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鵬龍蘇利平
(1.府谷縣鄉村振興建設服務中心,陜西 榆林719499;2.府谷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陜西 榆林719499)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對于新農村的建設工作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我國農村風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步入小康。但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國家性的系統工程,包含了鄉村發展的中的生態環境、產業經濟、民風民俗、以及基礎建設等各個方面。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我國農村人口逐漸減少,空心村現象日益突出。人口的流失和發展的缺乏導致了農村地區自然生態環境、農業生產、鄉村聚落和人文環境的衰退。要改變農村面貌的頹勢,必須在農村實施農村振興戰略。目前,我國還有很多鄉村正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朝著全面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不斷奮斗。政府和地方要重視對于村民生活水平的優化,用現代化的科學眼光,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突破傳統觀念束縛,尋找新的發展道路,是目前鄉村振興建設的關鍵,也是當前鄉村振興工作在重點。結合鄉村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推廣和優化鄉村的風貌,更好的推動鄉村建設的規劃和發展。由于中國人口眾多,對農業的需求和要求相對較高,先進農業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農業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建立現代先進的農業生產體系,可以提高農業的整體水平,保障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為農業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有效提高我國的經濟水平。
保證城鄉經濟的均衡化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中的重點。但是由于地區性的經濟差異,使得我國很多地區的城鄉結構、經濟發展、土地利用、產業結構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使得城鄉之間的差異性越來越大,很多區域仍然是沿用城鄉二元結構的發展方式,使得鄉村建設發展還是相對落后,并且因為我國地域遼闊,鄉村基數大,很多鄉村還處于較為偏遠的地區,這都給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使得我國很多地區的鄉村振興戰略還是處于發展的階段。
同時,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鄉村傳統文化受到城市現代化發展的沖擊,很多鄉村在自身發展的建設中,過度汲取城市建設文化發展的符號。但因為鄉村的基礎建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不同步,不但無法有效的應用,還破壞了鄉村自身的文化特色,也嚴重影響了鄉村發展戰略規劃。隨著2017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重視鄉村經濟的發展,促進鄉村生態化、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提高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理念指導,發展鄉村城鎮的現代性,將共享、開放、幸福的城鄉一體化建設,逐步完善統一城鄉之間的文化、經濟、基礎服務等方面,這也是我國對于鄉村振興戰略指導思想進一步落實的重要體現。
由于地域、氣候、經濟、生活方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每個鄉村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特色文化。但是在實際的鄉村建設和發展中國,很多地區都忽視了對于鄉村文化的發展和體現,導致鄉村的發展和風貌大體相同,缺少獨立的特性,很難引起人們過多的關注和深刻印象,這就會導致鄉村的特色旅游業難以進行大力發展,或者旅游業不景氣,村民難以有較高的經濟收益;還有部分鄉村在建設規劃中,受到城市化建設發展的沖擊嚴重,在鄉村建設中過于“混搭”,將傳統建筑和現代風格強行糅合一起,又缺少有效的空間布局,導致建設風格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同時也會造成傳統建筑,甚至很多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建筑遭到無法挽回的破壞,鄉村自身文化缺失,出現“千村一面”的情況發生。
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發展的過程中,很多地方政府缺乏靈活的變通,過于依賴教條化的發展方式,從上到下形成了多級規劃,導致規劃和模式同質化,偏離了最初對于個性化特色的發展目標。在鄉村建設發展中,直接用“拿來主義”,套用復制了其他地區鄉村的發展經驗,缺乏對自身情況的實際考慮。將模式當成了刻板教材,使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受到局限,失去了鄉村的個性發展,同時還會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投入,也給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的壓力。所以,因地制宜將模式與鄉村實際相結合,才是對鄉村振興戰略固化初衷的遵循。
想要切實提高鄉村各項發展,首先要重視對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深入了解和體現。尤其是想要發展鄉村旅游業的區域來說,更要重視對鄉村歷史的挖掘開發,提高村民對于自身文化底蘊的自豪感,發展相關的特色文化項目,才能真正增強人們對于鄉村地區進行旅游探索的興趣。游客增多的同時,自人也會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逐漸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目標。對于鄉村文化的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a、保障鄉村肌理和山形水勢的協調統一性,使得鄉村于自然協調融合,讓游客有身處大自然的情感中;b、擴大對鄉村入口、公共文娛場所、休閑區域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空間,增加這些地區的服務設施建設,提高村民的生活便利程度;c、結合鄉村文化的特點和建筑風格進行規劃建設,爭取現代化建筑風格可以于鄉村的傳統建筑相協調,避免造成突兀感;d、做好鄉村傳統建筑的維護修繕工作,尤其是對蘊含文化背景的古老建筑進行深度挖掘,做好對歷史文物古建的保護工作,或者可以作為鄉村的旅游景點,用游客的觀光費用作為建筑修繕的專項資金,有效的降低政府和村民的壓力的同時,也可以保護文化古建筑,促進鄉村地域文化的發揚。
面對很多鄉村的產業發展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結構,對生態農副產品的加工能力差,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地方政府應注重對于鄉村產業發展結構的調整,依據地區實際,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農業機械化發展等方式,提高鄉村的生產能力。加快對配套設施如交通、代銷點等建設,促進產業生產、加工與銷售一體化發展,實現村莊的產業轉型。
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要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自然資源進行鄉村建設工作,盡量保證鄉村自然風貌的前提下,增強村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之情。同時要合理規劃鄉村的建設,提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投入。堅持用發展的眼光,指導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工作,大力推行農村綠色產業的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結合發展不同階段制定階段性規劃,更好的促進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建設的發展。
總之,鄉村振興戰略是推動我國鄉村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鄉村發展的過程中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思想,提高相關人員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認識和具體要求,落實具體政策的執行情況,分析和探討在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新時期下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和未來發展規劃,研究鄉村建設發展的規律,注重政府職能的轉變,增強相關部門的服務理念,在國家對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引導下,通過提升鄉村的文化底蘊、發展增收項目、優化管理維護、提高人民的主體作用等方式,逐步縮小城鄉之間的經濟、文化的差異,夯實鄉村發展的內動力,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健康、持久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