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霄 張 蘭 張雪鵬 李昊鑫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外科,河北唐山 063000
三陰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中一種難治性亞型,由于缺乏特異性受體,目前TNBC 主要采用傳統的化療和手術治療,但預后較差,所以尋找新的治療手段,尤其是靶向治療是目前的研究熱點[1-2]。微RNA(microRNA,miRNA)是強大的“基因調節劑”,其中miR-145 作為表達較為顯著的一類抑癌基因,可抑制TNBC 的增殖、轉移及侵襲[3-4]。本課題組前期發現,miR-145 通過調控解聚素-金屬蛋白酶17(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7,ADAM17)可影響MCF-7 乳腺癌細胞的增殖和侵襲[5]。為進一步觀察其在TNBC 中的作用,本研究在降低TNBC 細胞中miR-145 的表達水平后,通過測定和分析下游ADAM17 及與其密切相關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相關指標的變化后,觀察其對TNBC 細胞增殖和侵襲的影響,并探討其作用機制,為TNBC 的靶向治療提供新思路。
人TNBC MDA-MB-231 細胞株(CL-0150)購于武漢普諾賽生命科技有限公司;miR-145 無義序列(miR2N0000001-1-1)、miR-145 inhibitors(miR20000)以及引物(miR01101)均由廣州銳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設計與合成;Leibovitz L-15 培養基(10-045-CVR)購于美國Corning 公司;胎牛血清(A0100-3210)購于德國Cegrogen 公司;實時聚合酶鏈反應試劑盒(RK21 203)購于武漢愛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ipofec tamine 2000 試劑(11668027)購于美國Invitrogen 公司;ADAM17(GTX101358)購于美國GeneTex 公司;EGFR抗體(ARG66204)購于上海Arigo 公司。
使用L-15 完全培養基(含10%胎牛血清和1%雙抗)培育本研究的目標細胞,MDA-MB-231 細胞置于37℃、無CO2的飽和濕度培養箱中培養,實驗分為空白組(細胞無特殊處理)、miR-145 NC 組(轉染miR-145 無義序列)、miR-145 inhibitors 組(轉染miR-145 inhibitors)。轉染后分析確定各組miR-145 的表達水平以及轉染效率。
細胞轉染后繼續在細胞培養箱中培養48 h,Trizol 法提取各組的總RNA,利用逆轉錄試劑盒(銳博生物,ZR102-2)合成cRNA。以U6 和β-actin 分別作為miR-145 和ADAM17、EGFR 的內參,進行PCR 擴增。在電腦上預先設置好反應需要的相關程序,并按順序進行45 個循環,過程主要包括:預變性(95℃,10 min)、變性(95℃,10 s)、退火(56℃,25 s)、延伸(72℃,1 min)。反應完畢后收集各組數據,各組mRNA 的表達量用相對定量法表示。實驗所需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

表1 引物序列
不同處理組細胞轉染48 h 后,提取各組細胞的總蛋白并測定蛋白濃度。配制SDS-PAGE 膠并進行凝膠電泳,而后進行電轉以及封閉,置于一抗工作液中,4℃冰箱中孵育過夜。次日置于二抗工作液中孵育,凝膠成像儀對條帶進行顯像并分析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
不同處理組細胞轉染成功后接種于96 孔板中培養,每組可設3 個復孔。分別在轉染后24、48、72 h 時加入CCK-8 試劑,并檢測各孔的OD 值(450 nm)并記錄。
轉染成功后的各組細胞培養24 h 后進行消化重懸,加入提前鋪好Matrigel 基質膠的小室中(約5×105個細胞/孔)。同時Transwell 下室加入L-15 完全培養基,36 h 后對侵襲細胞進行固定以及著色。待其明顯著色后在顯微鏡下進行計數,記錄各組細胞的穿膜數目。
各組MDA-MB-231 細胞轉染成功6 h 后,用100 μl 無菌槍頭對三組細胞劃3 條直線,此時記為劃痕實驗0 h,計時24 h,觀察并記錄轉染后顯微鏡下細胞的形態以及分布。
使用SPSS 23.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miR-145 inhibitors 組miR-145 表達量低于miR-145 NC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iR-145 NC組與空白組miR-145 表達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圖1。

圖1 Lipofectamine 2000 介導的miR-145 轉染率比較
空白組與miR-145 NC 組比較:轉染后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而組間、交互作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組內比較:轉染后72 h,空白組、miR-145 NC 組OD值均大于轉染后24 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比較:轉染后24、48、72 h,miR-145 NC 組與空白組OD 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miR-145 NC 組與miR-145 inhibitors 組比較:轉染后時間、組間、交互作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組內比較:轉染后72 h,miR-145 inhibitors 組OD 值大于轉染后24、48 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比較:轉染后72 h,miR-145 inhibitors 組OD 值大于miR-145 NC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轉染后24、48 h,miR-145 inhibitors 組與miR-145 NC 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各組轉染后不同時間點OD 值比較(,n=3)

表2 各組轉染后不同時間點OD 值比較(,n=3)
注:空白組與miR-145 NC 組比較:F時間=1059.059,P時間<0.001;F組間=0.442,P組間=0.543;F交互=5.109,P交互=0.087。miR-145 NC組與miR-145 inhibitors 組比較,F時間=281.070,P時間<0.001;F組間=20.413,P組間=0.011;F交互=73.391,P交互=0.001。與本組轉染后24 h比較,aP <0.05;與本組轉染后48 h 比較,bP <0.05;與miR-145 NC 組同期比較,cP <0.05
miR-145 inhibitors 組跨膜細胞數多于miR-145 NC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iR-145 NC 組與空白組跨膜細胞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圖2~3。

圖2 各組細胞的跨膜結果(200×)

圖3 各組細胞侵襲能力比較(n=3)
miR-145 inhibitors 組劃痕愈合率高于miR-145 NC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miR-145 NC 組與空白組細胞愈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圖4~5。

圖4 各組細胞的遷移情況(200×)

圖5 各組劃痕愈合率比較(n=3)
miR-145 inhibitors 組ADAM17 mRNA 相對表達量高于miR-145 NC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iR-145 NC 組與空白組ADAM17 mRNA 相對表達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miR-145 inhibitors 組 和miR-145 NC 組EGFR mRNA 的 相 對表達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miR-145 NC組與空白組EGFR mRNA 相對表達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圖6。

圖6 各組ADAM17、EGFR mRNA 的表達情況比較(n=3)
miR-145 inhibitors 組ADAM17、EGFR 蛋白相對表達量高于miR-145 NC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miR-145 NC 組與空白組ADAM17、EGFR 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圖7~8。

圖7 Western blot 檢測各組ADAM17、EGFR 蛋白條帶

圖8 各組ADAM17 和EGFR 的蛋白表達量比較(n=3)
臨床上TNBC 生存率低,復發率高,早期容易發生轉移且侵襲性較其他亞型強[6]。由于TNBC 特殊的生物學特性(多種受體表達明顯缺陷),現有的分子靶向治療并不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而目前主要采用傳統的化療和手術治療方式在大約30%的TNBC 患者中可以有效地發揮作用,但許多患者對于上述治療方式沒有反應或只有部分反應,且最終以遠處轉移的形式復發,可以說目前臨床上患者的預后及生存期仍然不甚理想,所以尋找TNBC 的治療靶點迫在眉睫[7-8]。已有研究證明,在miRNA 家族中存在很多與腫瘤發生發展息息相關的miRNA,他們通過與目標mRNA 結合并激發原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的表達,參與了腫瘤的發生發展乃至預后的過程,即有的miRNA 促進腫瘤的增殖與侵襲,而有的miRNA 則參與負向調控腫瘤的生物學進程[9-10]。眾所周知,miR-145 作為抑癌效果顯著的miRNAs 之一,已經被證明與許多惡性腫瘤的病理進程有緊密的聯系,比如在甲狀腺惡性腫瘤中,miR-145 主要是靶向抑制PI3K/AKT3 信號通路,從而抑制甲狀腺癌細胞的多種生物學特性[11]。當然,miR-145 靶向調控不同的信號通路來影響惡性腫瘤細胞增殖、侵襲等生物學行為的這一特性在胃癌、結直腸癌等疾病中亦有顯著表現[12-13]。所以miR-145 有可能作為乳腺癌的治療靶點[14]。本課題組前期研究證實,miR-145 過表達抑制MCF-7 乳腺癌細胞的增殖及侵襲[15-16]。我們進一步研究抑制miR-145 的表達對TNBC 細胞的影響,主要應用增殖實驗(CCK-8 實驗)以及Transwell 實驗和細胞劃痕實驗證明miR-145 在TNBC 細胞中表達明顯受到抑制時,可以有效促進細胞的生長增殖以及侵襲和遷移能力。
本實驗還探究了miR-145 在TNBC 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機制,通過分別檢測ADAM17 和EGFR 在細胞中的表達變化,發現ADAM17 mRNA 和蛋白質水平均上調;而EGFR mRNA 水平無變化,但蛋白表達水平上調。提示miR-145 可能直接調控ADAM17,但不直接調控EGFR。查閱文獻發現,在許多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miR-145 均可通過靶向調控ADAM17 來參與病理進程[17-18]。前期研究發現,miR-145 與ADAM17 存在堿基互補序列,這一信息主要來源于生物學信息庫(TargetScan、PicTar 及miRanda),并據此預測了二者的關聯性[16]。提示miR-145 靶向調控ADAM17 的信號通路在TNBC 中存在合理性。研究顯示,EGFR 在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的信號通路中,是通過被上游的ADAM17 錨定以及激活后,經歷自身的二聚化以及磷酸化的過程,進而繼續激活下游的差異信號通路,從而調控多種腫瘤發生機制[19-20]。本研究中EGFR 蛋白水平上調,可能是因為ADAM17 上調,其作為下游,蛋白表達亦升高,查閱相關文獻亦支持這一結論[21]。
綜上,miR-145 inhibitor 通過靶向激活ADAM17/EGFR 通路,促進TNBC 細胞的增殖、侵襲和遷移。這可能為未來TNBC 的臨床治療提供新的分子靶點和治療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