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春新
(呼倫貝爾市紅花爾基林業局,內蒙古 呼倫貝爾021112)
林業工作一直都作為我國民計民生的重點工作內容,無論是對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對人類的進程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然而樹木、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病蟲害的襲擊,導致大多數的樹木以及植物無法健康生長,或是發育不良,甚至造成大面積的樹木、植物死亡的情況。另外,我國的綠化造林工作雖然在近些年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人們種植樹木的種類較為單一,極易出現病蟲害等問題,如果不制定相關的病蟲害防治制度,利用新鮮的技術和方法進行管理和防治,那么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完善防治方法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要想更好解決林業病蟲害問題,首先要對病蟲害有正確的認知,并保持認知的更新;如果一味運用以往的治理思路和方法,不僅難以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還會導致病蟲害防治工作陷入困境。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林業病蟲害本身難以被根除,并且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往往會產生一些缺失和漏洞。首先,林業病蟲害的出現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尤其是在環境的再造和生態的綜合保護力度上,很多地區已表現出嚴重的缺失,在這種背景下,林業病蟲害就難以根據工作人員的預期進行治理,有很多病蟲害雖然可以在短期內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對于長期發展來講,依舊存在著諸多問題和漏洞。其次,在進行病蟲害的根治過程中,工作人員并沒有全方位去考慮動態因素,沒有對這些因素進行全面分析以及調查,積極運用自己手頭上的資料信息來規劃治理方案,這也就呈現出治理方案較為單一的特點。這種問題的出現,也容易導致林業病蟲害現象不斷加重,難以根除。
不過不把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充分重視起來,那么在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很難順利的開展,也無法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我們在對以往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調查研究中發現,很多相關的林業工作人員沒有切實際的認識到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在開展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初級階段,很多工作人員只是一味的遵循著傳統的防治方案開展工作,沒有創新性的去開展防治工作,只能一味的運用硬性的條例和自身的防治經驗來進行工作。時代在不斷發展,林業的病蟲害防治制度也必須要及時更新,不然會缺乏一定的說服力,也不能獲得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即使有一小部分人員對傳統的病蟲害制度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但由于沒有按照科學的方法和先進的技術手段,也遲遲沒有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甚至還可能出現病蟲害加劇的問題。
林業病蟲害會對樹木生長造成嚴重威脅,使林業生產面臨較大的損失。近年來,林業經濟損失逐年上升,需要不斷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減少病蟲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生物防治技術即通過生物手段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預防,還能夠降低病蟲害防治成本。較為常見的生物防治技術主要包括昆蟲防治、微生物防治技術及益鳥防治技術。昆蟲防治是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對天敵昆蟲加強保護,通過維持天敵數量以控制森林害蟲;微生物防治技術是利用芽孢桿菌、球桿菌等細菌,白僵菌、紅座菌等真菌防治病蟲害,例如白僵菌可有效防治馬尾松毛蟲;益鳥防治技術是利用山雀、啄木鳥、灰喜鵲等某些鳥類以害蟲為主食的特性,通過建立鳥巢等多種方式引進益鳥以防治害蟲。
化學防治技術相比生物防治技術的優勢在于,能夠徹底消滅病蟲根源,并且控制病蟲害對樹木產生的大面積損壞。具體可以采用農藥噴灑的措施取得理想的病蟲害防治效果。比較常用的林業樹木殺蟲劑一般為兩種,分別是愛福丁和銳勁特藥劑,而殺菌劑也分為兩種,分別是多菌靈和百菌清等藥劑,殺菌劑主要也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鏟除、保護、內吸,相關人員要結合病蟲害不同的病因來選擇最為合適的藥劑。其中,殺菌劑中的鏟除殺菌劑能夠直接消滅病原體,保護劑能夠起到一定的樹木養護工作,提升樹木的抵抗力,避免樹木受到農藥或者病蟲的傷害。然而內吸劑與鏟除劑和保護劑不同的點在于,吸附劑能夠直接進入到樹木或者植物的體內,直接從機體提高抵抗力,避免病蟲害的發生。另外,除了農藥噴灑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以外,還可以選擇土壤消毒或者植物、樹木消毒的方式來起到保護作用,提高植物的抵抗力。需要注意的是,化學藥劑中存在大量的污染源,這些污染源不僅會對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還會無意中滋生病蟲害,所以在使用此項防治技術時,相關工作人員要考慮多方面因素。
物理防治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機械等方法來消滅病蟲害,例如誘捕、誘殺、涂白、高溫阻隔等物理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也作為我國防治林業病蟲害工作最常使用的一種技術,其中涂白、阻隔技術使用的最廣泛。阻隔就是將毒繩或者塑料薄膜捆綁在樹木上,起到良好的病蟲害隔離效果;涂白技術則是配比一定的石灰粉和水,配置成白涂隔離劑,均勻地涂抹在樹干上,這種技術能夠有效的阻隔病蟲在樹干上產卵,能夠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要想整體上提升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效果,除了運用生物、物理、化學的防治技術以外,還可以運用人工銷毀病蟲害的樹木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對于患有不同病蟲害種類的樹木,要選擇具有針對性的防治方法來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例如,如果病蟲害對生態建設的影響較小,工作人員可以采用仿生、生物制劑開展防治工作。林業工作人員要加強林業病蟲害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礎上做到因地制宜的防治策略,根據各個地區的林業病蟲害情況和發生概率,引入對應的病蟲害天敵。此外,隨著我國科技發展的不斷進步,工作人員要積極的把新鮮的防治技術和防治方法運用到林業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例如遺傳生物工程等,經過具體的實踐應用來看,此項防治方法能夠提升整體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水平。另外,林業部門要盡快建議一套完善的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使與林業相關的工作人員恪守職責,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和綜合素養。林業部門應建立起工作人員開展林業病蟲害工作的獎懲機制,給予能夠合理運用新技術、新方法的員工一定的獎勵,而對于那些一直不創新、優化工作理念和方法的人員,要給予一定的懲罰,并開展林業病蟲害培訓的講座,以此推動我國的林業病蟲害工作能夠真正的得到落實,并能取得一定的病蟲害防治成績,為我國林業生態工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營林防治方法也就是在樹種播種過程之前,消除種子上可能潛伏的病蟲害,也可以稱之為根源防治法。相關人員要合理的采取圃地輪作的防治方式,避免病蟲害大規模的繁衍,還可以采取人工施肥的方式,把有機肥埋入到樹木的土壤中。另外,必須要保證苗圃周圍區域的衛生,及時清除區域之內的病蟲害原體。工作人員可以把能吸引病蟲害的食物放在苗圃周圍,以引誘的方式吸引害蟲,在害蟲大規模的靠近時,可以采取噴灑農藥或者誘捕、撲殺的方式徹底消滅害蟲。
造林防治法顧名思義就是在造林之前,選擇一些抗病蟲能力較強的樹種,并在生長過程中采用撫育管理的方法達到防治病蟲害的效果。在造林防治方法的開展過程中,要想有效的控制病蟲害來源,相關人員還需要注意做好土壤的施肥工作,增強樹木的健康發育,以此增強抵抗力,減少遭到病蟲害的幾率。一旦樹木枝葉受到了病蟲害的襲擊,工作人員要及時清理樹葉上的病蟲,然后以集中的方式進行銷毀,把病蟲害扼殺在源頭,防止二次發生。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作為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相關的林業人員必須要不斷優化、完善自身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了解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因素,隨后結合各個地區的病蟲害發生情況,制定出一套完善、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以此推動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到達一個新的層次,促進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