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編輯部
2021年夏天,我國多個省市都發生了歷史罕見的高溫天氣。進入7 月以來,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華北、華東、華中、西北、西南電網和19個省級電網最大用電負荷分別創下歷史新高;南方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五省區用電負荷全部刷新歷史記錄。
面對居高不下的負荷壓力,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積極應對高溫大負荷等多重挑戰,抓實抓細各項工作措施,確保電網安全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
國網陜西電力從電網側、電源側、客戶側多方發力,完善政企聯動燃料保障機制,強化電煤等一次能源供應情況監測預警,形成保障燃料穩定供應的合力;優化提升設備健康水平,消除影響安全可靠供電的隱患缺陷;對重要輸電通道、重要樞紐變電站開展特巡特護,制訂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搶修方案。
國網四川電力積極應對,利用機器人巡檢、無人機巡檢、紅(紫)外成像等技術手段,全面檢查變電站、輸配電線路,及時消除設備隱患。
國網湖北電力積極爭取外來電力支援,7月外購電交易158萬kW,利用雅湖直流經江西購入四川水電120萬kW;制定實施需求側響應方案,以市場機制、補償措施引導客戶主動參與平衡調節,確保電網安全度夏。
廣東電網公司發布全省需求響應邀約,共計300余個市場用戶積極響應,實現持續穩定削峰約80萬kW,未啟動有序用電等行政手段,省內首次實現電力緊平衡情況全部通過“市場的手”解決。
受臺風“煙花”影響,河南、浙江、上海等地區遭遇風、雨、潮齊襲;南方電網公司供電區域2021年已經歷了1次臺風、10輪強降雨、2次4級及以上地震,自然災害頻次明顯多于往年。極端的天氣給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挑戰,對部分群眾用電造成影響。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按照“災前防、災中守、災后搶(修)”的原則,備戰有序、復電搶修及時,有力保障了用戶的電力供應。
廣東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升級建設防臺風“應急一張圖”系統。
廣西電網公司針對廣西沿海地區暴雨、臺風災害多的氣象特點,以及多為流沙、松軟土質的地質特點,對沿海電網持續開展防風加固改造,同時對抗風能力不足的輸電桿塔進行整改加固。
汛情來襲,國網河南電力全力組織檢修公司人員,迅速成立應急搶險工作指揮部,對河南全省47座500 kV變電站全部恢復有人值守,所有人員在崗值班;第一時間組織13支應急搶險隊伍分赴各地,及時查看、搶修電網受損情況。
臺風“煙花”在舟山普陀區登陸后,國網浙江電力按照“風停,水退,人進,電通”原則,依托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實現了28.84%的停電用戶在20 min之內快速恢復供電,78.38%的停電用戶在2 h之內恢復供電、90.20%的停電用戶4 h之內恢復供電。
除此之外,在迎峰度夏的關鍵時期,境外輸入引發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多個省份,全國疫情呈現多點散發、局部暴發的態勢。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組織動員廣大干部員工在做好夏季供電保障、防汛救災等工作的同時,積極服務當地防疫工作需要,迅速調集各方力量,扎實做好各項電力保障工作,全力服務疫情防控工作大局。
這個夏天,電網經歷了多次考驗,當“烤”驗來臨,堅強的智能電網、科學的保障措施為電力平穩供應筑起了第一道屏障;面對另一場風雨的考驗,電力企業快捷有效的應急響應機制,不僅確保了抗災搶險的工作的順利開展,還在最大程度上為災后重建工作提速,同時廣大電力員工晝夜奮戰、攻堅克難的精神,也生動展現了“特別負責任、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電力鐵軍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