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楠
(北京市大興區月季產業促進中心,北京102600)
大興區具有明顯的地理氣候優勢,經過40余年的不斷發展,花卉產業已逐步成為大興區生態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止至2020年底,大興區花卉種植面積3056畝,其中鮮切花405畝,盆花2476畝,觀賞苗木39畝,食用及藥用花卉30畝,總產值達13651萬元。擁有花卉企業24家,其中大中型企業3家;花農18戶;花卉從業人員138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19人。
大興區范圍內花卉生產相對集中,逐漸形成了四大花卉特色種植區域,分別是:以魏善莊鎮為主的特色花卉月季生產區;以龐各莊鎮、安定鎮為主的高檔盆花生產區;以采育鎮為主的鮮切花生產區;以長子營鎮為主的花壇植物生產區。其中月季生產區以魏善莊鎮納波灣園藝有限公司為代表,公司占地面積近400余畝,現有樹狀、古樁、大花、藤本、豐花、地被、微型、切花等月季系列及食用玫瑰、禮品盆花,月季品種2000多個,產品出口俄羅斯、荷蘭等國;盆花生產區以龐各莊鎮杉友蘭業、安定鎮北京安海之弋園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為代表,其中杉友蘭業主要從事蝴蝶蘭克隆苗、實生苗及成品花生產,公司占地110畝,現有蝴蝶蘭品種近100個,暢銷品種20余個;安海之弋擁有近800畝規模化苗圃和14000平方米的現代化日光智能溫室,年生產蝴蝶蘭10萬余盆。鮮切花生產區以采育鎮信采種養殖有限公司為重點,占地面積400畝,年產鮮切菊花500萬支,95%以上出口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花壇植物生產區以長子營鎮散戶種植為主,包括各類菊花、鳳仙、串紅等,年產花壇植物4800余萬盆。
一是加強國際交流。通過舉辦2016年世界月季洲際大會,加強了與其他成員國的聯系,加深了與國際月季行業專家的交流與合作,學習了國外的月季技術和城市園林綠化經驗等,提高了我區月季行業的水平,加快了我區月季行業的發展。同時,通過月季大會的國際性平臺,很好的宣傳推介了大興月季產業,提高國際影響力;二是以花為媒,促進國內交流合作。與中國月季協會及國內相關月季產業發達的省市保持密切聯系,在品種、技術、文化等方面相互學習交流。
2016世界月季洲際大會后,月季成為了大興新的綠色名片,在市園林綠化局和大興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對“大興月季”品牌的宣傳推介。通過組織北京月季文化節系列活動,參加國內外展會等方式,展示產業發展成果,弘揚月季文化、普及月季知識,使“大興月季”品牌得到進一步鞏固與提升。2020年,月季文化節采取“線上直播云游園”的方式,通過電視、報紙、廣播、微信等多渠道進行宣傳,吸引了8.8萬人觀看開幕式直播、游園和游覽博物館,“大興月季”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在宣傳月季文化的同時,探索直播助農新模式,為產業持續發展開拓思路。同時我區加強月季在城市綠化美化中的應用,城區主要街道、公園、綠地隨處可見月季身影,月季之城名副其實。
充分借助北京科技資源優勢,加強與中國農科院、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園林科研院的合作,在花卉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品種選育、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大力量,現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月季品種約定、納波灣、蝴蝶泉等十余個。在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我區的世界月季主題園、納波灣園藝有限公司、北京安海之弋園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等花卉企業獲得各類獎項70余個。其中,在月季國際競賽中,我區獲得特別大獎3個,金獎25個,銀獎18個,銅獎19個,優秀獎9個,納波灣園藝有限公司的自育品種“納波灣”、“約定”獲得新品種金獎。納波灣品種園作為全國唯一的月季種質資源圃,發揮了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有效提升了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根本,技術是花卉生產的支撐。大興區組織花卉行業從業人員,開展月季及園林花卉科技培訓、月季栽培技術培訓等,通過培訓進一步加強花卉管護水平,提高了從業人員的科學種植經驗和專業素質;組織開展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市花月季主題花園網絡設計及造園大賽。通過比賽,培養、選拔、激勵一批在月季應用及園林設計方面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通過以賽促訓,以賽代訓,激發廣大職工學好技能、用好技能、創新創造的熱情和活力。
缺乏鼓勵性政策和專項扶持資金。作為綠色惠民產業,我區扶持政策與資金支持力度明顯不足,主要是以企業自籌資金,自我發展為主,制約了花卉企業發展壯大,也不利于產業的整體升級。
對于花卉產業來說,品種是產業的核心,如果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產業難以實現高效益。現階段,由于科研人員、經費等方面的限制,我區花卉產業品種選育能力較差,除納波灣月季品種園外,其他企業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種,整體科研能力較弱,市場競爭乏力,不利于產業健康發展。
受政策影響,大興區花卉企業和花卉種植面積減少。2016年大興區花卉企業28個,其中大中型企業3個,花卉種植面積4434畝;2020年花卉企業24個,其中大中型企業3個,花卉種植面積3056畝。大興區花卉企業減少了4個,花卉種植面積減少了1378畝。主要是受到政策影響,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疏解整治、土地流轉、拆遷騰退。拆除大棚房、花卉大棚,導致花卉種植面積減少;二是煤改清潔能源造成成本上升,花卉企業、花農利潤降低,企業減少生產量,部分花農外遷。除此之外,因為今年疫情原因,大興區花卉企業的生產和銷售都受到影響。
目前我區的花卉銷售仍以傳統線下銷售為主,這種方式受成本、流通、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抗風險能力較弱。尤其是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對傳統銷售影響很大,在網絡營銷發展迅猛的大形勢下,應考慮拓寬銷售渠道。
加強各部門在花卉產業發展中的統籌協調聯動,及時解決月季產業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推動花卉產業快速發展。建議成立花卉產業發展決策咨詢專家庫,加強對產業發展的定位把握,確保花卉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建議研究制定并出臺促進花卉產業發展的綜合扶持政策,為花卉產業園區生產、加工、研發、種苗分裝、觀光服務等一些必要的農業設施提供政策保障,落實到位,促進花卉產業良性發展;優化花卉企業發展環境,在企業新品種培育、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開拓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扶持。
建議設立花卉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圍繞花卉種植技術、專業人才引進和園區配套設施等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資金引導,采用“以獎代補”、政府采購服務等多種方式促進花卉產業發展。推進投融資模式創新,建立多渠道月季產業融資體系,推動花卉企業的戰略重組和規模發展,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產業投資運營格局。
建立常規性的花卉生產技術培訓體制與花卉專業技術專家庫,定期組織技術專家對花卉從業人員進行專業生產技能培訓,鼓勵具有一定實力和條件的花卉企業舉辦各種培訓班,切實提高花卉產業技術水平。積極發展花卉產業職業教育,培養實用型中高級花卉產業人才。
一是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新媒體等各種媒體平臺,大力宣傳花卉產業發展狀況,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的輿論氛圍;二是“引進來”結合“走出去”,加強品牌營銷。引導月季企業參加國內、國際月季會展,借力各種展會、節會宣傳推介花卉品牌,同時學習產業發展經驗,促進合作交流。鼓勵企業參與各項比賽,對獲獎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增加企業科研及參賽的積極性。
充分利用“互聯網+”,積極對接京東網、淘寶網、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把產業發展+電商+實體+大數據+人才培育融為一體,鼓勵支持花卉銷售企業運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網上門店,發展線上交易,加快培育一批骨干電商。利用大興區空港優勢,引進國際交易平臺,打造輻射全國的花卉產業信息發布平臺和現代物流交易平臺,助推實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