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海
(吉林省柳河縣三源浦朝鮮族鎮綜合服務中心,吉林 通化 135321)
在中國國民經濟中,農業經濟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國屬于農業大國,在農業技術發展中取得的成就較為顯著,但是農業技術的運用以及推廣力度不大,因此中國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偏低。中國農業經濟發展速度慢,因此對玉米栽培技術進行應用和推廣,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促進中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及推廣措施進行了詳細研究。
玉米的選種是高產的基礎也是前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引起關注,以免出現誤區。第一,高產、抗病是很多農戶最關心的問題,而農戶們卻忽視了因地制宜的原則。不夠了解當地的氣候以及土壤,以致種植期間品種產生不適應,不但未發揮指標優點,部分連普通品種都不如,即使播種高產品種也未能高產。第二,價格誤區,實際上,價格高的種子未必是最好的,市場價格、品種繁雜,有很多商家虛晃價格,換湯不換藥,農戶此時一定要注意貨比三家,精挑細選。第三,在前兩條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全面考量,對抗病性強、發芽率高以及成活率高的雜交種子要優先選擇,促進增產增收。
種子選好后,需要對玉米種子進行有效處理,通過此種方式增強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以及活性,然后再進行播種。處理玉米種子需要三步:第一步,對玉米種子進行晾曬,主要目的在于打破種子休眠期,增強種子活性,確保種子的出芽率。還可在向陽背風處平鋪種子,種子的厚度出控制在3-5厘米,勤翻動,晾曬2-3天。第二步,對玉米種子進行浸泡。詳細做法如下:在一定濃度的藥劑中浸泡種子,以此來保障種子吸收充足的水分以及養分,確保種子的出苗率以及發芽率,增強種子的抗倒伏能力以及抗旱能力。第三步,對玉米種子進行包衣。種子處理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包衣,采用種衣劑均勻攪拌,保障藥劑包裹每粒種子,這樣能保障播種后種子不會被病蟲害所入侵,也能大幅度提升種子出苗后病蟲害的抵抗能力。
通常情況下,4月末-5月初是春玉米播種期,玉米播種后,唯有在10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2攝氏度時,才會實現7天發芽的效果,假設地溫達不到此溫度,玉米種子在土壤里的時間過長,則會對發芽率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勉強發芽的種子也會形成弱苗。不可過早的播種,春玉米并非播種越早越高產。如果播種過早,不僅產量不會提升,還會引發嚴重的病蟲害現象。主要的病蟲害有:粗縮病、紅蜘蛛以及玉米的大小斑病等。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此時播種玉米在灌漿和授粉時正值多雨和高溫的季節,容易引發缺粒和禿尖情況。與此同時,播種之前需深翻土地,施足基肥,最好在入冬之前深翻土地,對土地進行春灌或冬灌。通常情況下,播種深度控制在5-6厘米。土壤濕度較好的粘土應淺播,深度控制在4-5厘米。土壤為疏松的砂質土壤時,應深播,深度控制在6-8厘米。假設土壤分水充足或較大,不應深播,土干則應深播。
玉米是高產的糧食作物,其整個生長過程需要大量的肥料供應。在玉米的三個生長階段,所需肥料的比例不同。苗期占肥料總量的2%,穗期占85%,籽粒期占13%。施肥過程中要合理施肥,即基肥,種肥,追肥相結合,氮肥,鉀肥,磷肥相結合,有機肥與化肥相結合。種植前整地時,施用1000kg的優質有機肥料(如豬糞)和有效含量為25%80kg的復合肥料/667m2;三葉一心期施苗肥,澆水10kg,尿素0.5-2kg,用于根系灌溉;六葉時追施一次,使用穴施法,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假設土壤干燥,施肥后可以適當澆水,切記不要過量施肥,最好使土壤濕潤。此外,在抽穗或吐絲時,應進行一次澆透水。
從玉米播種到出苗的時期最為關鍵。對管理工作進行科學、合理開展,可以促進玉米的生長。苗期是玉米根系發育的關鍵時期,壯苗的栽培應高度重視苗期管理,及時間苗和定苗。定苗在拔節期后,請隨時檢查并及時使用打釵。從拔節階段到抽穗階段,應注意追肥和灌溉。此時,這是葉片面積增加的重要時期,注意預防和控制玉米表皮腐爛,黑穗病等。玉米長到大喇叭口期后,可追施壯稈攻穗肥,每畝可追施15-20kg尿素。從抽雄階段到成熟階段,玉米管理的關鍵點是增加谷物重量并防止病蟲害,每英畝可追施5公斤尿素。
另外,要加強玉米病蟲害防治力度,例如加大玉米螟防治力度,玉米螟的防治時期主要集中在玉米穗期,玉米螟主要從雄穗期到吐絲期,專門吃心葉。依據相關調查研究可知,玉米抽雄后的玉米螟很難控制,大喇叭口期是控制玉米螟的最佳時期。玉米螟的防治方式是,在大喇叭口期,對施毒土進行楊撒,并在心葉處撒上辛硫磷顆粒劑,或者100mL的Bt乳劑加6kg細沙,實施防治,農戶還可采用噴霧進行防治,如蟲酰肼、康寬等;加大玉米粗縮病防治力度,首先,在灰飛虱傳播病害時,對2.5%撲虱蚜乳油或10%病毒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噴施,噴施1次的周期規定為7-10d,連續噴施次數規定為2-3次,以防病毒病出現,在對藥劑實施噴灑時,需要考量周邊的雜草;其次,藥物防治玉米粗縮病的方式。對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抗毒豐300倍液實施噴施。在該病發病初期,可采取1%的植病靈乳油實施防治。
當前玉米栽培期間,玉米栽培技術推廣是其中最關鍵的內容,因為群眾的生產理念未及時更新,未能全面理解現代生產技術,學習不主動,因此嚴重影響了玉米產業的發展。因此,農業農村部門必須要組織農民朋友們進行學習,組織技術人員下鄉,宣傳和推廣玉米栽培技術。
針對玉米栽培技術的重要作用,比如高效推動農業的發展,政府部門需能夠全面認識,然而,現階段中國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宣傳工作效果不理想以及力度薄弱,因此,政府部門需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以及應用進行高度重視。與相關部門協作,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力度進行加大,對相關專業技術研究與開發人員進行培養,對專業技術研究開發小組進行組建,對研究開發人員的培訓力度不斷加大,對農業工作的關鍵內容進行明確,就是推廣以及研究、開發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構建相應的推廣體系,突破以往推廣方式的局限性,在研究、開發與更新技術的過程中,應對玉米種植農戶的利益保障制度以及體系進行完善,幫助農民種植更多玉米,與此同時明確技術人員的職責定位,讓技術人員能夠深入到基層,推廣各種新的玉米品種、新型玉米種植技術,確保推廣工作的有效性。技術人員在推廣栽培技術的過程中,需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田間,使用形象生動的方式來進行推廣和宣傳。
不斷完善配套設施是高效實施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要前提,在現代玉米生產期間運用的機械設備逐漸增多,技術人員在對新的農藝技術進行推廣時,應進一步推廣農機設備,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增強農民對農業機械設備的認知,與此同時促使農民對農機設備進行科學使用,降低勞作強度。
技術研究與開發是新技術推廣的關鍵環節,所以科學研究單位應對本職工作建設進行加強,認識到研究與開發的重要作用。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政府還應給予更多的資金支持以及政策支持,對科研投資力度進行加大。在轉化科學研究成果的過程中,政府還要進一步加強資金和政策支持,以便順利開展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尤其是基層農業農村部門,必須全面掌握實際情況,增強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通過點與面融合形式,使其在較短的時間內可以實現推廣。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中始終存在一些風險,大多數農業種植戶為避免風險,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使用持觀望態度。相關部門還應將相關保障工作做好,對保障制度進行完事建立,從多方面支持以及保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
總而言之,玉米是中國不可或缺的一種農作物,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科學運用以及推廣,能高效提升玉米種植水平,進而提升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提升廣大農民朋友們的經濟收入,促進中國農業的發展。因此,中國必須加大投入力度,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進行大力研究,并在實際中高效運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