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芬
(江蘇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徐莊鎮農業農村辦公室,江蘇 徐州221100)
在實際的林業發展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項難度較大、要求較高的工作。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對于林業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意義重大。病蟲害對于林業的影響十分嚴重,甚至可能會為種植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林業的現代化發展步伐。為了促進我國林業的穩定、長遠發展,需要采取有效的無公害防治措施,提高病蟲害防治的科學性、可行性,為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對林業的病蟲害進行無公害防治,簡單的來說,主要是為了促進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為了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從另一層面上來說,具有比較重要的生態價值。在運用無公害防治技術時,工作人員要從思想上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并且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重要的工作指導思想。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保護環境的效果,并且在現代社會的意義重大。
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能夠使病蟲害的防治更加有效,從而降低防治中的成本,改善生態環境,為林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在以往的林業病蟲害防治中,比較常見的為化學防治手段。這種防治方法具有時間短、見效快的特點,能夠降低病蟲害對于林業發展造成的損失。但是長此以往,不利于樹木的健康生長。部分工作人員在運用化學防治手段時,僅僅是沿用以往的防治經驗進行防治,對于農藥的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上,不僅在存在亂用農藥的現象,并且在農藥劑量的使用方面缺乏科學性。輕則可能會導致樹木的生長發育緩慢,重則可能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導致生態失衡。此外,部分工作人員在使用農藥時,為了減少防治成本,選擇比較廉價的劣質農藥,使用的農藥不符合相關要求,進一步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對林業的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
在以往的林業發展中,部分企業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在長期對天然林區的利用下,導致自然植被的覆蓋面積迅速下降。在現階段,為了提高我國森林面積的覆蓋率,雖然已經采取了一部分措施,加大了對苗木的種植,但是自然植被的恢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我國一些地區收效甚微。此外,對于天然林區的維護工作缺乏重視,起步較晚,導致天然林區的面積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在這樣的發展模式下,自然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加大了林區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影響了我國林業的發展。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目前的營林方式存在很大問題。從目前我國的人工種植品種來看,種植品種單一是最大的問題。因此,難以形成生態循環,在林區發生病蟲害時,生態循環難以發揮有效作用,害蟲沒有相應的天敵制約,導致一旦發生病蟲害,后果將不堪設想。如果防治措施不及時,將會對森林造成十分嚴重的危害。
在以往的病蟲害防治中,通常是在出現病蟲害之后才開始進行防治。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僅僅圍繞“救災”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將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需要將病蟲害工作的防治上升到“防災控災”層面。由于過于重視救災,忽略了防災的重要作用,導致在出現病蟲害時,防治人員往往由于對于病蟲害的了解不夠深入,并且經驗上的缺失,導致病蟲害的防治效果較差,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此外,也沒有建立相應的病蟲害預警系統。對于病蟲害的防治,需要堅持以預防為主、多種防治措施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防治,缺少了任何一種防治手段,都有可能影響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在實際的林業發展中,病蟲害的防治一直是令諸多防治工作人員頭疼的問題,防治難度較大,并且比較復雜。微生物防治是重要的防治手段之一,并且效果比較顯著。病蟲害對于樹木來說危害較大,但是對于一些微生物來說,可以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將微生物寄生在病蟲害內部,利用微生物破壞病蟲害,從而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在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已經普遍應用了微生物的防治手段,并且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比如,在樹木的生長中,比較常見的害蟲為松毛蟲、天牛等。對于這兩種害蟲,可以運用白僵真菌進行防治,甚至可以直接將其幼蟲殺死。
對于林區的病蟲害來說,它們也有著相應的天敵,通過引入病蟲害的天敵進行防治,也是重要的無公害防治手段之一。在運用這種方式技術時,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要根據林區中出現的病蟲害,選擇對應的天敵,從而使天敵消滅病蟲害。但是要注意,要保證選擇的天敵不會對林區的樹木造成破壞。防治人員還需要根據病蟲害的程度,選擇天敵的數量,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在后期對天敵的數量進行有效控制,避免其肆意繁殖,維護生態平衡,從而最大程度上的提高防治效果。
在大自然中,有不少鳥類也能夠對害蟲進行捕食,從而達到病蟲害防治的目的。比如,比較常見的有啄木鳥、喜鵲等。這些鳥類主要是通過捕食害蟲進行生存,通過利用鳥類的生存特點,是進行無公害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對此,防治人員可以根據樹木病蟲害的實際情況,引進對應的鳥類,從而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防治病蟲害的進一步發展。比如,以喜鵲為例,一只喜鵲一天可以吃幾十只甚至上百只害蟲,在病蟲害比較嚴重的時期十分有效。不同的鳥類每天所捕食的害蟲種類不同,數量也會有所不同。防治工作人員可以根據病蟲害發生的品種、程度等,引進合適的鳥類。此外,防治人員也可以在林區內部建造鳥窩,使鳥類能夠繁殖下去,起到保護樹木的作用。
生物防治手段不同于以往的化學防治手段,是在無公害的防治原則下所產生的一種防治方法。簡單的來說,這種防治方法是利用現代先進的生物學技術,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生產出來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這種防治手段同樣具有見效快、時間短,并且效果較好的特點,能夠減少農藥對樹木以及生態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在其他防治手段效果較差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這種防治手段。在現階段的生物防治中,比較常見的有苦參堿、苦煙乳油等農藥,防治效果比較顯著。
此外,還可以利用物理防治手段。一些害蟲比較害怕強光或者黃色。防治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害蟲的特性,在林區的出入口設置撲蟲網,或者擋蟲板、強光板等,對害蟲進行有效防治。
在林業的發展中,一旦發生病蟲害,蔓延速度較快,將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對此,要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第一,可以根據以往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在可能會出現病蟲害之前采取預防措施;第二,相關人員要深入分析當地的自然情況、環境特點等,了解病蟲害多發的種類。可以根據病蟲害發生的規律制定防治措施,保證在發生病蟲害時,能夠在第一時間采取緊急防治措施,將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化;第三,林業部門要重視對樹木生長的管理,及時觀察樹木的生長情況,根據樹木的生長表現調節管理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對病蟲害的防治水平。
綜上所述,在林業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對于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十分重要。在現階段的林業病蟲害防治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雖然已經被多次提出,但是尚未得到徹底解決,不利于林業的快速發展。對此,相關林業部門防治人員要肩負起自己的重要責任,綜合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積極尋求多種有效的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手段,不斷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為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