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德平
后疫情時代,“停課不停學”與“復課找銜接”之間存在不定時切換,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需要發生適應性改變。
必須明確,線上教學不等于直播教學。作為一種非接觸式教學方式,線上教學有豐富的內涵和廣闊的空間。所以線上教學不妨嘗試走出直播課堂,甚至走出課本,在“項目任務”中進行。在合理、甚至偏慢的教學進度下,拓展內涵,豐富形式。
首先,要把握尺度,關注差異,關心成長。作業的豐富和拓展,項目的制訂和實施,要有度的把握,要在符合學生發展規律、認知水平及承受能力的情況下開展。比如,適度的勞動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線上課程”,學生可以離開直播間,自由選擇在廚房,臥室,花園甚至社區等多個場域各盡其能。
其次,要注重交互,強調閱讀,鼓勵表達。可以共讀一本書并開展閱讀分享會,讓學生在閱讀中明白事理;可以舉辦“線上教學會不會替代學校教學”主題辯論賽,讓學生在辯論中分析網課利弊;可以舉辦“戰疫故事”習作活動,讓父母在一線戰疫的同學現身說法,引導同學們思考自身的社會責任。
最后,要緊扣時代,尊重科學,回歸自然。拿高中生來說,項目作業可以研究身邊發生的核酸檢測中混檢效率提升問題,這既與疫情防控有關,也與數學知識有關……相信這些拓展的“線上教學”內容,在豐富學生云端生活的同時,也能逐漸培養學生的品性,指引學生的未來。
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