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偉
(上海鼎瀛農業有限公司,上海202150)
為規范水稻機插秧技術,進一步提高機插水稻產量,本文將提出“攻前”的栽培策略。“攻前”即有壯秧,提高栽插成苗率,促有效分蘗早生快發。掌握機插秧育秧及栽技術并加以科學管理,是奪取水稻機插秧高產的必然要求,本文簡單依據此栽培策略特制定機插秧育秧操作流程(硬盤育秧)如下:床土準備→精做秧板→曬種脫芒→發芽試驗→鹽水選種→藥劑浸種→催芽→機械播種→暗化→擺盤→苗期管理
床土好壞,是決定育秧成敗的前提條件。1)床土選擇,選擇耕作熟化的旱地土使用;2)床土培肥,土壤經過秋季翻耕,冬季凍融;3)過篩,床土培好使用前要過篩,一篩子使用4目篩,以使過篩后的細土粒徑小于5毫米,其中2~4亳米粒徑達60%以上。
1)秧田地點,選擇灌排分開、運輸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塊做秧田。按照秧田大田比例1:90留足秧田。秧田要集中連片,便于防病治蟲等管理;2)制作秧板。播種前15天以上做好秧板。采用無紡布覆蓋,為了提高無紡布的利用率,畦面湯寬2.1米,長20米,秧溝寬0.2~0.25米,深0.1米,圍溝深0.2米。每箱秧畦橫放3排,做好平水缺。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實。擺盤前1~2天鏟高補低、填平裂縫,一定要充分拍實。板面達到“實、平、光、直樸”。
1)品種選擇,主要以中熟中粳或遲熟中粳為主,早熟晚粳應最先插秧,以保證能夠安全齊穗;2)用種量,根據品種千粒重、發芽率及每畝基本苗確定,一般每畝用量4公斤左右;3)精選種子,浸種前做好曬種、脫芒、選種、發芽試驗等,種子發芽勢要求85%以上,發芽率90%以上,含水量在13%以下,浸種前1~2天曬種、脫芒,選種目的是選去干癟粒及容量較輕的種子,保證出苗整齊、健壯。
稻谷吸足水分是發芽快、發芽齊的必備條件。稻種吸足水分對機插稻育苗尤為重要。粳稻吸足水分的吸水量,是風干種谷重的30%。為了保證稻種吸足水分,粳稻的浸種需浸足積溫80℃·日。種子厚度10~18cm。浸種時間應根據水溫一般掌握在48~72小時,使種子吸足水分(標準是谷殼透明,米粒腹白可見,米粒容易折斷而無響聲)。
1)按期確定,根據不同品種生育特性、移栽期、秧齡、落谷密度等確定播期,并確保在6/15前結束機插秧;2)捅種量確定,每盤落谷量是根據發芽率、成苗率、秧苗移栽期葉齡、每穴苗數、插秧缺苗率等影響因素確定。一般要求種子發芽率90%以上,成苗率80%以上,秧苗移栽期在3.1~3.5葉,每穴移栽苗致4~5苗,插秧缺穴率小于10%。按壯核標準及秧苗移栽葉齡的要求,每平方厘米成苗數為I.8~2苗,每盤成苗2920~3250株(硬盤規格58X28X3厘米),根據生產實際,8行每盤成苗數不得超過3800苗,9行每盤苗數不得超過2900-3000苗。考慮到播種時計算準確度上存在差異,每盤成苗數可能存在差異,但誤差必須控制在10%以內。千粒重按28克計算,每盤落谷量應為110~125克(干種)。計算公式;每盤落谷量(克)=每盤成苗數/發芽率/成苗率/(1一缺穴率)x千粒重/1000;3)精細播種,目前我場主要采用久保田播種機播種。8行播種機每小時播種500盤,9行播種機每小時播種1000盤。播前要認真調試播種機,使盤土厚度穩定在2~2.5厘米每盤播芽谷140~150克(濕種涼干),根據發芽率高低調整播量;種子必須提前晾干,否則會影響到播種的均勻度。蓋上厚度0.3~0.5厘米,以看不見芽谷為宜,不能太多,蓋土太多對于出苗不利。為確保秧苗安全,堅決不使用培肥土蓋土,底土、蓋土均需再次過篩;灑水量控制在底上水分達飽和狀態(盤底有水滴滴出)蓋土后10分鐘內盤面干土應自然吸濕無白面。播種時為防治鐮刀蔭、腐霉菌等侵染種子,必須使用45%攻克松兌水噴灑盤土,濃度配比I:2000~2500,藥液要混勻,比例要固定。為了確保暗化效果,可根據情況在盤底墊紙。
機械化插秧對秧苗要求總體質量均衡,個體素質健壯。達到“一板秧苗無高低,一把秧苗無粗細”。壯秧形態特征是:莖基粗壯,葉色挺綠,根多色白,植株矮健,無病株蟲害。
機插中小苗壯秧的共同要素,即:秧齡3.1~3.8葉,16~22天(播種一移栽)。秩齡隨著插秧日期后移而逐減。栽插超齡秧會造成較大減產,是機插秧大忌,因此,育栽秧計劃要周密,寧可田等秧,不能秧等田。要求在5月10日后開始播種(空茬除外)。苗高適中12~14cm,苗高最好控制在14厘米以內,嚴禁用水根苗造成弱苗。苗過高會加重大苗欺小苗的現象,大幅度降低成秧率。苗基粗度是評價壯秧的重要指標,俗稱“扁蒲秧”。根系健康發達,單株白根10條以上,,盤結牢固,厚薄一致,手提不散,俗稱“毯狀秧”。
7.1 暗化。芽谷播后需要經過一定的高溫高濕才能達到出苗整齊,最好放在曬場上暗化(溫度高,出苗齊,出苗快)。一般要求溫度在28~35℃,濕度在90%以上,為此,一定要經過暗化出苗。可以把盤疊放,高度20~25張盤高,用農膜覆蓋上下各擺放一張不播種的盤。如出苗不齊,需要上下倒盤,或把出苗較小的再集中暗化一天。一般暗化3~5天,5月27~28日之前有的秧,芽長1.5~2cm,5月27~28日之后育的秧,芽長可略短(外界溫度較高)。
7.2 擺盤。經暗化的秧苗及時搬盤下田,輕拿輕放,擺盤整齊一致,高低相平。擺盤后及時進水,使水慢慢洇透盤土,然后排干水,使用無紡布進行覆蓋,覆蓋時四周一定要壓實。
7.3 半早控水。管水原則:濕潤管理。采取間歇灌溉的管水方式,搬盤后先洇水再蓋布,保持盤土濕潤不發白,含水又透氣,做到以濕為主,達到以水調氣,以水調肥,以水調溫,以水護苗的目的。采用無紡布進行覆蓋,無紡布具有保溫保濕的作用,在第一次洇透水后,只要盤面不干,不進水,需要進水時,水層時間不超過2小時,嚴禁大水拔苗,排水的原則“晴天平溝水,陰天半溝水,雨天排干水”,移栽前3天左右放干水煉苗。若在擺盤時遭雨,則會造成盤面板結易失水,因此,需關注盤面情況,及時過水。
7.4 科學施肥。一是要堅持培肥營養土,營養土培肥與否,從出苗開始即有明顯的差異,培肥的葉寬苗壯,根系多,有利于培育壯秧;二是培肥不足的,在1葉1心期即擺盤后5~7天早施斷奶肥,施肥宜在下午3點左右,白天氣溫開始下降,秧尖未大量吐水前追施,施肥時先將盤面建立1~2cm薄水層后直接滿田撒施,然后再用少許清水淋灑一遍,保水24小時左右排水。千萬不能無水層施肥,防止燒苗。斷奶肥施肥量毎畝秧池尿素7.5公斤(即
每畦0.35~0.5公斤),或一銨7.5公斤。秧田原則上不得施斷奶肥和接力肥。若需施用,必須在栽培站的指導下施用。在確保不影響移栽質量的前提下,可施出嫁肥(葉色濃綠的不可施),提高秧苗體內氮素水平,增強秧苗的發根能力,縮短移栽后秧苗返青活棵時間,施肥時間掌握在栽前3天,薄水層滿田撒施,保水時間12小時,施肥量毎畝秧池尿素10公斤,施肥盡量均勻。
7.5 秧田病蟲防治:無紡布育秧用藥少,池內溫度變化平緩,秧苗生長均衡,但苗間濕度大,與露地秧相比苗質嫩,應注意苗瘟、細菌性褐條病的防治,發現苗瘟應立即使用20%三環唑WP75-100克/畝或25%咪鮮胺EC60-80毫升/畝進行防治,細菌性褐條病用50%代森銨ASSO毫升/市進行防治。無紡布覆蓋過程中,四周一定要壓實防風,施肥或打藥時要分批揭,及時覆蓋。無紡布具微孔自然通風,后期一般不需褐布煉苗。在栽插前2天結合施出嫁肥打出嫁藥,保水1天后排水,出嫁藥即20%三環唑可濕粉75-100克/畝。如遇灰飛虱遷飛高峰則在掲膜栽插前單獨防治一遍灰飛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