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田國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向陽林場,黑龍江 佳木斯 154400)
為了保持生態平衡,我國積極發展林業,培育并保護森林,從而獲得木材和相關的產品。所以,林業不僅是生態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手段,加強森林的培育、保護和利用工作,使森林的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同時保障森林經營的可持續性,促進我國資源、人口、社會、生態等多個方面的協調發展。在林業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采取合理的育苗技術和造林方法,確保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在發展林業的過程中,育苗是首要任務。要確保林木的茁壯生長,首先要選擇優質的種子,并且做好種子的處理工作。通常,可以采用風選、水選、粒選等方式。所謂風選,就是借助風力除雜,將輕雜質、灰塵、部分石子、土塊清除掉,通常在棉籽、葵花籽等油料清理中應用。通過風選,可以將飽滿的種子和不飽滿的種子分離開;水選的原理和風選的原理相似,可以清洗掉表面雜質,也能通過沉降變化來區分種子的飽滿程度;粒選就是按照相應標準,逐粒選擇比較飽滿的種子。通過嚴格的種子篩選,可以將劣質種子剔除,從而提升林木的出苗率。在種子篩選完成之后,為了減少病蟲害問題,要進行種子消毒。一些種子中潛伏著寄生蟲或病菌,消毒處理可以將這些病蟲害殺滅,從而保障樹苗的成活率。通常可以采用燙種、紅外線照射等消毒方式。
首先,水浸催芽法應用前,需將種子放置溫水環境內,確保浸泡一段時間后,種子的外皮出現膨脹,滿足膨脹要求后應當將種子放到木箱中自然晾干。同時,應依據種子外皮的堅硬程度選擇針對性浸泡方法,提高催芽的合理性。例如若種子的外皮較硬時,應當適當提高種子浸泡的溫度。其次,去蠟去油法,主要針對油脂較為充足的種子,應用期間應注意將種子放到指定溶劑中浸泡,可將種子表皮的油脂、蠟紙材料進行剔除。種子內油脂去除后,做好種子的風干處理,方便種子催芽。值得注意的是,應用無紡布容器可提高催芽作業的效率,其原因是該材料耐腐蝕,可提高風干效率,但育苗作業期間無紡布容器的應用成本較高,故該方法的推廣程度不高。
相關人員可以對苗木的撫育管理工作加以重視,以此提高成活率。生存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苗木的生長階段。必要時,還需要增加適量的養分,促進苗木更快地生長。撫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定期施肥、定期澆水等,保證樹苗的生長。同時,在樹苗發育的過程中,還應該定期進行修剪或者間苗。如果發現存在不健康的枝葉,應該立刻修剪,防止出現主苗養分不夠的情況。在選取育苗容器的過程中,務必保證其科學性,根據樹種的類型和規格選擇容器。另外,還應該根據苗木的習性與特征,進行營養基質的調配。在制作的過程中,還需要全面地考慮土壤、養分、育苗周期等,使用磷酸鈣或者復合肥作為常用的肥料。在施肥過程中,技術人員還應該有效控制施肥量,保證苗木的健康生長。
在育苗環節中,技術人員還會經常使用嫁接技術。在嫁接之前,需要選取合適的樹木母體,并且需要在母體表面噴灑生根藥水,還需要選擇適宜的時間,全面考慮所在地區的自然條件進行作業。運用嫁接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升嫁接苗的存活率。在有效運用嫁接技術后,管理人員還需要耐心地護理相應批次的苗木,并且需要定期地檢驗與觀察苗木的濕度、溫度及生長環境,從而確保植物處于良好的生長狀態。
苗木的管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林業育苗工作的水平。因此,相關人員應該按照相關要求,保證苗木的生長環境,并且重視雜草的清理工作。通常情況下,都會利用物理除草法,這樣可以避免藥物對苗木生長造成損害。在育苗的過程中,還需要按照苗木的具體生長情況追肥。對于新苗而言,每年都要進行3次追肥。在出苗后,還需要再追施1次氮肥與磷肥。中間相隔14d后,還需要再次追肥。但是,因為新苗正處于初生階段,肥力不應該過猛,需要挖深溝,不能將肥料直接施在苗木的根系上,避免發生燒根的情況。另外,病蟲害的防治也是一項關鍵性的工作。在苗木管理的過程中,應該保證生長條件與栽培土壤都符合標準,并且提高病蟲害的抵抗力,其間可以借助藥物的作用進行防治。但是不能過度地依賴藥物,否則很容易對苗木造成損害,從而形成不良的土壤結構。在出苗時,還應該澆灌大量的水,確保其中的水分不會流失。同時應該重視觀察苗木的主要根系,在挖苗時也要注意連土共同帶出,起到保護根系的作用,并且在完成移栽之后,需要盡快種植,以確保成活率。
通常情況下,播種技術包括條播、撒播及點播3種方式。在播種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種子的種類與特征。撒播的方式主要是針對小粒種子或者需要移栽的樹種。條播的方式適合針對中小粒的種子,可以借助機械作業,提升種子的利用率,保證發芽的整齊性。點播的方式主要針對的是大粒種子。通常都會根據對應的株行距等方面,把種子橫放在疏松的土壤中。另外,還需要按照種子的大小和土壤條件,明確覆土的厚度。如果種粒的體積較大,則覆土也需要厚一點。而且,如果土壤的黏性較重,那么其覆土需要更薄,沙質土壤覆土需要厚一點,以此有利于確保土壤更加均勻,從而利于種子發芽的整齊性。
播種技術是現代林業工程中應用最廣泛的技術。在林區直接種植種子是林業播種方式的一種。該方法簡單、快速、經濟,適用于地勢平坦、排水方便、水供應充足的林區。然而,這種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點。在造林結束時,要合理利用木材種子種樹,并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造林應選擇發芽率高的品種,選擇一些資源豐富的樹種。
植苗技術是指在合適的土壤環境中種植完全扎根的樹木,以防止不利的外部條件對樹苗造成影響。合理使用這項技術可以促進植物的穩定生長,提升其生存能力。此外,林業技術基于對森林環境要求較高,需要更先進的技術來保證樹苗的正常增長。
分殖造林就是將樹木的營養器官作為造林材料,通過移栽的方式進行造林。分殖造林具體可以分為插條造林、插干造林、分根造林、分蘗造林、地下莖造林五種。插條造林就是將樹木的枝條作插穗,直接將枝條扦插到造林地上。要確保該方法的有效性,一定要做好插穗的選取。通常采用中壯年優良母樹上1~2年生枝條或苗干。杉樹可以采用根樁或根部萌芽的1~2年生的枝條。針葉樹種的插穗應該帶頂芽。插穗長度通常在30~70cm左右。插干造林就是將幼苗樹干或大苗干直接扦插到造林地,通常在楊樹和柳樹的造林中使用這種方式。插干比較長,普遍在2~3.5m以上。因為比較容易失水,所以應該確保插入深度,尤其在干旱地區,需要插到地下水位附近;分根造林也是比較常用的方式,對于根系萌芽能力較強,可以采用插根育苗的樹種,通常采用分根造林的方式,包括漆樹、泡桐、刺槐等。造林條件相對較差,所以局限性較高、成功率較低。分蘗造林就是利用根系萌芽的根蘗苗進行造林,普遍在楊樹、棗樹、刺槐等樹種造林中應用,具有成本低、投入少的特點。地下莖造林普遍在竹類中應用,要選擇生長健壯、分枝低矮、竹節正常、沒有病蟲害的一年生、二年生母竹。
在切割的過程中,地板必須預先鋪好。在切割后,要將地板上的切屑細菌清除掉,提高樹苗的存活率,只有高的存活率才能保證樹木的生存。要采取更合理的種植方法。通常在秋春時節土層融化前,還應選擇適當的枝條,所選枝條必須結實,栽植距離足夠,以保證充足的營養和水分供應。
林業的發展有利于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因此,必須保證其健康發展。當前人們開始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樹立了林業保護意識。在發展林業的過程中重視林業資源的保護,深入研究林業育苗技術與造林方法,這樣才能有效推動林業的進步,緩解人與自然的矛盾,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