生。另外,針對存在病菌的土壤,可采取物理或者生物手段處理,堅持無污染和綠色化原則,徹底消除播種地病菌;第三,田間生產中要抓好施肥,這是因為植物生長狀況好,滿足健康的要求,自身就有比較強的對抗和抵御病蟲害能力。在管理中就不用特意使用藥物,一方面病蟲害會更少,另外一方面出現比較輕的問題,植物會自己抵抗住,自然就不需要藥物防治;最后,農業生產中可主動出擊,通過物理或者生物方法,誘殺植物生長中出現的害蟲。可采用的方法比較多,比如選擇專用的高壓汞燈,或者是在出現病蟲害時候使用殺蟲燈。在沒有任何污染的情況下,消除病蟲,在保護植物以外減少化學污染。蔬菜在生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白粉虱,也容易出現蚜蟲,在防治這些病蟲中可采用驅性設黃板。
農業生產綠色發展,必須要做好綠色植保技術推廣和應用。在實際操作中要強化綜合防治,本著最大程度控制生態污染原則,同時確保取得良好的植保效果。這需要在生產中建立監測系統,主要針對病蟲害。根據種植的植物,分析經常出現的病蟲害,以及出現的時間規律,在此基礎上做好防控研究,合理運用綠色植保技術,做到精準防控。當地農業部門可在這個方面對農民提供幫助,做好調查研究,并要對農民進行培訓,使其掌握病蟲害防治方法,加強綠色植保技術推廣,使其真正將這種技術用到農業生產中,大力推進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一方面可以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技術,另外一方面可以增強其綠色植保與防治病蟲害能力,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同時保護環境。農業生產在防治病蟲害中,應當從保護環境角度出發,減少化學藥品使用,通過物理機械手段,或者是生物手段,亦或者是多種無污染技術結合的辦法,在生產中實現綜合防治。針對病蟲害可選用樹體涂白,或者是采用色板誘殺害蟲的技術,還可采用阻隔的辦法,這些屬于物理手段,不會產生污染。農業生產中也可使用生物農藥,選擇不會產生殘留,對土壤和農作物不會產生污染的。此外,農業部門要針對農作物,加強檢疫,以提升綠色植保意識。
綠色植保技術要運用到農業生產中,關鍵是要做好推廣。通過不斷加大推廣力度,使農民明確什么是綠色植保技術,以及使用這種技術好處,更好掌握方法。這種情況下,生產觀念會與時俱進,在整個過程中會實踐應用,提高綠色植保技術應用成果。農業部門要強化綠色植保技術研究與開發,做好示范基地建設,根據農民種植農作物,對其進行技術示范,確保農民更好掌握技術,將其落實到生產中。綠色植保技術要不斷創新,開發和研究各種綠色防治技術,主要集中在生態、物理、生物防治技術上,且要強化綜合運用技術。先在示范基地進行實踐,然后指導應用,促進理論與實踐統一。
總之,農業事關國計民生,推動持續性發展是立國之本和強國根基。針對當前生產中污染嚴重問題,應當大力推廣和落實綠色植保技術應用。農業走綠色發展道路,合理運用綠色植保技術,除了能夠消除生產中污染,做好環境保護,同時還能增強農產品安全性,這樣公眾就能放心食用,最終確保農業良性與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