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哲 周 鑫 劉增軍
(松江河林業局,吉林 白山 134504)
當前,我國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資源浪費問題普遍存在,環境問題層出不窮。森林資源不僅與生產活動存在著關聯,而且與經濟、社會、環境、人類發展息息相關。我國在大力進行經濟建設活動的同時,應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力度,強化相關管理工作,促使生態林業規模得到擴大,加快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在強化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時,應落實可持續發展觀念,嚴格依據國家政策與方針開展各項工作,加快推動生態林業建設。
科學加強林業產業的運營與監管,著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使森林資源能夠再生。在森林資源發展過程中,管理措施的實施尤為必要。靈活調配森林資源管理手段,顯著提升其商業化經營效果,使經濟林和自然林實現可持續發展。對管理部門而言,一旦發現違反制度規定的行為,必須及時予以制止,或者發現違反調配的行為,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促進森林資源的生長。
隨著林業產業的發展,傳統的森林資源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加快管理模式轉變,能促進森林資源的發展。在傳統林業管理模式下,人們利用森林資源,僅考慮經濟效益,違背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原則,導致森林資源得不到有效保護,長期無節制地開發,嚴重破壞了森林資源的整體性。加強管理森林資源,從根本上杜絕無節制開采的方式,科學開發森林資源,有效保護林業體系,推動林業管理的發展。
森林生態資源的重要作用就是為了確保生物多樣性,在林業管理過程中,多樣性的管理尤為重要。森林中生物物種較豐富,在森林資源管理過程中,合理開發森林資源,保護森林資源的生物多樣性。森林資源管理對天然林保護十分重要,科學監督天然林,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強天然林建設,在確保森林資源質量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森林資源效益,提升林業產業綜合性。
為了促使森林資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應當持續完善現行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體系。與此同時,為了加快推動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還應注重對傳統林業體制作出改進與優化,充分體現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在優化傳統林業體制時,應當加大對國有林場的幫扶,注重提高工作人員的待遇,為林業種植戶提供更多幫助,充分調動林農工作的主動性,促使其全身心投入林業建設工作中。有關部門還應出臺相關規章制度,監督并管理生態環境,保障生態環境的安全。應出臺生態安全制度,提高森林資源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旦發現非法占用與亂砍濫伐行為,應當依據有關規章制度作出嚴肅處理。在采伐限定額度方面,應對企業作出明確規定。一旦超出規定范圍,應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采取處理措施,保障法律的權威性,對其他人起到良好的警戒作用。在生態林業制度體系建設工作中,應將森林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置于重要地位,明確產權與權益,規劃宏觀管理方向,提高森林資源監督和管理水平。在現行的用地標準方面,可以依據具體情況開展優化工作,將政府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加快推動相關管理工作的開展。在這一過程中,還應全面實施獎懲制度,及時對獎懲制度的具體內容作出補充,促使森林資源管理體系更加健全。
關于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要靠多主體的聯動,不僅僅要靠有關林業部門的努力,還要靠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這些資源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財富,我們不僅有享用資源的權利,還要盡到相應的保護義務,這些終將都是要留給我們子孫后代的。因此,要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宣傳工作,讓大家認識到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為大家解讀有關森林資源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宣傳森林對于我們的重要價值,科普森林環境保護的知識,實現“政府—相關林業資源負責人—人民群眾”三個主體的有效聯動,共同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綠蔭。
近年來,森林保護的要求提升、方法創新,對于基層的林業技術人員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上級部門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增加,讓基層林業單位的硬件設施更加完善,為森林資源管理創造了極大的便利,林業工作人員的負擔減輕;各類新技術、新設備的運用,也要求林業人員必須不斷學習,才能緊跟時代要求,更高效率完成森林資源管理任務。為此,應面向基層林業隊伍開展多種形式培訓,只有更加熟練地運用森林管理的新方法、新技術,才能讓森林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除此之外,基層林業人員也要嚴格遵守本部門的規章制度和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審核森林用地,依法收取森林植被恢復費用,并且協調各個有關部門,加強對林地總量的控制,制定林地總量的管理制度,盡可能避免林地的流失。隨著監管力度、保護水平的提升,為森林資源得到長期使用提供條件支持。
為了提升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促使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朝著更加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應當立足于經營技術體系建設,認真開展林木樹種選擇,科學制訂森林經營方案,并依據具體情況,不斷對該方案進行完善。在樹種選擇與搭配的過程中,應當合理開展相關的規劃工作,強化天然林保護。在重點林區森林資源管理方面,可以加大力度開展管理與監督活動,促使樹種選擇搭配方案得到改進,從整體上提高森林樹種結構。在每個年度制定管理目標的過程中,應當確保所制定的管理目標具有科學性與有效性。在當年的評比工作中,可以將年度管理目標加入評比考核體系,并使其占據重要地位。在年度評比考核工作中,可以依據森林質量、面積蓄積增長量、總量等參考指標進行考核。在林業資源方面,應當定期開展清理與檢查活動。對森林資源管理方案和指標作出考核與改進,促使管理方案得到創新,實現林業產業鏈的升級。
以往的管理實踐表明,森林資源的不合理使用將會造成過快消耗且難以恢復至正常狀態,也就無法實現森林資源價值的長久利用。因此,從管理學視角來看,應當創新管理思路和轉變開發模式,從而讓森林資源可以得到有效更替,使其成為一種可再生資源。各地的基層林業部門要立足本地的實際情況,探索低消耗、高收益的開發模式,如發揮資源優勢,大力開發森林資源旅游業的發展;要重視對苗木工程的建設,發展苗木花卉種植產業;大力推廣對林業區域內優秀產業額度建設,針對優良的苗木要進行標準化的生產和種植,在不破壞森林資源的前提下,將其經濟價值、社會效益發揮出來,增加林業產業的附加值。只有增加了營林收益,才能有更多的資金繼續投入到林業建設中,達到一種“保護-開發-再保護”的良性循環狀態。
根據以往的管理經驗,損害森林資源的因素有多種,主觀方面如不合理采伐,以及不法分子偷伐等;客觀方面如爆發森林病蟲害、火災等。通過加強林區監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進而達到保護森林資源的目的。在信息時代,依托大數據技術構建完善的森林資源監測體系,以便于針對森林資源整體變化情況進行全面監管。該監測平臺是以布置在林區內的若干個監控裝置作為信息采集源,如紅外感應裝置可以隨時收集森林各處的溫度參數;濕度傳感器可以實時反饋森林各處的空氣濕度。利用計算機進行參數分析,如果某個地區存在溫度較高、濕度較低的情況,則有較大概率發生森林火災。這樣就實現了自動監測、智能預警,方便林業技術人員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避免發生森林火災對森林資源造成損害。同樣的方法,還可以對森林有害生物進行監測,進而預防森林蟲害。利用監測平臺保護森林資源的安全,為其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總之,通過不斷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可有效管理森林資源,使森林資源資產確權到位,推動森林資源發展,打破市場壟斷局面,對林業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管理在林業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必須提高對森林資源管理的重視度,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知識宣傳,積極完善森林資源管理政策,加強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建設,著力推動森林資源管理模式創新,形成科學完善的森林資源管理系統,確保林業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