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真
(成武縣農業農村局,山東 成武 274200)
環境污染問題一直是我國重點關注的問題,傳統農業種植方式會帶來大量的農業污染,這對環境的保護極其不利,同時也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采用綠色無污染的科技手段種植農產品,減少了農業污染,對環境的保護很有利,同時也有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還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種植效率,傳統種植方式經常會受季節和天氣的影響,遇上不合時宜的天氣就會導致作物減產,造成經濟上的虧損。綠色農業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產量,還可以提高種植效率,減少農產品的損失。同時,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還具有抗病蟲害、提高經濟效益、推動農業快速發展等優勢。因此,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在我國農業種植產業當中,主要還是依靠經驗的傳統農業觀念進行實踐。第一,傳統農業理念存在時間長,從業者在實際生產勞動中運用的得心應手,其結構簡易、內容通俗的特性易于掌握,并能夠在短期內獲得種植收益。成為完成種植目標任務的必要措施。第二,傳統農業技術是建立在對不斷操作改進中得以形成與發展,是過去人們在田間地頭勞作中持續積累的豐富農業經驗,同樣是先進生產思想的代表。時代的進步、科技力量的更新,使得傳統農業種植理念不能夠順應新時期快節奏的建設步伐,其技術局限性日益明顯,無法保證公眾對于高品質種植產業的需求。
近年來,我國各行業都迅速發展,尤其是工業,迅速崛起,但是帶來的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破壞了生態環境、土壤環境,給農業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農業發展離不開生態環境,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就會直接影響農業的生產效益。很多農業種植戶在生產中為了提升農作物質量就大量使用肥料,使用的量和產品種類又不均衡,最后直接沉淀到土壤中,再次造成生態污染;而且大量使用農藥也不符合我國綠色生態發展,不利于健康生活主題。
對于綠色農業種植來說,在開展相關的種植工作之前需要始終堅持站在宏觀的角度,嚴格按照農產品的生長規律,加強對化肥以及農藥的控制。這一點有可能會導致農產品的生產周期持續延長,同時發生病蟲害的可能性不斷增加。在后期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以及技術,因此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為了更好地宣傳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人員應當從自身開始重視起來,加大推廣宣傳力度,讓農民了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在農業種植面積較廣的地區開展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宣講會,宣講會上推廣人員講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優點,吸引農戶了解該技術,還可以給農戶分發一些關于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宣傳海報,讓農民更好地了解該技術的內容。同時,政府部門應當出臺一些推廣政策,在農業種植基地開展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培訓,讓專業的技術人員給農戶授課,并設立技術推廣典范戶,將學成的農戶立成典范,吸引更多的農民積極參與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學習。
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技術手段,使推廣人員在推廣工具與方法選擇方面更具靈活性,使得傳統模式下難以完成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任務具備了更大的可行性。因此,因積極引進現代信息化技術,搭建基于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管理平臺,充分運用移動智能終端的各類APP,隨時隨地實現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全面推廣。
綠色農產品的生產以及推廣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其中生產基地的建設有助于這一工作的信用性運作,有的農戶對農業種植技術的理解不夠深刻。管理層需要確保農戶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知,意識到農藥以及化肥對人體的影響,主動結合綠色農業種植發展的相關要求,在進一步調整的過程中更好的實現穩定發展自身的文化建設以及發展,發揮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指導作用及優勢。除此之外,鄉村農業技術推廣模式的有效改革以及創新也不容忽略,在互聯網+背景之下,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越來越復雜以及多元。這些新模式的出現有利于改變傳統推廣模式的一致性以及單一性,更好地體現現代推廣技術的重要作用以及優勢,確保推廣資源的合理配置管理工作人員,只需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管理理念,加強對不同農業技術推廣新模式的分析及研究,靈活配置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在短的時間內調動各個階層的工作人員,確保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務。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部門需要有效的發揮職能才能推動相關活動的開展,使其作用可以得到有效的發揮,從而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促進我國的國際地位的提升。
因此,進行新時期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工作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政府部門出臺綠色種植技術推廣扶持政策,使得推廣工作可以有效的開展,促進我國綠色農業的發展。在進行推廣工作的過程中,不難發現由于市場、資金以及技術等因素使得農戶對于所謂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存在懷疑的心理,因此,政府部門的扶持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農業機械采購進行的過程中,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補貼、優惠和減免并且委派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指導,幫助農戶可以充分掌握綠色種植技術,使得綠色種植技術的作用可以得到有效的發揮。
根據地區內氣候類型、土質結構、日照時間、可利用肥料物質、種植作物類型等要素,來搭建綠色種植技術應用體系。以西北地區西紅柿種植為例,為了降低農藥化肥殘留量,保持西紅柿在冬季寒冷時期內接收到充足的陽光照射,激發其內部形成并保留更多的營養物質。其綠色技術重點將圍繞如何將蒸發掉的水分進行二次回收利用,防止水源在氣候干燥期內流失,確保水源供應是否充足;同時改用有機生態化肥來替代化學合成肥料,改良農藥種類降低化學物質對種植農作物的損害程度;嚴把農藥使用關口,加強對農藥、生產廢料等物質的回收分類處理。
自然災害一直是農業發展的天敵,人類無法改變和控制天氣變化,所以要加強對自然災害的預防和防御能力。不管是南方的臺風和水災,還是北方的旱災和雪災,對農業生產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為了更好地保障技術推廣的順利進行,應在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同時,提高農戶的防災意識,在種植綠色農產品的地區設置基本的防洪、防旱設施,科普自然災害來臨時的預防措施和防御措施。政府也要在較為嚴重的地區性自然災害即將來臨時,對種植農戶進行及時的提醒,可以通過互聯網或電視宣傳,讓農戶提前做好防護工作,盡量將損失降到最小。面對不可抵抗的自然災害,政府也應實行相應的補助政策,提供經濟損失補償。
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行中,必要的資金投入至關重要。目前我國部分地區在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時所實施的配套資金不足,推廣資金無序消耗問題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推廣資金的實際使用價值,進而對地方財政補貼形成較強依賴。對此,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可與相關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組織農民群眾提供原材料,企業負責加工和銷售,減輕農民在生產、銷售過程中的經濟壓力,爭取做到互利互惠,達到雙贏。也可借助網絡資源,尋找推廣合作資金,建立正規的融資渠道,吸引市場上的空閑資金,減緩農村地區的經濟壓力。在預警機制方面,則應注意觀察市場,了解市場對農作物的基本需求,調整農作物種植規模,規避市場波動風險。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是農業產業發展的一部分,對于我國整個的經濟發展和行業分支來說,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都是應當重點關注的話題。綠色農業關乎當前社會的環境發展問題、資源浪費問題,以及人們的食品安全問題等諸多問題,因此產能的優化和技術的更新換代是發展的必然,也是未來行業基礎發展的動力,我們要關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進步和推廣,持續地為我國的農業種植領域增添發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