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斌 張永毅 周全華 朱建中 張永波
(1.湖北省竹山縣麻家渡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湖北 竹山 442213;2.湖北省竹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湖北 竹山 442200;3.湖北省竹山縣耕地質量與肥料管理站,湖北 竹山 442200)
糧食是特殊商品,基辛格曾說: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解決好我國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始終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進入新時代后,黨中央、國務院對糧食生產更加重視,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要求各級行政首長對本轄區糧食安全負責,同時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我國糧食生產措施,確保糧食安全。在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最新指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實行黨政同責,‘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把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到嶄新的政治高度。
眾所周知,糧食生產能力是由耕地、種子、肥料三大要素決定的,如何讓三大要素有機融合,發揮最大效能,生產出更多的優質糧食,就涉及到高效模集成技術模式推廣。實踐證明:在同等條件下,推廣高效集成技術模式比常規種植能提高糧食產量10--20%。
“十三五”期間,我縣大力推廣高效集成技術模式,使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為確保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竹山縣是農業大縣,位于湖北省西北邊緣、十堰市西南部,素有八山一水一份田之說,國土總面積3586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231個村45.95萬人。現有耕地面積60.12萬畝,其中:水田11.18萬畝,旱糧作物占耕地的87.3%,旱糧作物是我縣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2020年糧食播種面積58.88萬畝,總產量2.98億斤。
“十三五”期間我縣重點推廣了“薯-玉”(馬鈴薯-玉米)套種高效模式、“茶-玉”(玉米一穴雙株幼齡茶園)套種高效模式、“薯-玉-薯”(馬鈴薯-玉米-紅薯)套種高效模式,累計推廣面積45.661萬畝,增產14.4萬噸,增效29236.8萬元。
平均單產達到2627公斤,產值4097元。與全縣非項目區平均單產2299.4公斤、產值3569元比,分別增長327.6公斤和528元,增幅分別為14.3%和14.8%。“十三五”期間我縣累計推廣該模式面積10萬畝,增加糧食產量3.28萬噸,為農民增效5280萬元。
集成技術要點:一適時播種:中低山馬鈴薯最佳播種時間為12月至1月,高山馬鈴薯最佳播種時間為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中低山玉米最佳播種時間為3月20日至3月30日,高山玉米最佳播種時間為4月1日至4月5日。二種植方式:采用1.5米寬一帶套種,其中馬鈴薯行寬0.7米、深溝高壟雙行地膜覆蓋,玉米行寬0.8米、雙行地膜覆蓋。三合理種植密度:馬鈴薯畝2600穴,行距0.4米,穴距0.33米;玉米畝3000株,行距0.4米,穴距0.3米。四統一良種:馬鈴薯選用脫毒費烏瑞它和鄭薯26,玉米選用鄂玉18、滑玉130、幫豪玉108、渝豪單4號等品種。五統一配方施肥:馬鈴薯底地肥用45%不含氯離子復混肥,畝用量50公斤,追肥在苗齊后視苗情施速效氮肥,畝用尿素7.5-10公斤;玉米底肥用35%復混肥,畝用量50公斤,追肥在苗齊后視苗情追施提苗速效氮肥,畝用尿素5-7.5公斤,在大喇叭口朝追施穗肥,畝用35%復混肥7.5-10公斤。六統一綠色防控:馬鈴薯在4月份視晚疫病發生情況統一噴藥防控,玉米在5-7月份視草葉貪夜蛾和玉米螟發生情況統一噴藥防控。
平均單產301.5公斤,產值663元。“十三五”期間我縣把茶葉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第一產業來抓,累計新建茶園12.5萬畝,由于新建茶園有3-5年幼齡管護期,只投入,不投產,茶農收入明顯下降。推廣“茶-玉”套種高效模式有兩大好處:一是解決幼齡茶園管護期內茶農收入下降的問題,增加了茶農當年收入;二是解決幼齡茶園夏季遮蔭防茶苗日灼問題,顯著提高幼齡茶苗成活率。累計推廣該模式面積35.5萬畝,增加糧食產量10.7萬噸,為茶農增效23540萬元。
集成技術要點:一適時播種:中低山玉米最佳播種時間為3月20日至3月30日,高山玉米最佳播種時間為4月1日至4月5日。二種植方式:因我縣新建茶園均采用1.8米寬一帶,所以玉米套種也是1.8米寬一帶,套種時在幼齡茶園閑行正中間套種一行玉米。三合理種植密度:畝1250穴,一穴雙株,畝2500株,穴距0.29米。四統一良種:選用鄂玉18、滑玉130、幫豪玉108、渝豪單4號等品種。五統一配方施肥:底肥用35%復混肥,畝用量40公斤,追肥在苗齊后視苗情追施提苗速效氮肥,畝用尿素5-7.5公斤,在大喇叭口朝追施穗肥,畝用35%復混肥7.5-10公斤。六統一綠色防控:在5-7月份視草葉貪夜蛾和玉米螟發生情況統一噴藥防控。
平均單產5216公斤,產值6686元,與推廣馬鈴薯-玉米套種高效模式平均單產2627公斤、產值4097元比,分別增長2589公斤和2589元,增幅分別為98.6%和63.2%。該高效模式屬三熟制,種植時茬口安排緊湊,適合土攘肥沃、陽光充足且勞力資源豐富地區推廣,我縣2017年示范了10畝、2018年示范了100畝、2019年示范了500畝、2020年示范了1000畝。累計推廣0.161萬畝,增加糧食產量0.42萬噸,為農民增效416.8萬元。
集成技術要點:一適時播種:馬鈴薯和玉米最佳播期與“薯-玉”套種高效模式一致,紅薯秧苗栽插必須搶好茬口,在馬鈴薯挖后即時栽插紅薯秧苗,紅薯秧苗栽插最遲不超6月15日。二種植方式:采用1.5米寬一帶套種,馬鈴薯和玉米行寬與“薯-玉”套種高效模式一致,紅薯行寬與馬鈴薯一致,行寬0.7米。三合理種植密度:馬鈴薯和玉米密度與“薯-玉”套種高效模式一致,紅薯畝2600穴,行距0.4米,穴距0.33米。四統一良種:馬鈴薯選用脫毒費烏瑞它和鄭薯26,玉米選用鄂玉18、滑玉130、幫豪玉108,渝豪單4號等品種,紅薯選用徐薯25和紅心王等品種。五統一配方施肥:馬鈴薯和玉米施肥標準與“薯-玉”套種高效模式一致,紅薯底肥用45%不含氯離子復混肥,畝用量50公斤,在紅薯秧苗栽插成活后及時穴施;六統一綠色防控:紅薯抗病性強,基本不發病害,只有少數塊有食葉類蟲害出現,視發生情況統一噴藥防控。
一是制訂《竹山縣糧食作物高效模式實施方案》,落實8項技術操作規程,即:統一良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化學除草、統一種植密度、統一整地質量、統一播期、統一地膜全覆蓋、統一病蟲防治;二是對示范片農戶所需的良種、配方肥和農藥等配套農資給予一定的補貼,補貼以“以獎代補”的形式直接物化配套農資,發放到戶。
一是在作物生長的關鍵季節,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培訓和生產指導,不斷強化技術培訓效果;二是在高效模式示范片醒目位置樹立一個示范標牌,明確技術要點和責任人,三是編印一套高產高效模式技術資料,發放到示范片每個農戶,讓農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學到高效模式栽培技術;四是在示范片內培育1個經營主體(合作社),充分發揮經營主體的示范引導作用。
一是在作物生長的關鍵季節,結合技術培制作媒體宣傳片,通過縣內電視、網絡、報紙等各種媒體宣傳;二是召開現場觀摩會,利用典型進行現場宣傳,為我縣糧食作物高效模式推廣創造良好氛圍。
縣農業農村局成立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縣農技中心、縣植保站、縣耕肥站、縣種業公司和各鄉鎮農技中心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同時組建首席專家的技術團隊,負責行政、技術、資金等各方力量協調。嚴格執行技術服務首問責任制,建立專家包片、技術人員包村,分級管理、層層負責的工作機制。
高效模式示范推廣項目資金使用,嚴格按照鄂農技[2017]1號通知要求執行。在資金使用上做到專款專用,資金撥付上有完整的審批程序和完備的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