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佳佳周曉勇高立龍
(1.嫩江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嫩江161499;2.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分公司,黑龍江 雞西158403)
東北地區屬于我國的主要糧食產區,玉米在當地擁有大量的種植面積。因為東北都區氣溫相對來說比較低,所以玉米種子以及玉米生長都會受到低溫的一定影響,而影響到最終的玉米質量以及產量。對寒地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研究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寒地玉米的種植收益。本文結合以往的寒地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研究以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其栽培技術當中的要點以及推廣工作的開展進行簡單的探討。
寒地玉米種植過程比較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玉米的栽培周期比較短,因此普通的玉米種子是無法被應用到寒地環境當中進行種植的。寒地地區較短的玉米栽培周期,可能會對玉米的產量以及質量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并且,在東北等寒地地區,玉米種植過程經常會遇到極端惡劣的天氣,進而會影響到玉米產量。得益于東北地區肥沃的土地資源,盡管遭受低溫等惡劣的天氣的影響,依舊獲得了比較可觀的玉米種植產量,但是應當繼續加強寒地玉米種植技術的研究,充分發揮東北地區土地資源優勢,促進玉米產量以及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有效減緩和避免寒地玉米種植過程受惡劣天氣影響而出現大面積受損的情況。另外,再加上很多地區較高的濕度,會引起玉米棒比較小,最后在收獲時就會出現明顯的減產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我國的糧食發展。寒地地區玉米種植過程還有可能因為低溫而引發一些蟲害或者病害的發生,尤其是在玉米苗生長期病蟲害的發生會帶來巨大的影響,最終會造成嚴重減產。
前文已經提到過,普通的玉米品種是無法適應高寒地區的種植環境的,寒地地區進行玉米選種時應當確保所選擇種植的玉米品種屬于優質抗寒品種。高寒地區傳統的玉米種植過程,有很多種植戶在選擇玉米品種具有明顯的盲目性,有一部分農戶選擇了南方適合種植的玉米品種,導致玉米生長期間表現出一系列的不適應情況,最終導致無法獲得較高的玉米產量以及玉米質量,進而影響到我國整體的糧食發展。目前,已經培育出了許多抗寒的玉米品種,但是這些玉米品種雖然具有較強的抗寒性,但是其他方面的表現卻不夠突出。這些抗寒玉米品種即便在高寒地區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可以很好的抵御低溫對玉米生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其他指標卻遠遠不達標。因此,在開展寒地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工作時,應當注重優質抗寒玉米品種的研發,使玉米品種不僅具有良好的抗寒能力,在產量以及抗病蟲害等方面也較為突出,為寒地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打下良好的基礎。近年來,高寒地區比較受歡迎的優質抗寒玉米品種主要有德美亞號系列品種,該系列的玉米品種能夠適應高寒地區種植環境,具有良好的抗寒能力,并且出苗也比較快,其百粒重可以達到30g,具有良好的商品性。
寒地玉米種植地塊的選擇同樣十分重要,應當選擇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周邊交通便利以及物理性狀良好的平川地進行玉米種植。一般將整地時間選擇在秋季,整地時選擇深翻地、滅前茬、深施肥以及起大壟等一系列的整地作業,深翻時應當達到35cm的深度,種植地塊當中應當將殘茬殘膜以及殘草等清理干凈,同時還應當確保壟體平整筆直、上虛下實。在進行玉米播種時應當利用合理密植,充分發揮玉米種植的群體效應,以德美亞號系列玉米品種為例,可以將種植密度控制在8.5萬株每公頃到9萬株每公頃之間,運用110cm大壟雙航栽培的模式能夠有效實現增產提質。
寒地地區一年四季四個時間段當中,適宜進行玉米種植的時間段少之又少,因此種植戶應當對玉米的培育周期進行準確的計算,這樣才能夠獲得優質高產的玉米種植效果。在開展寒地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工作時,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進行寒地地區實際溫度對于玉米生長所產生的影響的相關研究,確保玉米品種具有足夠的抗寒能力。同時,還應當注重玉米的生長周期,確保玉米品種可以適應當地的種植環境,在較短的周期內能夠充分生長,在10月份玉米采收季節來臨時,玉米已經達到了產量巔峰,減緩和避免玉米生長周期對于產量以及品質的負面影響。在進行播種時,可以采取適當早播的方式有效利用前期的熱量資源,為了保證玉米出苗整齊一致,方便后續的管理以及收獲,可以采取晝夜連續播種的方式。
寒地地區玉米種植想要獲得優良的品質以及較高的產量,僅僅考慮好玉米品種的抗寒優質性以及生長周期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在進行田間管理工作時能夠做到合理施肥。施肥工作對于玉米生長,尤其是寒地地區的玉米生長具有較明顯的影響。在進行施肥時同樣要做到科學合理,應當根據寒地地區實際的溫度以及光照強度等條件,確定施肥周期以及具體的施肥量,確保玉米不同生長周期都可以獲得充足的營養。高寒地區降雨以及光照強度等與我國南方地區都具有較大的差異,在玉米種植過程應當結合相關的數據信息以及往年的環境條件信息進行綜合和深入分析,探尋高寒地區玉米種植過程比較缺乏的化學元素,然后按照對應的化肥量及時進行施肥,避免生長關鍵期養分不足而對產量和質量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通過及時精準的施肥為不同生長期的玉米提供充足的生長動力,使玉米獲得更高的產量以及更加優秀的品質。在施肥前應當先對土壤當中的營養成分進行檢測,這樣可以為施肥量的控制提供依據。玉米具有較高的肥料利用率,每畝所施的氮磷鉀純量不應少于每畝22公斤,不過具體的施肥料的確定還是應當做到因地制宜靈活調整。
對寒地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研究是遠遠不夠的,對其研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更多的寒地玉米種植農戶掌握相關的玉米栽培技術,因此還應當重視寒地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可以在寒地地區設定優質高產玉米栽培試驗田,經過多年的種植試驗確保相關的玉米品種已經適應了高寒地區的種植環境,之后才可以在高寒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該品種。在進行推廣時,應當使玉米種植戶看到推廣的玉米品種所具有的能力。并且,還應當重視栽培技術推廣工作中的科普工作,確保種植戶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相關的技術以及種植模式,在種植過程可以對這些技術進行實際的應用。
綜上所述,我國大部分寒地地區都具有肥沃的土壤資源,為了充分利用寒地地區的土壤資源促進玉米品質以及產量的提高,應當加強寒地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工作,向種植戶推薦優質抗寒的玉米品種,并且掌握栽培過程比較關鍵的整地、播種以及田間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