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峰
(黑龍江省綏化市海倫市東林鄉農牧技術綜合服務中心,黑龍江 綏化 152341)
由于在進行品種選擇時只是注重選擇品種的成熟時間,對于品種積溫能力并沒有合理的進行了解,導致部分從熱帶地區購入的品種并不能有效適應當地環境,雖然成熟時期相同,但生育期較為落后,會出現空癟粒現象,降低生產效率,而從高寒地帶引進的品種則會出現發育提前現象,造成當地水稻產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在進行水稻品種選擇時對于一些新興的品種,稻農往往并沒有仔細的了解就會購買和使用,不能對其進行合理的搭配,導致在遇到極端天氣或者特殊年份時,部分抵抗能力差的水稻品種就會出現空癟粒現象,對水稻產量和經濟具有嚴重的影響,例如:綏化市在2020年秋季降雨量就較大,出現暴雨情況,土壤中的水份較多,并且在冬季降雪量較大,氣溫極低,回暖時間較晚,導致春季的水稻種植受到影響。
育苗作為水稻種植的關鍵步驟,在育苗過程中極易出現各種問題,造成水稻出苗率降低或者水稻苗潰爛現象,其中育苗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有種子處理不當、育苗質量較低、播種數量不合理、通風不規范等問題。種子處理不當:在對種子進行催芽的過程中,極易出現問題。由于稻農在浸種時,對于種子的翻動次數較少,換水不及時,長時間就會產生懊味,這時如果不對種子進行徹底的清洗,就會使種子的催芽過程出現問題,種芽長勢較弱,存活率較低。育苗質量較低:部分稻農在進行催芽過程中對于溫度、濕度沒有進行有效的管控,經常會出現溫度過低、濕度較高等現象,導致催芽成功率得不到提升,并且在催芽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育苗取土較難、苗床土壤水份較高、床面沒有合理的進行平整等情況,這也造成育苗更加困難,出現各種問題,例如:出苗較慢、種芽潰爛、出苗率較低等,另外,苗床質量低、地勢坑洼等問題會導致苗床的排水不順利,造成苗床出現積水現象,如果是鹽堿地還會出現返堿狀況,使秧苗發生立枯病,降低秧苗的產量。播種數量不合理:在對種苗進行播種時,每平方米播種數量較多就會導致秧苗長勢較弱,據調查播種每平方米數量超過0.5kg,就會造成秧苗長勢較弱,雖然秧苗數量仍然很多,但秧苗較細,分葵較少,特別在定值結束后秧苗生長更加緩慢,在寒地水稻的育苗當中這種問題發生次數較多,造成寒地種植水稻生產產量受到嚴重的影響。通風不規范:在育苗過程中,苗床通風時間和通風次數對于秧苗的生長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不對其進行充分的通風或者通風時間較晚都會造成苗床出現高溫、高濕現象,同時,部分稻農選擇通風時機不合理,會在移栽前期對苗床進行通風,造成秧苗出現青枯病或者在移栽過后秧苗生長較為緩慢的狀況。
施肥不科學:首先,在對田間進行施肥時,沒有合理的根據土壤的性質來進行施肥,例如:在對含氮肥較多的稻田沒有管控氮肥噴施劑量,而鹽堿含量較多的稻田則很少噴施酸性肥料和鋅肥對其進行調節,造成秧苗的生育期較晚極易出現病害現象;其次,在進行施肥過程時,對水稻的品種了解不足,導致噴施的肥料和品種不符,例如:成熟期較晚的品種沒有充分噴施磷鉀肥來對成熟時間進行調整,而成熟期較早的品種沒有按照標準比例噴施氮肥,導致稻田的產量無法有效進行提升。
防病蟲不及時:防病蟲是水稻生產過程中重要的步驟,但部分稻農在種植水稻時,對于病蟲的防治工作開展不科學,往往只對常見的病種進行預防,如稻瘟病,對新興病菌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秧苗在生長過程中出現枯死現象,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對潛葉蠅、負泥蟲等蟲害的防治不及時,也會導致葉子出現枯死現象。例如:綏化市每年在進行水稻種植時,會受到病、蟲、草等各種問題的危害,這些問題嚴重影響綏化市水稻的產量,特別是在對水稻潛葉蠅、水稻稻瘟病等常見的病蟲進行防治時,常常會因為噴施藥物的時間較晚,噴施次數較少等問題,導致無法對病蟲進行有效的控制,嚴重影響稻田的產量。同時,在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時,沒有嚴格按照標準的流程和操作,對稻田除草劑沒有合理的使用,造成秧苗的生長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水層管理不規范:在進行稻田管理時,部分稻農沒有按照要求對稻田的水量進行管控,往往只是進行灌水,缺乏排水設施,并且忽視曬田這一步驟,造成秧苗的根系發育不健全,對病菌抵抗能力不高,抗倒伏能力較差,同時,在對秧苗進行培育過程沒有對低溫天氣進行及時預防,導致水稻授粉不合理,出現較多空癟粒,阻礙水稻產量的提升。
在對水稻品種進行選擇時,不僅需要查看品種的成熟時期,還要根據當地氣溫變化來選擇適宜的品種,在選取品種之前可以在當地稻田進行小面積的示范,查看品種是否可以適應當地環境和氣溫,同時還需要檢驗品種的產量、質量、抵抗力等,讓稻田產量得到有效提升。
育苗是水稻生長的關鍵,要合理的對其進行管理才能使寒地水稻健康生長,育苗管理可以從種子處理、育苗質量、播種數量、通風等幾個方面來進行種子處理:在對種子進行催芽過程中,要定期對浸種進行翻動,翻動次數為每天2~3次,當浸種液出現異味時要對種子進行清洗。催芽需要在25℃左右的溫度內來進行,將芽苗催發至2mm長時,把其攤成薄層使芽苗充分進行散熱,在進行催芽的過程中要定期翻動,防止出現溫度過高的情況。
育苗質量:需要選擇平坦、向陽、土壤養分充足、靠近水源的早田地進行育苗,本田地育苗則需要選擇崗地高臺作為苗床,床面需要高于地面約45cm,并對苗床地進行固定,讓苗床可以早地化,增加土壤的養分,達到育苗壯苗的目的。在播種之后,對于床土的濕度要進行密切的關注,當苗床出現積水時,要將薄膜及時撤出,排出苗床當中的積水,可以在苗床的附近,每隔2m左右挖出30cm深度、30cm長的溝渠,讓苗床的積水可以順利流入溝渠內,使苗床的濕度得到有效管控。要及時檢查地膜當中的水珠狀況,當水珠過大時就需要將地膜去除。
播種數量:在播種時要嚴格管控數量,可以根據土壤狀況和生產的條件來進行播種,每平方米可以播種約3000種芽,當土壤養分較少或者稀植育秧就可以減少播種數量,而密植育秧就可以增加播種數量。
通風:在播種結束到出苗時期,需要對其進行充分的通風,可以在白天利用其背風面來進行通風,讓苗床充分的接受新鮮的空氣,促進秧苗扎根,這時生長溫度26℃~29℃最為適宜,當秧苗出現2葉1心期時加大通風時間,并且溫度需要控制在21℃~26℃內,在開始插秧之前溫度可以控制在21℃左右。
施肥:施肥是寒地水稻生長的重要步驟,要合理的根據土壤狀況來進行施肥,例如:鹽堿地可以噴施600倍的液酸化水,長勢較差的秧苗可以對其每平方內噴施3kg克枯星250倍液,來預防立枯病的發生。
病蟲害防治:病蟲害作為影響寒地水稻健康生長的重要因素,要及時對其進行防治,在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時,不僅需要預防常見的病害,還需要對近年來新興病害進行預防,特別是對細菌性褐斑病、葉鞘腐敗病等病種實行嚴格的防治措施,例如:在對細菌性褐斑病進行防治時,要注重氮肥的使用量,可以噴施農用鏈霉素4000倍;在對葉鞘腐敗病防治過程中,則可以將氮肥、磷肥、鉀肥等合理的進行配比,防止施肥出現誤差。
水層管理:在插秧前期要確保田間90%的面積上有2cm左右厚的水層,根據干濕交替的原則來進行灌溉,6月份插秧之后分蘗時期,田間就需要保持3cm左右的水層,7月份水深可以保持在3.3cm左右,在8月份遇到低溫時,對稻田進行灌水深度為16cm-21cm,使秧苗可以合理的進行分蘗抵抗低溫,保持時間為7天左右,切勿過長。七天過后就可以間歇性的進行灌水,田間的水深5cm左右最為適宜。在秧苗進行抽穗后的25天內,進行間歇式灌水,在白露后停止,在停水之前灌6cm左右的新水,并讓其自然的進行落干。在對田間進行灌水時要遵循晝停夜灌的原則,在收成前7天需要斷水。
綜上所述,再進行寒地水稻種植時,要嚴格的按照標準要求進行,從選種、育苗質量、播種數量、通風、施肥、病蟲害防治、水層管理等全方面來對寒地水稻種植進行管控,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防止寒地水稻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問題和狀況,每個步驟和環節都需要嚴格的按照標準來執行,使水稻種植更加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提升水稻的產量和水稻生產效率,促進當地農業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